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在哈佛大学的体育场外,有一片小小的墓园。
墓园里有一块叫做费舍(Fieser)的墓碑,没有墓志铭,也没有纪念碑。

上面只有费舍的姓名和生卒的年份。
有人说,这是一个被封印的“天才”。
哈佛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材至今都还是他撰写的蓝本,他培养了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400多名博士生。
他被誉为有机化学合成方领域的教父。

但这位教父的墓碑上为什么不留一字一句?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故事……
1939年·哈佛大学时间回到1939年,二战如火如荼。
但在哈佛大学的化学实验室里,40岁的费舍教授正在说,还记得那个合成维生素K的课题吗?
欧洲的士兵们正在流血,他们正需要维生素K啊。
维生素K是人体产生凝血因子所必须的一种物质,同时,维生素K也能增强人体的骨骼健康和修复能力。
所以,在欧洲战场上,军医们急需维生素K,那里有大量的出血症和骨折伤。
但当时的维生素还只能从菠菜、发酵食品以及动物内脏中提取,产量极其有限。

于是,费舍教授打算利用他的专长,来研发一种直接用化学制剂批量合成维生素K的方法,这样不仅纯度高,而且还能做到K1、K2定向补充。
K1主管凝血,K2修复骨伤,如果能把这些维生素K源源不断的送往战场,那无疑将拯救很多人的生命。

果然,到了1940年,费舍的实验室,已经成功合成出维生素K,离工业化生产只差一步。
但就在这个时候,他接到了一个神秘的电话。
电话那头是白宫幕僚,说来接他的轿车已经停在楼下,费舍教授不敢怠慢,于是,1940年6月27日这天,他在白宫见到了当时几乎全美所有的顶级专家,当然,还有总统罗斯福先生。

原来,随着欧陆战事升级,白宫成立了国防研究委员会,要让军队和科学家一起来开发战争武器,这个计划被称作——军学共同研究,后来著名的曼哈顿计划——由芝加哥大学领先研发原子弹也是这个大计划的一部分。
当时,军学共同研究计划一共拟定了五大部门,共有41所大学参与,分别研究新式雷达、超级武器、弹道导弹、坦克舰艇以及谍报装备。

费舍教授被要求利用他的化学方法,来帮美军研发一种超级武器。
他和奥本海默领导的原子弹计划属于同组。
当时,奥本海默这些物理学家的思路已经很清晰,因为德国人已经开始研制了,那就是要利用E=mc²的原理,用核裂变的方法,释放出人类从未想象过的原子能量。

但是,费舍教授还是一头雾水,自己一合成维生素K的化学家,前一秒还是救死扶伤的药神,下一秒就让我变成奥本海默那种死神?
太难为人了吧?
费舍教授会接受这项使命吗?
回到大学,费舍教授精心挑选了5个助手,告诉他们,眼前研发维生素K的项目得停一停了,我们现在有更紧急的工作。
其实,当时费舍教授成功合成维生素K,已经被学界纷纷预测,是竞争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另外,诺奖提名,50年以后会解密,从解密资料来看,当时费舍教授也确实连续3年都在提名名单当中。但是,在白宫的要求下,他却毅然决然的停下了眼看就要到手的荣誉和成果,他开始埋头思考——我要如何为美军研发一种超级武器呢?
橄榄球健将费舍出生于俄亥俄州的一个富裕家庭,爷爷是德国那边的银行家,父亲是一名工程师,而费舍自己呢?从小就是一个名橄榄球健将。

真的,18岁以前谁也不认为这个壮小伙儿日后会成为化学教授,他是靠橄榄球特招挤进哈佛大学化学系的。
但化学老师都说,化学,尤其是有机化学,这绝对是一门灵感致胜的学科,所以,费舍毫无疑问就是那个骨骼惊奇的灵感型选手,在哈佛大学,他突然开窍了,一方面是实验室里的明日之星,一方面又是足球场(美式足球,即橄榄球)上的主力中锋,又高又富又帅,关键是还极其会说话,情商爆表,学术一流,堪称完美偶像。

