提到大熊猫,都知道是我国国宝,且数量稀少,但在天山山脉,有一种珍稀的小动物甚至比大熊猫还稀少,这便是伊犁鼠兔。
这个名字或许对许多人来说还很陌生,但它的确是天山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上次再见它,还是在两年前的2022年的8月,再上次一次,就要追溯到2014年。
如今,伊犁鼠兔的数量甚至不到1000只,那么,伊犁鼠兔为何会走到如此境地?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它呢?
和伊犁鼠兔的意外相遇1986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动物学刊——《动物学报》中,发表一个全新的物种,起名为伊犁鼠兔,而发现并命名它的人,则是李维东。
时间拨回到1983年7月,李维东还在卫生防疫部门工作,当时,防疫站组织了一次自然疫源地调查队,李维东也加入调查队。
而他和鼠兔完全是一个意外,一日,当李维东向往常一样考察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牧民,其孙女因为患了中毒性痢疾,牧民正带着孙女转场。
好在,李维东本就在卫生防疫部门工作,经过他的治疗后,牧民孙女的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治疗,最终也治愈成功。
为此,牧民特地邀请了李维东来到家里做客,并带领李维东参观了家附近的高山美景,在牧民家不远处,有一个名为吉里马拉勒山的山谷。
走到山上眺望远方,简直就如同坠入到诗情画意之中,为此,李维东选择带着相机往山谷上爬爬,就在他准备拍摄加勒库勒湖的景色时,发现不远处的岩石缝隙中探出了一个动物的脑袋。
但仅一瞬间,这只脑袋就迅速回到岩石中,由于地理位置的险要,李维东不能及时上前,而是选择了“守株待兔”式的方法,在原地继续等待这只动物探头。
没想到,李维东还真等出来了,没过多大会儿,这只动物便再次从石头缝跑了出来,李维东迅速拍下了这只动物。
他发现,这只动物长得又像老鼠又像兔子,带给牧民看,牧民也摇摇头称没见过,于是,他特意将其采集为标本,并查阅了一些文献,却发现,从没有相关的记载报道过这种比老鼠长又比兔子短的动物。
后来,李维东多次来到这里,却多次一无所获,直到1985年才有些收获,后来,他托人将采集到的标本送往了研究所,经过多次的研究,最终在1986年公布于世。
据研究所调查,虽然伊犁鼠兔是新发现的物种,但其实它却是一种古老的物种,一些人认为,伊犁鼠兔的祖先是中新世晚期的跑兔进化的。
那么,伊犁鼠兔究竟长什么样子呢?
药物价值别被“鼠”字所迷惑,来看这组照片,萌萌的,呆呆地,吃东西的时候又鼓着嘴巴,用可爱来形容它最合适不过。
而说到吃,伊犁鼠兔吃的东西可都是珍惜食物,在我们眼中,这些珍稀食物可都是个顶个的珍惜药材啊,雪莲、红景天、青莲、金莲花等等……
甚至连乌头这种毒性物种也能吃,而它们之所以吃的这么好,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由于生存在海拔2850-4100米的高寒裸岩地区,这些地方也都是珍稀高山药材的生长地。
这就导致伊犁鼠兔的粪便具有极高的药物价值,在中药中,有一种名为草灵脂的药物,正是它们的粪便经过筛净、拣砂、晒干而成,孩子们抽风、惊厥等,甚至一些妇科病也都能使用这一药物治疗。
但伊犁鼠兔的生存和繁衍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据统计,1986年,在正式命名为伊犁鼠兔后,数量还有两千多只,就在大家都在研究该怎么让它们繁衍生存的时候,殊不知下次再见它们却是2014年。
而2014年之后,李维东及团队也开始夜以继日的对其保护,到2022年,当人们再次发现他的时候,数量却已经不足1000只。
濒危原因如今,伊犁鼠兔早已经成为濒危动物,而据李维东所说,它的灭绝是迟早的事情,其原因也是复杂多样的,比如,由于生存的环境,导致它们的种群之间缺乏交流,近亲繁衍的情况堪忧。
还有就是气候的变化,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不断退缩,天山山脉的冰川也在加速退缩,伊犁鼠兔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不断缩小,它们只能朝天山的顶端退去。
而李维东也曾做过一个实验,冰川如果不保护,可能在三十年就没了,如果冰川没了,那么将代表伊犁鼠兔将彻底灭亡。
除了气候变化,还有其天敌以及人类活动、放牧等也都对伊犁鼠兔的生存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守护“天山精灵”保护伊犁鼠兔,不仅仅是为了拯救一个物种,更是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伊犁鼠兔作为天山生态系统的一员,其生存状况直接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健康程度。
它的濒危,警示我们,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保护伊犁鼠兔,就是在保护生态平衡,守护生物多样性,最终受益的,将是人类自己。
伊犁鼠兔的保护,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以及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
我们需要改变观念,从“征服自然”转向“与自然和谐共生”,将生态保护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伊犁鼠兔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
我们能否守护住这“天山精灵”,不仅关系到一个物种的存亡,更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山地,让伊犁鼠兔能够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