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长安的荔枝》:小人物的坚守与反抗永远值得歌颂

青描乱写 2023-07-30 10:58:19

《长安的荔枝》一书不长,我用了5个小时便读完了。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读起来代入感很强,以至于读完的那天晚上,做梦都在想办法运荔枝。

这本书的情节概括起来也很简单:一个唐代的小官吏为了保命想尽一切办法去运荔枝,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展开。

01

这本书的主人公——李善德,他善良、笨拙、胆小、懦弱、窝囊,在长安城里混了十几年也只当了一个小小官,看不懂官场的弯弯绕,甚至是没想到要去思考这些弯弯绕。

在他请假贷款买房的那天,被同事和上司算计,被迫接受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负责将鲜荔枝从岭南运至长安,在贵妃生辰当天,博其一笑。

从最初的崩溃沮丧到后来亲自远赴荔枝产地岭南,他规划了几条道路,想了好几种办法,做了好几次实验,经过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最终在贵妃生辰当天,运回了没有变味的鲜荔枝,完成了任务。

这乍一看,多么励志,多么催人奋进。你以为这是一个小人物经过奋斗终于走上人生巅峰的戏码吗?

不,这是一个小人物燃烧自己对抗世间污浊、对抗官场黑暗、朝廷奢靡的故事。

02

在初期运荔枝的过程里,他认识了岭南运荔枝树的阿瞳,结交了商人苏谅,这两个人在他看不到希望的时候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也给了他们一定的承诺。

在当李善德拿到了杨国公的特权,开始实操运荔枝的流程时,他权力大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却兑现不了之前对朋友的承诺。

原来,那些位高权重的人也有权不能到达的地方。

是的,他食言了。于是,他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人。

他一句话就能运十二块冰块去给荔枝保鲜,而他根本不用向下级解释什么,即使这些冰块一大部分要损耗在路上,即便这些损耗的量都够地方用十几天了。

他默许了砍掉阿瞳家整个园子的荔枝树,只是为了万无一失,多余的荔枝可以做个顺水人情;他接受了杨国忠的安排,不用苏谅的商队来运荔枝了。

他亲眼目睹了、甚至全程参与了这件事的劳民伤财。

而这,根本不是他的本意,他只是想活着。在最接近权力的地方,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

是谁错了?谁又有错呢?错的怕不是这个“体制”吧!

03

接着,我们看到李善德这样一个小人物,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这错误的一切。

他不是英雄,他只是一个苟活于官场的一个普通人,在之前,他根本没有面见杨国忠的资格。

而现在,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加官进爵和荣华富贵,带着他的理想、带着他的不平、带着他心中的正义,在杨国忠面前慷慨陈词!

而这,他堵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妻女的未来!

“右相可知道,为了将这两瓮新鲜荔枝送到长安城,在岭南要砍毁多少树?三十亩果园,两年全毁!一棵荔枝树要长二十年,只因为京城贵人们吃得一口鲜,便要受斧斤之斫。还有多少骑手奔劳涉险,多少牧监马匹横死,多少江船桨橹折断,又有多少人为之丧命?”杨国忠的表情越发不自然了,他强压着怒气喝道:“好了,你不要说了!”“不,下官必须说明白,不然右相还沉浸其中,不知其理!”李善德弯着身子,压抑了近二十年的能量,从瘦弱的身躯里爆发出来,令堂堂卫国公一时都不能动弹。“右相适才说,不劳一文而转运饶足,下官以为大谬!天下钱粮皆有定数,不支于国库,不取于内帑,那么从何而来?只能从黄草驿、岭南荔园榨取,从沿途附户身上征派。取之于民,用之于上,又谈何不劳一文?”“你……你疯了!”杨国忠挥起月杖,狠狠砸在了李善德的头上,登时打出一道深深的血痕。李善德不避不让,目光炯炯:“为相者,该当协理阴阳,权衡万事。荔枝与国家,不知相公心中到底是如何权衡,圣人心中,又觉得孰轻孰重?”

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他,甚至觉得他很傻。

可是为官者,当爱民,在其位,谋其职。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啊!

当官,什么时候变成了巧取豪夺的借口?什么时候成了自己荣华富贵的手段?什么时候成了百姓的避之不及呢?

从古至今皆是如此。从来如此,便对么?

他这一番话道尽了古往今来读书人的风骨与气度。读圣贤书所为何事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也许,他的一番话不能改变什么。但是他的后半生不用在痛苦与煎熬中度过了,在他弥留之际,也不会悔恨和愧疚了,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坚守和交代了。

确实,他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千千万万个微小的力量汇聚起来就是不可撼动的力量,足以在漫天的黑暗里劈开一道光!

END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