但是,这会儿的费舍却一连好几个月找不到灵感,超级武器,超级武器,到底什么样的东西才能被称得上是超级武器呢?
想着这些,费舍又来到了足球场上,虽然年过40,但依旧能和20来岁的小伙儿子们满场搏杀。
突然,一个助手着急的来叫费教授。
助手说,长岛的一家涂料工厂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爆炸,厂长和警官都希望你能过去看看。
于是,费舍脱下装备,带着助手来到了工厂。
在调查的过程中,他突然被制造涂料用的凝固剂吸引住了,他看着液态的凝固剂在空气中慢慢凝固,在与空气接触的过程中,一点点变得黏着,他嗖得一下站起来,说了声告辞,然后边走边说,爆炸和火灾都是这种凝固剂造成的,下次记得隔绝空气再搬运凝固剂,我让助手留在这儿帮你们,我学校那边还有一点急事儿,回头详聊。

就这样,当汽车刚刚开到长岛大桥的时候,费舍博士的脑海中已经有了超级武器灵感——没错,火,就是火,地狱之火。

不需要什么难以想象的原子能,也不需要什么危险的生化制剂,100万年前人类掌握了天然火种,80万年前我们学会了燧石取火,40万年前我们用火种驱赶野兽,3000年前我们用火焰战争,但直到今天,我们对火焰的理解又和40万年前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火焰会被雨水浇灭,火焰无法瞬间燃爆,火焰还会烧到自己,但事实上,作为一名化学家,我有办法,我有办法让火焰在水中燃烧,我有办法让火焰在瞬间燃爆,我也有办法让火焰被彻底控制,避免误伤啊,同时,我所设想的火焰还具有黏性,无法清除……
当汽车开回哈佛大学的时候,费舍博士已经想通了一切,他打算模拟涂料工厂里的凝固剂,制造一种粘稠的有机胶质,胶质一旦沾染到皮肤或者坦克上,它就无法被清除,然后,再在这种胶质中加入汽油,它就又能不停的燃烧,哪怕是散射开来的一小滴胶质,也能长时间燃烧,从而引起大火。
对了,还要在胶质中加入一些氧化剂,这样,哪怕在水中,隔绝了氧气,胶质中的氧化剂还能让火焰继续燃烧。
嗯,还可以模仿白磷弹,在胶质中加入白磷,这样,即使你把它扑灭了,白磷40℃的燃点,又会立刻让它重新燃烧,还可以加入铝热剂,这能让胶质瞬间燃爆,通过铝热反应,又能烧穿一切装甲,直接让火焰深入驾驶室……

差不多了,就这些,很快,费舍教授着手实验,没几天就用天然橡胶制造出来了好几枚这种火焰弹。
然后,军方在拿到样品弹的同时,立刻派人封锁了费舍教授的实验室。
诺贝尔奖1941年,费舍教授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提名,因为他在1939年成功合成了维生素K,但与此同时,美军也封锁了费舍教授的实验室。
费舍教授的各项研究全部中断,他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军官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当务之急,请费舍教授,务必立刻完善地狱之火,美军试验过了,这绝对是超出常人思维的超级武器,便宜好用,暴躁无敌。
但是,费教授,天然橡胶太奢侈了,你也知道,刚刚美国和日本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本占领了东南亚,切断了所有天然橡胶的来源,我们必须想办法找到一种天然橡胶的替代物,就像你鬼使神差的合成维生素K一样,也请你鬼使神差的合成出某种比天然橡胶更便宜,更好用的化工胶质,这样,我们的超级武器——地狱火,一定能尽快让战争结束。

费舍教授没有多问,立刻就答应了军官的要求,他知道,自己的灵感一旦爆发,没有什么能挡得住,合成胶质,这不过是小菜一碟。
接下来好几周,那个5个被选定的助手也加入了实验室,断绝一切与外界的联系,他们6个人,展开了绝密研究。
费舍教授把研发目标写在黑板上:
1,原料便宜,容易获得;
2,能长期保存,不会过期变质;
3,长期保存的条件,需设定在-4℃到65℃之间;
4,离开工厂,即使在战场上也能简单制备

这四点要求绝对是一个巨大挑战,但越是有挑战,费舍教授的兴致就越高,就像他在足球场上表现的那样,首先,费教授锁定的问题是,这种物质必须能和汽油直接产生粘性,如果还要加入其他物质,很显然无法在战场上简单制备和使用。
接着,不断尝试以后,费教授锁定了亚油酸(C18H32O2),这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长链分子,碳链越长,粘性越强。

