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超落幕,闲来无事,看了几场某鹅转播的有中国北京排球运动员张宇和邓忻朋参加的韩国排球联赛,被其火爆程度震撼!韩国联赛无论观众人数、转播水平,还是现场组织都让中国排超望尘莫及!那么韩国联赛有何特色,和中国排超有何不同,中国排球该何去何从呢?

韩国联赛发展出了选秀模式来筛选合适的外援加入联赛,这一模式有点类似NBA。
根据韩国排球联盟(KOVO)公布的信息,2024 / 2025赛季V联赛亚洲外援选秀中,男子组有67名,女子组有36名球员报名;2025/ 2026赛季亚洲外援选秀,男子组有100名,女子组有43人球员报名。
2024/25赛季,陈馨彤、张宇、黄瑞蕾、郭亭午、中国香港黄惠婷、中国台北杨怡真以及张秉龙和邓忻朋等多名中国排球运动员参加了韩国V1联赛亚洲外援选秀,其中陈馨彤、张宇、黄瑞蕾、张秉龙和邓忻朋等五人成功入选。

1、画面与视角:采用多机位拍摄,能够捕捉到比赛的各个角度和细节,比赛中每一次得分、每一次判罚都交待的非常清楚,让观众可以全方位地观看比赛。并且可能会运用一些特殊的拍摄技术,如延时摄影等,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
2、音频处理:通过合理布置各种话筒,如无线话筒、环境拾音话筒、枪式话筒等,全面覆盖了解说、环境、运动员等声音需求,精准拾音,能清晰捕捉运动员的发言、教练的指导以及现场观众的声音,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3、赛事包装:韩国排球联赛注重商业包装和娱乐化操作。比赛现场有大量粉丝应援,营造出热烈的气氛,这种氛围通过转播传递给观众,让观众感受到赛事的热度。此外,联赛的球衣设计新颖、修身,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提升了视觉观赏性。
4、解说风格:韩国解说员通常情绪激动,充满热情和强烈感染力,能让观众更充分地感受到比赛的激情。他们在准确传达比赛规则和情况的基础上,会加入饶有情趣的言语,让观众在观赛时更能产生共鸣,不喜欢过于一本正经只谈规则,个人风格也比较强烈。
反观中国排超,转播画面粗糙清晰度不足,摄像机位少,导播专业素质低,官方解说风格保守水平有限,甚至很多场次无直播。
三、高薪酬吸引球员
韩国球员的年薪普遍比较高,例如国家队队员姜素辉薪资达到8亿韩元(折合417万元人民币)。中国在韩球员的年薪也远远高于国内,例如张宇的年薪是12万美元,邓忻朋的年薪是10万美元,陈馨彤年薪也有10万美元,若获得续约,第二年将增至12至15万美元。
中国国内排球运动员除张常宁、李盈莹、王媛媛、刁琳宇、龚翔宇、王梦洁等著名球员年薪在100至400万元左右外,普通联赛球员国内年薪年薪普遍偏低。国内联赛中资金状况较好的球队,主力队员可能月薪能过万,一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一些资金状况欠佳的球队队员,每个月的薪水约在四五千元,一年收入四五万元,如果没有赞助商,收入会更低,月入2000元左右,一年收入约2万-3万元都属正常。
四、商业化又独具特色的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韩国球队多由大型企业直接运营(如现代、KB银行、GS集团),形成稳定的资金支持,俱乐部名称常冠以企业名(如"现代资本天空行者")。球员兼具"企业员工"身份,退役后可转入企业其他岗位,保障职业后生涯。另外,球队注重商业化包装和娱乐化,以粉丝经济模式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绝大部分球队属于体制内,严重依赖地方政府或国企输血,市场化运营能力弱,市场宣传和商业包装不足,难以吸引赞助企业,球队资金来源不稳定。
五、科学的青训体系韩国青训体系注重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训练节奏紧凑。大部分以校队为主,一般孩子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接受训练,小学、初中阶段主要是兴趣培养,高中更偏向竞技。有专职教练,多由职业队退役运动员担任。
目前国内排球青训体系从二级开始分为专业队体系和学校体系,且两者并不兼容。各省市排球青训开展不平衡,山东、江苏是排球青训开展和输送较好的省份。但专业队球员淘汰率高,文化学习不系统,与学校教育体系脱节,退役后再就业渠道狭窄,各省市专业队待遇不高,对学生球员吸引力不足。
中国排球从人才培养、球队管理、联赛运营及薪酬配置等方面与亚洲的日、韩,欧美的意大利、土耳其等国家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排球大发展大振兴任重道远!
中国排球日渐式微,到底该如去何从呢?球迷朋友们你们有何建议,请打在公评区!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韩国式的商炒不适合中国!中国的市场太大,炒不好就糊透了,坏了一大锅。想想中国的足球吧?不就走向另一条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