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中的女性叙事,正在经历一场微妙的变革。从早期的“苦情女主”到如今的“大女主”,女性角色在荧幕上的形象不断 evolving,而“女本位”这一概念的兴起,则标志着女性叙事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曾经的女性角色,往往被困于家庭、爱情的囹圄,她们的命运被男性角色所左右,其人生价值也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她们的成长之路布满荆棘,需要经历种种磨难才能最终“逆袭”。这种“苦情女主”的叙事模式,虽然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但也容易陷入刻板印象,将女性的价值局限于家庭和爱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意识的觉醒,“大女主”剧应运而生。这类剧集通常以女性角色为中心,讲述她们在事业、爱情等方面取得成功的故事。她们独立自主,勇敢追逐梦想,不再依附于男性,而是凭借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然而,“大女主”剧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作品为了突出女性的“强大”,反而将其塑造成无所不能的“女超人”,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土壤。
近年来,“女本位”的概念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与“大女主”不同,“女本位”并非仅仅关注女性角色的“强大”,更注重展现女性的主体性、多元性和复杂性。它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成功学叙事,而是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探索她们的欲望、情感和价值观。“女本位”视角下的女性角色,可以是温柔的,也可以是强势的;可以是追求事业的,也可以是享受爱情的;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叛逆的。她们不再被单一的标签所定义,而是拥有更加丰富的面向和可能性。
以电视剧《仙台有树》为例,女主角沐清歌是一位肆意洒脱、纵情人间的玄门宗师。她收貌美男徒,爱饮酒美食,把吃喝玩乐写成《玩经》,门规教条主张穿得好看、享受情爱、不要苦修。女主沐清歌作为成熟自洽的个体,引导男主苏易水如何与世界相处。所以苏易水在全剧里的行为准则并非传统公序良俗,更多由沐清歌这位女性师尊制定,这正是一种“女本位”的体现。
再看《去有风的地方》和《我的阿勒泰》,剧中的女性角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强者”,她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她们只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自我,探索人生的意义。许红豆和李文秀的成长不是“斗争型”,而是“发现型”,她们在不断探索中,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非对抗性”的叙事,更贴近现代女性的生活状态,也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女本位”的创作,并非要刻意贬低男性,而是要打破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规训和束缚,让女性能够自由地表达自我,展现真实的自我。它鼓励女性去探索自身的可能性,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当然,“女本位”的创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平衡商业性和艺术性,如何避免概念先行,如何塑造更加真实、立体、多样的女性角色,都是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此外,大众对“女本位”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偏差,一些人将其等同于“女性至上”,甚至将其视为对男性的“打压”。如何引导大众正确理解“女本位”的内涵,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
“女本位”的兴起,是女性意识不断提升的体现,也是影视创作多元化发展的一个方向。它为女性叙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和精彩的故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本位”的创作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为我们呈现更多精彩的女性形象。
在创作“女本位”作品时,创作者需要深入了解女性的内心世界,关注她们的真实需求和情感体验。要避免将女性角色塑造成单一的“完美”形象,而是要展现她们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要赋予女性角色更多的主动权,让她们成为故事的推动者和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女本位”作品的创作,需要创作者打破传统的性别观念和刻板印象,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去理解和塑造女性角色。它需要创作者的真诚和用心,需要他们对女性的尊重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女本位作品,才能让女性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让女性的价值被更多人认可。
女性的力量,不仅仅体现在她们的坚韧和勇敢,更体现在她们的温柔和智慧,体现在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 “女本位”的创作,就是要展现这种力量,让女性的光芒照亮世界。
而观众也需要转变观念,以更加包容和欣赏的态度去看待“女本位”作品。要理解作品背后的创作理念,理解女性角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要用单一的标准去评判女性,而是要尊重她们的选择,欣赏她们的独特魅力。
“女本位”的创作,是一场关于女性的探索和发现,也是一场关于人性的探索和发现。它需要创作者和观众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女性的故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优秀的“女本位”作品,看到更多真实、立体、多样的女性形象。希望女性能够在影视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的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