但试验以后发现,亚油酸的粘性不达标,还必须进一步改进,看来的想办法延长这根碳链,于是,费舍教授又找到了一种物质,叫做——软脂酸,又叫棕榈酸(C16H32O2),虽然一个棕榈酸分子普遍只有16个碳左右,碳链长度和亚油酸相当,但是,棕榈酸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容易塑性,这个费教授熟啊,合成维生素K的时候他就用过,于是,费教授又找来一种叫做环烷酸的东西,这种东西非常容易获得,是炼油厂的废渣,把棕榈酸和环烷酸一结合,就变成了环形棕榈酸,这简直,又长又粘。
还不过瘾,费教授又直接加了一点铝元素进去,一个铝可以绑定三条长链,这样一来,粘性和保质性还能翻倍。

就是它了,费舍教授兴奋的给它命名——环烷酸(Naphthenate)棕榈酸(Palmtiate)盐,然后再各取首字母音节,简称——奶泡(Napalm)。
当年,费教授就是用实验室里的这台二手绞肉机制备出来第一批奶泡。
奶泡化学性质极其稳定,可以直接运往前线,前线的士兵需要使用的时候,再往奶泡里面加汽油,它就变成了所谓的凝固汽油弹,这东西扔下去,简直就是地狱之火。

能瞬间制造一片火海,炼狱一般的火海,奶泡黏液沾到皮肤会一直烧穿骨髓,打滚、跳河、撕扯都没有用,极强的粘性让它撕也撕不掉,奶泡中的氧化剂让它可以在水中继续燃烧,还有奶泡中的白磷和铝热剂,这让它不可能被扑灭,沾到装甲上也能通过铝热反应,直接烧穿驾驶室……
接着,1942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在哈佛大学的足球场上,费舍教授主持了奶泡弹的燃爆试验,试验团队在足球场中央设置了一个直径55米的水池,水池中央摆放着一枚奶泡弹。

接着,一声巨响,1100℃的火焰和高温瞬间覆盖了直径46米的区域,四散的火焰在水池中继续燃烧,哈佛大学的足球场上被召唤出一座小型的人间炼狱。
测试结果显示,在燃爆发生的15秒以内,爆炸区域内的氧气被瞬间耗尽,现场监测到了超高浓度的一氧化碳。

这意味着,如果应用在实战中,敌军即使不被烧死,也会在爆炸区域中因为一氧化碳中毒和窒息而死……
这就是奶泡的恐怖之所在,仅仅两个月后,费舍教授志得意满的把奶泡交给了美军,远在太平洋的麦克阿瑟将军听闻以后说,我们终于要回来了。

这款超级武器如此简单又威力暴躁,从此以后,火力不足成为过去,哪里不爽就往哪里来一颗,美军直升机甚至在找不到停机坪的时候,直接往下扔一发,一天以后,任何丛林都将被烧成一大片平整的停机坪。

但就在美军以为一切已经搞定的时候,费教授又说,等等,你们还不能拿走。
希腊火传说,公元668年,一个叙利亚工匠把神秘的希腊火带到了拜占庭。
后来,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希腊火一直是拜占庭帝国防御阿拉伯人的秘密武器,阿拉伯人因此不敢越雷池半步,拜占庭人也一直把希腊火的配方当做最高机密保管。
以至于后来,随着拜占庭帝国的覆灭,这种传说中能在水中燃烧,能喷射上百米远的神秘武器也就从此失传。

所以,奶泡不能成为第二个希腊火,费教授说,我们不能把这些凝胶直接下发到一线部队,下发之前,必须修饰,必须让它难以破解。
但时间不等人,前线正在鏖战,费舍教授,我们可以只让核心部队使用这些凝胶啊,就像当年的希腊火一样,只让宫廷卫队秘密使用。
赶紧让它上战场吧。
费舍教授打住了心急火燎的军官,淡淡的问他,你喝过速溶咖啡吗?
军官不解,费舍教授又说,找陶氏化工,他们能把这些凝胶做成速溶咖啡一样的粉末,这些粉末可以直接装箱运往前线,然后,在前线灌倒汽油桶里,就是奶泡。

