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经期是不可以进行夫妻生活的,那古代那些后宫妃嫔是如何“密奏”来月经,拒绝皇帝的宠幸呢?
皇帝不会临幸来月经的妃嫔,但前提是知道哪位爱妃正在“红灯区”。
妃嫔在月经期间可以拒绝皇帝的临幸,只是不能明着拒绝,否则将会触犯龙颜,招来杀身之祸。
唐代著名诗人王建写过一首《宫词》诗:“御池水色春来好,处处分流白玉渠。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
其中的“入月”就是指宫女来月经,她们通过“密奏”的方式委婉告知皇帝:我来好事了,您另找他人解决吧。
古代皇宫还有一个内管理嫔妃侍寝的敬事房,其最重要的职责是管理帝后嫔妃的房事,所谓“专司皇帝交媾之事者也”,嫔妃们的侍寝房事都归敬事房太监管理、记录。
嫔妃们的每一次侍寝,敬事房总管太监都得记下年月日时,以备日后怀孕时核对验证。
古代嫔妃侍寝程序较为复杂:每日晚餐完毕,总管太监就奉上一个大银盘,里面盛了几十块绿牌子,每块牌子上都写着一个妃子的姓名,当妃嫔们“密奏”后,总管太监便会将来月事妃嫔的绿头牌撤下来。
那妃嫔们是如何“密奏”的?
方法1
以丹注面目
古代妃嫔“密奏入月”的办法很多,但归根究底,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做记号。
汉朝宫女做记号的情形,《史记》有明确记载:“天子诸侯群妾,以次进御,有月事止不御,更不口说,以丹注面目为识,令女史见之。”
用白话说就是,无论天子还是诸侯的大小嫔妃,都必须按顺序“排班儿”伺候大家共有的丈夫,哪个女子来了月经就不参加轮值了,不能直接说,而是用红颜色在脸上做标记,让主管的“女史见之”。
这里没说皇帝直接看到哪个女子脸上有红色标记就取消临幸计划,而是由主管人员“密奏”。
在月经期间除了“以丹注面目”,还有戴戒指的做法,也是一种记号。
《唐书》记载说:后宫佳丽在“进御君王”之前要经过女史的登记和安排,女史向每位宫女发放两种小环,一种是金的,一种是银的。
如果哪位宫女有了身孕或者正处于月经期,不能行房,不必明说,只要把金指环套在左手上就可以了,作为“禁戒”的信号,女史见到就不安排她侍寝了。
到了五代时期,由于各地小朝廷林立,家家都有自己的规矩,宫中女人来月经所做标记亦五花八门,有的是在手臂上系根红绳,有的则在腰间系根红绸带,有身份地位的妃嫔则在居室门外挂上不同颜色的灯笼等等,意在提示皇帝注意别闯红灯。
方法3
有事直说
宋代及明清两朝,妃嫔来月经不再需要做记号了,而是直接告知主管女官记录在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