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庄襄王于公元前247年去世,使赢政成为一代枭雄。嬴政登基后,一方面铲除反对他的人,另一方面则在打击其他国家。随着李斯的提议被接受,各国之间的同盟也渐渐出现了裂痕。而此时,也就是公元前230年,当时赵国正在与燕国大战,秦国趁着这个机会,进攻了赵国,连续拿下了数个城市。赵王也没有办法,只能是让李牧回来,与秦国作战。233年,李牧运兵如织,令秦军连战数败,死伤惨重。秦国也意识到,李牧才是赵国真正的主心骨,所以要灭掉赵国,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他。又过了三年,秦灭韩,这时秦国的军心已达到了顶点。此时赵国遇上了一场旱灾,政局大乱,秦国乘虚而入,从几个方向攻来,王翦就是这几个方向的领军人物之一。赵国的首都邯郸,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李牧率领大军奋勇抗击,他修筑防御工事,从不和秦国硬碰硬,深知这场仗的难缠,所以尽量回避。
两大势力僵持了将近一年之久,导致秦国在兵力以及后勤方面,都出现了极大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苦战,士兵们的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而王翦则充分发挥了他的长处,那时候赵王既懦弱,又没有才华,被郭开哄得昏昏沉沉。王翦便以钱相诱,使郭开向赵王宣称李牧已经和秦军联合,要谋反赵国。那时李牧屡次不肯出战,已引起了赵王的怀疑。这个传言让所有人都深信不疑,甚至都没有去查就已经决定,要换一个人来取代李牧的位置。李牧也知道事情没有那么容易,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也不能脱离战场,所以才会违背赵王的旨意,守护赵国。这样的举动,让赵王心中越发的忐忑,然后就偷偷地杀了李牧。而赵军之中,更是将李牧奉为神明,每一个士兵,都对李牧忠心耿耿。他一死,赵军土崩瓦解,赵王士气低落,在王翦的带领下,秦军攻下了邯郸,很快秦国就将赵国给灭了。王翦在赵国的战争中展现出了惊人的谋略,但在另一场战争中,发挥也很出色,那就是秦国对楚的战争。那时候,嬴政铁了心要灭楚,却不知该由哪一个人担任统帅。一方是李信这个年轻的天才,另一方则是王翦这个老牌名将。之后嬴政便把几个人聚在一起商议此事,王翦提议六十万大军,才能攻下楚国。六十万差不多是举国之力,王翦的答复让赢政心生不满,说要灭楚国,需要那么多兵力做什么?他询问了一下李信,李信一算,说只要二十万就够了。一方六十万大军,一方二十万大军,在那个时候,嬴政当然会推举李信为主帅,让他去南方讨伐楚。就这样,李信、蒙恬两人率领着二十万大军,一路向南方进发,而王翦则说,他已经疲惫不堪,要回家去了。李信率领大军,楚国派出了项燕。项燕也不是省油的灯,在李信、蒙恬两人夹击之下,他边打边撤,同时还刻意露出破绽,引得敌人越来越近。在今安徽一带,项燕率部尾随秦军。然后,他们从背后攻击秦军,将秦军打得溃不成军,还斩杀了七名统领,逼得李信落荒而逃。李信之败也让他明白,如今的楚国,纵然不如当年,也依旧是一头强大的巨兽。因此,他亲往王翦家乡,请求他为主帅,统帅大军。这一次,王翦提出六十万士兵,嬴政一挥手,就答应了下来。他带着军队往楚国边境进发,项燕则带着军队在边境待命,严阵以待。就在众人认为双方即将爆发一场战争的时候,王翦竟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一直在躲避,一直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在这座修建好的城池中,秦军整日整夜的在这里修炼,并没有出征作战。任凭襄阳如何激怒,他都没有现身。甚至还在城里举办了不少体育赛事,完全没有半点焦急之色。他倒是不担心,但是项燕却是担心,楚国毕竟不是秦国,如果继续这样耗下去,楚人的粮草很快就会耗尽。王翦在等待机会,等待着楚国军队的松懈,然后发动总攻。项燕见自己麾下的四十万大军每天都在消磨时间,也不能再拖延了。所以他们选择了往东方的道路,这一次,王翦趁机发动了进攻,而后打败楚军士卒,而项燕则是死在了王翦的手中。又过了一年,王翦灭了楚国。于是,嬴政的一统天下之道,又有了新的进展。现在你明白王翦为何一定要六十万人了,一来他的兵力远胜于楚人,对项燕的威胁将更大。二是尽量避免战斗,让他们的士气受到极大的打击。因此,王翦在最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个想法。这也是嬴政询问他时,他所说的话,只是那时的嬴政还没有听懂。而王翦的谋略也在此役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李牧…战国第一战神。
光能指挥六十万大军灭楚这一项,还是在古代消息不发达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流名将
秦军统军能力与王翦不相上下的多 公子疾 司马错 白起 蒙恬
恢复阶段
王翦为什么要用60万,根本原因,王翦碾压战最牛逼。[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自古将帅学王翦的不在少数,可惜从没有人能出其右。[得瑟] 白起用兵,兵力相同就敢打包围攻城战,王翦不行。岳飞明知对手平原尤擅作战,偏偏战战舍城跟你打平原战,打服你为止。[得瑟][得瑟] 兵仙用兵动不动就是新兵蛋子,连操练都没几天,手下大将更是从没当他是真正的王,结果你灭国跟吃花生米一样。这些都是王翦不具备的。[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