这些粉末,不仅方便运输,还绝对能够保密配方。
就这样,无数奶泡粉末被配发到一线部队,而前线士兵们又在实战中发现,何不把这些粉末加入到传统的火焰喷射器当中呢?
如此一来,不就是轻松复活了希腊火吗?
随便一喷就能喷射上百米远,瞬间高温燃爆,整条直线上变成一片火海,另外,这如果用来对付那些隐藏在地道和工事里的日本人,简直是完美武器啊。

就这样,奶泡弹在实在中不断优化升级,越来越凶悍。
但故事还没完,1943年3月,军官又找到了费舍教授,他说,最近有一个宾州的牙医(Lytle S. Adams)和第一夫人要好,然后,在第一夫人的引荐下,罗斯福总统又派活儿下来了。

那就是,要研发一种活体的蝙蝠炸弹,说到这里,军官自己都觉得有点儿不靠谱,但费舍教授突然一拍大腿,他说,好主意啊,我怎么没想到,可以把活体蝙蝠当做我们奶泡弹的信使,17.5克,只需要17.5克奶泡凝胶,绑在蝙蝠尾巴后面,这样扔下去,蝙蝠会惊慌的钻到每一座日本建筑物当中,而仅仅需要15克奶泡凝胶,我计算过,15克奶泡凝胶燃烧,一桩传统的日本木质建筑,就将被彻底焚毁。

当时,费舍教授正在主持一项奶泡弹的威力测试和升级,他们在轰炸试验场按德国样式和日本样式分别建造了两个1:1的小镇,日本小镇多是木质建筑,德国小镇多是砖瓦建筑。

然后,分别用两种铝热弹和奶泡弹作对比,实验数据显示,ABC三级毁灭程度,奶泡弹虽然暴躁,能更广泛的摧毁建筑,但在最高等级的C级毁灭程度上却明显不如铝热弹,这是因为,奶泡凝胶难以深入建筑内部。
但现在有蝙蝠就不一样了,蝙蝠把奶泡凝胶带入房屋内部,这无疑将大大提高奶泡弹的C级毁灭比例……

然而,接下来历史资料中却显示,美军最终没有采用这个蝙蝠炸弹的设计,原因还未解密,但有人猜想可能是因为在实验中,蝙蝠不可操控,造成了大量美军的误伤。

总之,奶泡弹不停的被改良,燃烧范围更大,杀伤穿透力更强,甚至一度达到了81%的燃烧效率,而传统的铝热弹只有40%不到,这期间,奶泡弹被大量装备到德国和日本的前线部队上,火焰喷射器点燃了一座座日军小岛,M1坦克喷射出地狱之火也摧毁了一座座德军碉堡,然后,到了1945年3月,奶泡弹最恐怖的实力,也将在东京上空揭晓……
人间炼狱3月10日,天还没亮,325架B29轰炸机满载着奶泡弹从塞班岛起飞,目标东京。
这300多架轰炸机一共携带者1000吨M-69型奶泡弹,这是当时专门为轰炸日本所设计的型号。

美军士兵在弹药上写上凝胶(PAPPY)K.O. TOKYO(东京)的字样,一颗炮弹当中,一共有38条奶泡凝胶,是子母弹的形式,在高空900米的时候,炮弹解体,然后,38条凝胶天女散花……

这天的东京变成了人间炼狱,一个幸存者说,当时天上飞来很大的火块,火块直接粘在身上,怎么样都无法熄灭。直到燃烧殆尽才会停止。用水都无法熄灭,连河水中都在燃烧。
还有一个幸存的画家(狩野光男)留下过这样一幅绘画,画中是东京浅草侧的言问桥,着火的人群涌到大桥上,跳入河水当中,但河水也被烧成了血红的颜色……

还有一个幸存者说,当时粘块粘到了我的脚上,怎么都弄不掉。我的母亲想取下来扔掉,却发现黏在手上扔不掉了,然后,我看着母亲全身都烧了起来……
就这样,在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轰炸以后,大约有10万人罹难,100多万人流离失所,大半个东京被夷为平地。

