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广东汕头的经济发展不起来

带你看看不一样的广东 2023-10-21 13:54:14

汕头,广东省地级市, 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西邻揭阳,东南濒临南海。境内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入海,大陆海岸线长217.7公里,海岛岸线长167.37公里,有大小岛屿82个。总面积2199平方公里,2022年年末户籍人口578.84万人,常住人口554.19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20人,相当于全省的4.5倍;人均耕地面积0.1亩,相当于全省的三分之一;人均淡水资源量368立方米,相当于全省的20%、全国的16%。全市海域面积4332平方公里。2022年汕头市GDP3017.4亿元,人均GDP5.45万元/人。根据2022年最新等级划分,汕头属于三线城市。

汕头作为首批经济特区,曾得到过大量的政策倾斜,却因为种种客观因素,目前不单在经济特区里吊车尾成为最穷的特困区,在广东省的地级市里也位居中游。特区成立之初,汕头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当时,汕头市的经济总量超过10亿元,厦门为6.4亿元,深圳和珠海都是2亿元。深圳相当于汕头的五分之一。经过43年的发展,四座城市的排序已经完全改变。深圳经济总量已经10倍于汕头了。为什么作为首批经济特区之一的汕头经济发展不起来呢?

1981年特区成立时,深圳特区面积327.5平方公里,汕头特区面积1.6平方公里(你们没看错,可能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建设深圳,国家一年投入20多亿的资金。而汕头是一年一百万的象征性拨款。1991年,汕头申请扩大经济特区面积,代价就是一拆三(汕头拆分成潮汕三市)。汕头这种划了一小片地的特区跟深圳全市都是经济特区是两个概念,其实就是为了海外潮商才划的经济特区。汕头本来就没有在规划线内。厦门经济特区于1980年10月批准设立,面积2.5平方公里。1984年2月,厦门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面积131平方公里,2010年扩大到全市。深圳也是在2010年扩展到全市的,汕头是2011年。

当年汕头作为经济特区是四个特区里面面积最小的,且没有长远的规划,龙湖特区和汕头市两套管理体制未能理顺,既限制了特区发展,也限制了市区发展,导致汕头经济特区在一开始便失了先机。三分潮汕后,汕头经济特区顺利扩大,经济特区与市区合并,提高了行政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但也要看到,文化上统一的潮汕地区被一分为三,加上潮汕地区特殊人文环境,十分不利于团结及资源整合。

当年的四个特区,说白了是引进外资的特区。深圳引进港资,厦门引进台资,珠海引进澳资,汕头呢?引进侨资。侨资,除了深圳、珠海,厦门也不缺。汕头就更没特色了。

虽然同是经济特区,汕头地理位置却没有深圳、珠海、厦门的位置优越。汕头位于广东东部,偏离广东省会城市广州,汕头是广东离台湾最近的城市,可厦门直接在台湾对面。说是离港澳近,可深圳珠海直接在香港澳门隔壁。汕头却谁都靠不着。地理上缺乏一个像深圳旁边的香港,这类可以转移产业,吸纳资金的地方。导致汕头的加工业,经济落后其他特区。深圳、珠海、厦门的投资产业资金来源要么连着陆地,要么隔了一道海峡,而汕头则隔着一片汪洋。

没有地利之便。并且外资投资的时候,产业集群很重要。港资投资深圳,都是一个带一个,将产业链带到了深圳。分散在海外的潮汕商人,很难汇聚成互补的产业链。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都会考虑就近转移,会更优先考虑深圳、珠海而不是汕头。珠海超越汕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珠海地处珠三角,而汕头则孤悬粤东。

汕头远离经济中心,没有可以帮衬的兄弟城市。如果你看看汕头周围的城市,有漳州、龙岩、潮州和揭阳。这四个城市都不发达。可以说,他们都是穷兄弟,没有经济领袖。所谓潮汕帮,是指潮汕人组成的帮派。潮汕自古就是同一地区。他们直到上个世纪才分开。潮汕地区本来就很难形成,像珠三角那样的圈子。潮汕地区才多大,还硬给拆成三个市。传统的经济腹地赣南,闽西北,粤东,也很穷,使汕头这个城市的经济虹吸能力不足。没有特殊地位,那就是普通城市,即使政通人和,发展也有上限,不应该对其抱有太高期待。深圳和珠海的地理位置比汕头好很多,尤其是深圳,就不用说了。

汕头港有内海,利于船舶停靠。有一条深的内河——韩江,韩江水深,可以一直通船到梅州。没有铁路和飞机前,海路是最快的交通方式。再加上茶道,汕头港的经济腹地是三省交界,即赣南,闽西北,粤东。经济腹地不比珠三角小。这就是恩格斯为啥说“这是远东唯一有意义的港口”。汕头港最重要的江是韩江,另外两条走不了大船,可是韩江水运现在是潮州的了。而且现在还没发展起来,所谓的韩江水运是在规划而已。汕头以前有韩江水运,比如汕头西港,2003年后西港已经名存实亡。港口最重要的业务是集装箱业务和大宗商品集散业务。大宗商品的石油现在完全在揭阳港(大南海项目)手里,集装箱未来能不能拿下来并不乐观。揭阳港属于广州港集团,潮州港属于厦门港集团,汕头港属于中央的招商局集团,互不隶属,资源也无法整合。以上,汕头港就没有通江达海了。

汕头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了这里独特的文化。自秦汉以来,南迁到这里的中原人一直被封闭在“省尾国角”里。在没有外力帮助,自己也不争气的情况下,本地资源就这么一点,在珠三角和闽南的夹击下,完全没办法发育出一个大城市。