然后,接下来的33天中,初日本京都以外,其余66个主要城市,42%的城市工业区被烧毁,33万人罹难,850万人逃离家园。
美军一共在日本扔下来1300万枚M-69奶泡弹,折合用量1500万吨。
后来有研究者估算过,这些毁灭日本的奶泡弹,研发费用仅仅为520万美元,这只是原子弹研发费用20亿美元的四百分之一,原子弹研发,前后一共投入了12万人,而奶泡弹的研发人员,仅仅只要6个……

一个专门研究奶泡弹的历史专家罗伯特·尼尔(Robert Neer)说,这就是有机化学的恐怖力量,也正是这一点,促使我开始研究它。
接着,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许多感谢信被从前线寄回到了费舍教授的手上。
上面写着——奶泡弹救了我的性命,奶泡弹让我提前回家。
与此同时,杜鲁门总统的奖章也被准时送到了费舍教授的办工作上,昔日的足球英雄,变成了一名战争英雄。

但是,1943年的诺贝尔奖却颁发给了另外两位成功合成维生素K的化学家——达姆(Henrik Dam)和多西(Edward A Doisy)。

*注:1940~1942年诺贝尔奖因二战而中断。*
似乎,科学界对这位释放了地狱之火的博士颇有微词,然而,这点微小的噪声,却瞬间被淹没在人们欢庆胜利的大背景中,费舍教授依旧是一名英雄。
战争结束后,费舍也回到哈佛大学继续从事教研工作,致力于研发合成抗癌药和抗疟疾药物。
他是一个天生的高富帅,幽默风趣,能说会道,学生们都很喜欢他,他总是穿着一件橙色的T恤出现在校园里,朝气十足,他的课件也开始被编撰成哈佛教材。

但是,就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中,十多年以后,哈佛大学却悄悄封印了这位教授的过去……
潘氏金福1972年,这张名为《潘氏金福》的照片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
记者在越南拍下了小女孩潘金福奔跑的神态,而她身后的大火,正是美军扔下的奶泡弹……

研究者尼尔说,这张照片为奶泡弹敲响了丧钟,从那以后,人们就像患上了奶泡弹过敏症一样,这张照片成了评价奶泡弹的重要分水岭。
原来,自从越南战争打响,美军就在这里的丛林中扔下了比太平洋和日本战场总数还要多24倍,共计38万8000吨的奶泡弹,而且,这些奶泡弹又已经升级换代,代号奶泡B(Napalm-B),凝胶中除了白磷、铝热剂和氧化剂以外,还创新性的加入了钙、镁、铅等物质,钙粉可以更有效的灼烧皮肤和树木,镁粉可以让凝胶的溅射交过更好,而铅则是一种便宜又有效的神经毒剂,这个我们原来在聊四乙基铅的时候就介绍过。

凝胶成分也有改进,在越南它变得更加容易溅射和燃爆,成片成片的丛林被无差别的烧毁。
接着,医学记录上出现了全身烧伤面积102%的记载,这多出来的2%如何理解?
其实,它是指肺里面的面积……
实在太恐怖了,当这些战场上的炼狱场景被揭示以后,人们突然开始反思战争,反思这种无差别杀伤的恐怖武器,有人问,这是地狱之火吗?
人类为什么要把这种恐怖的东西释放到人间?
于是,在《潘氏金福》照片发表的同时,谴责奶泡弹,谴责美军,谴责哈佛大学,甚至谴责发明人费舍本人的声音也达到了最高潮。

艺术家将奶泡弹比喻成恶魔的烧伤和肮脏的奸情;
画家把奶泡弹描述为一种新时代的污秽;
音乐家把对奶泡弹的咒骂写进歌词,说那些凝胶正在孩子们身上燃烧;
反战团体也大肆宣传,整个社会都充满了对奶泡弹的厌恶。

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1990年代,包括我们熟知的《阿甘正传》和《搏击俱乐部》其中都有对奶泡弹的意向性讽刺。
而在1970年代,面对整个社会的愤怒,费舍博士沉默不语,哈佛大学则开始着手封印奶泡弹的历史。
研究者尼尔说,费舍教授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过错。
因为,就在他的调查中,他又给我们讲了这样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反对奶泡弹的初期,反奶泡弹运动从1963年开始,打响第一枪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数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贵族,第三代罗素伯爵(3rd Earl Russell)。

他给《纽约时报》写了一封信,批评美军使用这种无差别、反人类的武器,接着,很多社会名流、科学界人士也都开始响应罗素。
但当时,五角大楼的官员只是笑了笑,然后给这些高端反对者,贴上了天真的标签。
然而,几年以后,当美军在越南陷入泥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战争,而眼前的奶泡弹最显而易见,有图有真相,于是,反对奶泡弹也就逐渐成了反对战争的一大宣泄口,1966年5月,全美各地爆发了反奶泡弹的活动。
示威者堵住了凝胶工厂的大门,他们声讨陶氏化工,说陶氏的炸弹凝胶就是日常使用的保鲜膜,它们来自同一条生产线,想想看吧,把保鲜膜点燃,然后在黏着在身体上……

示威者们呼吁抵制陶氏化工,抵制保鲜膜。
最开始,人们还并不了解费舍教授发明奶泡弹的故事,但后来有人把故事揭秘出来,于是就有人开始不停的给费舍教授写信,上面写着,你真是个混蛋,滚出美国,等等等等。
而费舍教授呢,可是个勇猛刚烈的足球中锋,他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在《纽约时报》上直接回怼,为了国家,就算再来一次,我也会做这些(发明奶泡弹)。
*I'd do it again, if called upon, in defense of the country.*

这下可真是捅了马蜂窝,无数人到哈佛大学示威,就连神父也加入了谴责费舍的队伍……
接下来,到了1967年,研究者尼尔又讲了第二个故事,这个时候,针对费舍本人的攻击最为激烈,但同时,费舍也恰好在这一年退休,虽然已经68岁,但他依旧刚猛,他把一份拟好的退休演讲稿拿给妻子看,妻子毫不犹豫的在演讲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叉,告诉费舍,你要是敢这么敢,恐怕真的见不到下周的太阳。

原来,还记得费舍当年在哈佛足球场上测试的那枚初代奶泡弹吗?
他打算再当众演示一次,他要把这个环节当做自己退休演讲的结尾……

幸好在妻子的劝说下,费舍没有这么干。
研究者尼尔说,费舍并没有把自己的发明和美军的武器当做同一件事儿,他始终认为,科学无罪。
但事实上,就在费舍退休以后,哈佛大学封印了他的发明,就像哈佛从来没有出现过奶泡弹一样。
然而,哈佛大学在回避,美军却在越南,继续把奶泡弹的使用量再次推向高峰,数以千万吨计的奶泡弹被扔到丛林中,一座座人间炼狱在燃烧,然后,时间也不知不觉也就来到了1980年……
1980年·联合国公约这年,联合国通过了一份名为《特定常规武器公约》(CCW)的国际协定,其中,《第三协定书》裁决,若向平民使用奶泡弹,将被定为战争罪。

接着,全球106个国家纷纷签署《第三协定书》,而美国却始终没有签署。
直到2001年,美国才迫于国际压力,发表了全面弃用奶泡弹的通告,然而,在2003年的伊拉克,人们又看到了美军奶泡弹的身影。

还是美国记者和英国民众们第一个跳出来谴责,而美军则反驳说,这是喷气燃料,不是汽油,不是奶泡弹。
但英国坚称,你用的就是高性能、升级版的奶泡弹。
总之,美国直到2009年才正式签署了《第三协定书》承诺弃用奶泡弹。

研究者尼尔说,奶泡弹至今还保有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等的威力。
它的成本极其低廉,制备方式也早就不是秘密,甚至还可以在凝胶中加入某些更恐怖的物质。
比如,核废料和生化毒剂……
现在,奶泡弹被认为是全球安全的一个重大隐患。

如果费舍教授看到现在的这些问题,他也会后悔吧,他可能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发明会真的像当年那些反对者说的一样,是把地狱中的烈火,召唤到了人间。
但反观费舍教授的教研生涯,他一共培养过4000名学生,400位博士,3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有机化学合成方法领域的教父。