汕头的交通不方便。目前汕头的交通工具是公交车为主(汕头的地质不允许建地铁),跨城市的交通工具就是高铁。如果你住在市区的话还方便些,要是住在郊区,假如你去市区面试的话,一天最多只能面试两家公司。而且郊区去市区的公交只到晚上6点。当然晚上也有专门的公交车,不过从来没有等到过。如果有老照片的话(1990年代到2000初),如今你会发现汕头的变化,其实也没那么大,深圳珠海就很明显了,简直一年一个样。这个可以体现在楼房,道路等。2021年汕头获得了亚青会举办权,当时有朋友到汕头来,觉得,咦,你们这道路不错啊,都是沥青路,还有自行车道。我只能告诉她:这些是你来的前一个晚上弄的。不新才怪。

纺织服装业、工艺玩具业、化工塑料业、印刷包装业作为汕头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其中纺织服装业为龙头产业,其企业数量最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最高,在毛衫、内衣、家居服领域有较强的产品竞争优势,但仍处于行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在研发、技术、质量、品牌和管理上需要有新突破,当前外部形势复杂。

没人家收入的命,却得了人家房价的病。评判一个城市的生活水平,离不开的两项硬指标,一个是房价,另外一个是收入。前者体现了居民的幸福感,后者突出城市宜居度。汕头的人均工资虽然远远赶不上深圳,但是房价可没有输给人家太多。

教育意识落后。没有搞好教育,缺乏学习精神,有些地区所谓读书(学习)无用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毒害较深,“万般皆下品,唯有经商高”,近些年才有所改观。

汕头没有哪些是一直在进行发展的吧,领导一直换,来一个换一套,形式主义不作为,贪腐问题,目光短浅,缺乏社会责任心。汕头其实落后珠海不多,但是汕头官本位思想太严重了。

潮汕人很注重血缘关系,各个宗亲之间形成自己的小团体,利益只会在亲族间分配。很难接受外人进入,对外人的排斥很难留住人才。外地人更是难学会潮汕话,很少人愿意留在潮汕打拼。在一家公司中,公司里的本地人经常聚集在一起本地话,而外地人听不懂,即便问了本地人也不会说。久而久之本地人和外地人就会容易产生隔阂,很多外地人感觉融不入这家公司,自然就会离职。这当中不乏有才能的人。

关系文化浓烈,关系主义,交情主义当道,私人商业利益,商业关系有时甚至凌驾于公共利益,“商业潜规则”有时甚至凌驾于公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各领域都不乏充满着家族化和血缘化现象。地方宗族的人情大于法情,导致企业和投资不能深入进行,公平的缺失导致了前期有部分企业不敢到潮汕地区投资建厂。潮汕人非常团结,外地人在潮汕地区发展非常困难。外商即使想到汕头投资,也很难站稳脚跟。

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文化习俗,再加上语言、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使得潮汕地区不可避免的形成了特殊的人文环境,外来人很难融入进去。缺乏足够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无法吸引外人才,并随着潮汕地区经济增长的放缓,不仅原先依靠政策吸引来的人才在离开,潮汕本地人也很多因为家乡发展不起来,选择去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人均耕地面积就这样少,靠耕田种地根本无法养活那么多本地人。潮汕本地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没饭吃了,那就去外面闯闯吧,就这样因为各种原因老一辈就在东南亚做起了生意,成大企业家,大商人的虽然看起来很多但是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到东南亚的,都是靠卖点早粥,之类做点小生意开始的。甚至当地语言都不会说,这些人我们潮汕人称他们为"风客"。发达城市的虹吸,让汕头大量人才流失。汕头大多数年轻人都出外发展了,在本地工资低消费高又不好找工作。汕头辛辛苦苦培养的大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不愿回来发展自己的家乡。

汕头特区生涯的经济没落,要从2000年汕头迎宾馆火灾说起,确切地说,是要从那场大火背后“共和国第一大税案”说起。从案发当年开始,“骗税案”给汕头经济的影响远超当时的预期。

两年时间,汕头外迁企业达到1200家,整体经济水平持续下滑。汕头在这件事上付出了沉重的信用代价,有一段时间人们甚至不敢和潮汕地区的人做生意。各地争相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海外投资的时候,“骗税案”极大地动摇了海内外投资者的创业信心,不少企业外迁,招商引资工作困难重重。在特区城市行列中,汕头越来越不受重视。汕头成为全国唯一人口流出的经济特区,也成了首批四大经济特区唯一没有民用机场的经济特区。可以说,汕头开了个好局,可惜却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这场大火让汕头的发展停滞20年。为此,潮汕民间还炮制出了“火烧芹菜”(即“火烧钦差”)这一俚语。对汕头的经济影响十分深远。

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面积比较,深圳1997.27平方公里,珠海1701平方公里,汕头2064平方公里,厦门1700.61平方公里,汕头面积是这几个城市中最大的,但经济发展却是最差的。尤其是近些年来,完全跟不上深圳的发展速度,现在已经逐渐没落为一个三线小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与经济特区的名称根本不相匹配。改革开放四十五年后,深圳的经济总量是汕头的10倍以上,当年那个小渔村现在成为了中国经济第三城,前途一片大好。而汕头却在首批四大经济特区里排名最后,让人感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想当年,汕头可是作为第一批经济特区的经济第一,在省内仅弱于省会广州,再看看现在沦落到什么地位了,被后起之秀啪啪吊打,20多年了依然抬不起头,让人一声叹息!唯独剩下经济特区这一张残破的脸谱。人们已经快要忘记它原来是个经济特区了。

希望我们新一代潮汕人努力奋斗,再次崛起,带领汕头重现当年的辉煌!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