在战争初期,他也想着合成维生素K,出发点也是一位救死扶伤的药神,但当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却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医药研究,甚至因此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他也没有丝毫惋惜,他仅仅用6个人,520万美元的研发费用,就帮美军研发出奶泡弹。
奶泡弹帮美军赢得了二战,但后来,奶泡弹又成了反噬美军的地狱之火,而这股火焰,一旦被召唤到人间,就再也回不去了。
2016年,有一个日本摄制组沿着尼尔的研究,他们想继续挖掘奶泡弹的历史,但在华盛顿的美国国家档案馆里,他们发现清单上列着奶泡弹的档案信息,但当他们申请借阅的时候,档案管理员却以——这些影像资料大多都已经废弃为由,拒绝了摄制组的借阅申请。
似乎真的如尼尔所说,有些东西,已经被彻底封印。
最后,摄制组来到了埋葬费舍教授的那片小墓园,墓碑上没有墓志铭,就像一块美国版的无字碑,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价。

费舍教授死于1977年,享年78岁,他长眠的这块小墓园正好凝视哈佛大学足球场的方向……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后夫人说,太惨了,大家千万不要搜索奶泡的图片啊……
(完结)
那天,东京大街上没有陌生人[得瑟]都是熟人[鼓掌]
就算没有奶泡弹,仍然也会有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人类在毁灭自身上从来不会缺乏创意。(不过打小鬼子真棒👏🏻)
武器没有错,只要是扔向日本的武器都是好武器
这东西虽然影响不如原子弹,但我觉得,这东西比原子弹恐怖多了。
没有奶泡弹,我们的抗日战争还要多打几年,要多死伤多少人?感谢费舍教授!
也在朝战投下过,霉里贱没有一个本地人,全是霉蛆占了美洲原住民的
决定战争的不是一件武器,而是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所以美国在阿富汗,越南相继失败
一群享受战争红利的人,现在批判帮助赢得战争的人,何其可笑
这种武器才是日本人该得的。原子弹真便宜它们了
科学无罪, 人类把科技用于屠戮, 不该责怪武器的发明人。 要谴责的是 引起战火的人,而不是科学家
朝鲜战争也使用过凝固汽油弹,美军手里一直有存货
看到最后夫人说,才猛然发现原来是自说自话的总裁,难怪文章这么有营养[笑着哭][点赞]
所以直到现在东京依然很热[墨镜][墨镜][墨镜]
每个扔到日本人头上的炸弹都是好炸弹
战争的本质就是残酷 丧失人性的 谴责武器发明者有什么意义 该谴责的是发动战争的人
能不能用于发电
感谢费舍教授让倭奴和日本鬼子们品尝了炼狱之火的味道!我辈楷模!个人认为…当顶礼膜拜![祈祷][祈祷][祈祷]
武器本身没有对错,可以用来屠杀,也可以用来守护,不同的人赋予了它们不同的意义
科技的发展是把双刃剑,造福众生的同时也在涂炭生灵!
美国人就是这样啊!一边吃着战争红利,一边骂着那些战争恶魔[笑着哭]
建议把这个扔到美国。想忏悔就要忏悔到底。
本来我想骂的,一看到烧的是日本鬼子,我只想点个赞
好好[点赞],烧光小日本
我们要用法律解决争端 造什么武器哦 销毁
既然这种武器那么简单易制,那么问题是恐怖组织为什么不利用起来?
我第一次知道,这个,感觉不比核差啊[流鼻涕][流鼻涕][流鼻涕]如今小日子过得,都忘记了,当初的疼痛了。或者,是武士精神被压在了地上,只能如狗一般,仗势吠人了~~~~
卧槽 6 你是总裁的号, 直接复制文案可还行
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我只是送他们去见上帝。[得瑟]
把总裁的视频做成了文章[点赞] 还是总裁把文章做成了视频
[好生气]这会知道大气污染怎么来得了吧。还让我们单双限号,
罹难是什么意思?难道不应该称为审判或者伏诛吗?
炸了东京怎么会有人“罹难”,难道不是赎罪吗
这个可真是一个好东西,战争没有对错,这武器是能够高效毁伤敌方生命体和各类资源,造价还便宜[鼓掌]
这是日本人活该的
科学本身是无罪的。
日本都被美国炸成这样了,还要做美国的走狗
这是英雄啊。 脑里疾易撕怕挖。
用在日本就是佛
可以不用,但是要有
李梅烧烤
核武器使大型的战争减少,互相镇摄,战争的残酷从不在于武器,冷兵器时代也会导致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死亡
他也算是魔鬼的话,那诺贝尔算什么???
日本人本来就该生活在地狱
罹难这个词用在这里不妥
看懂了,美国百姓并不反对战争,只是反对打不赢的战争
这科学家是伟大的
科学是没有罪的
所以东京那么热。。。
凝固汽油弹
就是凝固汽油弹咯?
那年,东京的街头特别热。
这是打输了,要是赢了根本不会被封存
发明加特林的还是个医生呢。。。。。
什么叫罹难?什么叫tmd罹难?扔在日本列岛上的每一颗炸弹下都没有冤魂
能杀日本人的就是好东西
发明这个的人有什么问题?错的是肆意使用它的人和组织。
刀是不分正邪的,但是握刀的人是分正邪的
不就是自己怕了呗,不然为啥要联合国都签字
不怪军工复合体,不指责二战后发动战争的人去指责科学家真是一个巨大的宣泄口。
科学无罪,但是把科学用于战争罪无可恕。
好文!!!
看标题我以为说的翟天临呢
这个和原子弹的发明一样,只能用当时情况进行评价。时过境迁就不该谴责发明者,而应该针对使用者
就问一下中国有没有这种武器?
文章中好象有同情战时日本的味道。作者是日本人?
又当婊子又立牌坊!
科技是无罪的,用来对付日本人我也赞成,毕竟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看了半天,这就凝固汽油弹吧
不是叫李梅牌烧烤么?做得没有错,就是威力太小,日本人没死绝,现在又开始排毒,祸害全世界了。
估计也就只有志愿军,神一般意志,打败了霉菌
抄总裁的。
刀没罪,是拿刀的人有罪
武器无罪,罪在人性
一个伟大的天才[点赞]
肯定没有这种武器。除非现在在日本烧一次。
美国佬在越南投放的太少了!才死了几个越狗?
李梅烧烤扔的是这个吗?
如果让当时的中国人来理解什么叫核裂变,估计没有一个人知道的。好在我们派出了留学生,不然自主研发的话,估计还要两三百年才能追上当时美国的水平。毕竟核裂变核聚变物理学力学这些对我们来说跟外星知识一样。
没有原子弹,三战早开打了,而不是到现在还犹犹豫豫的
日本鬼子那里还应该多丢点
火烧邱少云烈士的就是这个!武器不恐怖,恐怖的是使用武器的人,如果能在靖国神厕上空爆一枚绝对绚烂无比
原来是凝固汽油弹啊
不好评价
又当又立的丑国人
体验过奶泡的 是鬼子和猴子 真是开心啊 费舍真是个好人
烧烤小日子还是可以滴
说再多话也是无用,努力过好现在吧,真正发生时再去嚎叫
被这种凝固汽油弹点着开枪自杀是最痛快的,不然你会被活活烧成黑炭
还是水平高,咱们的教授还在忙着评职称
是资本主义把炼狱带到了人间。是科学也是炼狱。
费舍教授没有罪,发明的时候是对纳粹用,这是正义的,他挽救了无数的人免与战争之苦,可是韩战和越战显然就不算正义之道的了,关键是看使用的人。
现在也有集束炸弹,云爆弹。
武器无所谓天堂地狱。没有武器,人用木棒石块照样杀戮动物和同类。人的手脚也都是杀人利器。一个十二岁孩子全力肘击一个成年人不死也能打残废。
就现在的经济形势,如果没有核武器,早就世界大战了。
洋人鬼畜
武器和发明者本身并没有错吧?这个问题想明白很难么?[横脸笑]
其实最应该烧死的是那些圣母
为什么承认错误?那发明枪支弹药的人不是罪该万死?那发明飞机大炮的人要进十八层地狱?那发明原子弹的人不是应该千刀万剐?谴责永远是懦弱者无能的借口
艺术家,音乐家这些人都是吃饱撑的。日本鬼子烧杀抢掠的时候你们怎么没跳起来叫
邪恶的是人心,声讨发明者不如声讨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