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陆军元帅韦维尔对一战有一句一语成谶的评价:在打完了“终结所有战争的战争之后”,看起来他们在巴黎大获全胜,实则缔造了“终结所有和平的和平”。”
一战击垮了奥斯曼帝国,各阿拉伯国家纷纷从奥斯曼中独立,中东形势一片大好,但英国对以色列建国的支持和对建立统一阿拉伯国家承诺的背弃,终结了中东的和平。时至今日,巴以冲突、叙利亚内战、“什叶派之弧”、“也门胡塞武装”,中东仍纷争不息,看不到和平的希望。但神奇的是,中东地区的小国约旦,分别与叙利亚、巴勒斯坦、以色列、沙特、伊拉克相邻,五个邻国,四个都陷入战火,约旦却一直置身于中东乱局之外,保持了国家的稳定,约旦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中东国家,个个都是火药桶
约旦在哪里?从地理上看,约旦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北部,由于领土主要分布在约旦河的东侧,因此建国时国名为外约旦。1950年,在一度占领约旦河西岸的部分领土后,外约旦认为自己已经横跨约旦河,于是把国名更改为约旦。虽然此后西岸得而复失,约旦却再也没有改名字。
约旦地图
约旦的陆地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算上难民,人口达1100万。约旦靠着约旦河,并不缺水,人口也不少,经济不算太差,奈何约旦自己时运不济,阿拉伯兄弟们个个靠石油富得流油,约旦却一点石油储量都没有,人均GDP仅4000美元,与沙特的2万美元相比,实在是有些寒酸。
早期并不“平静”的约旦。其实在约旦建国初期,这个小国并不“平静”,曾一度不惜代价的与以色列“死磕”,约旦建国早期的这种“倔强”,与约旦“被创造”的历史息息相关。
实际上,在一战前,巴勒斯坦地区指的是约旦河两岸的地区,现今的约旦在那时也是巴勒斯坦地区的一部分,本来奥斯曼帝国垮台后,约旦河两岸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但很可惜,一战后巴勒斯坦地区处在英国的控制下。众所周知,英帝国是“埋雷”的高手,现在很多国家的领土争端,都是“拜大英所赐”。约旦本身其实也是英国“大恩大德”的产物。
巴勒斯坦和约旦原本同属于巴勒斯坦地区,被英国一分为二
一战时,英国为了渗透进阿拉伯半岛,选择与汉志地区的圣裔家族,哈希姆家族合作。英国开出的条件是帮助哈希姆家族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哈希姆家族对英国的狡猾缺乏认知,居然相信了英国的承诺。英国当然不会兑现诺言,英国一方面利用哈希姆家族的影响力渗透进阿拉伯地区,另一方面又放任当时还没建立沙特阿拉伯的伊本·沙特攻击哈希姆家族的领地,哈希姆家族向英国请求援助无果,被沙特家族击溃。
沙特家族
哈希姆家族无比愤怒,要求英国给个说法,英国自知理亏,只能承诺将伊拉克与巴勒斯坦分别分给哈希姆家族族长的两个儿子费萨尔与阿卜杜拉。但不知是英国太小气还是犹太人的锡安复国主义影响太广泛,英国竟然把巴勒斯坦地区一分为二,只把约旦河以东的地区给了阿卜杜拉。要么不给,要么全给,居然只给一半,不愧是英国。
约旦哈希姆家族延续至今的四位国王
自此以后,阿卜杜拉一直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另一部分念念不忘。毕竟约旦河两岸长久以来就是一体的,无缘无故被英国被强行分开,既不合适也不合理。可阿拉伯人势力衰微,早不复当年大征服时期的辉煌,阿卜杜拉的哥哥费萨尔曾经试过武装抵抗英国入侵,最后一败涂地,见到武装反抗无效,阿卜杜拉只能强忍不快。当时巴勒斯坦并没有独立而是处在英国的委任统治下,因此阿卜杜拉决定耐心等待,他认为,英国的统治不会长久,只要英国的委任统治结束,阿卜杜拉就能顺理成章的统一巴勒斯坦地区。
也许没有犹太人的话,阿卜杜拉真的就能梦想成真。但没想到的是二战后犹太人被安插进了巴勒斯坦。
建国初期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划界
阿卜杜拉不理解,阿拉伯人也不理解。他们想不明白,冤有头,债有主,为什么犹太人要侵占自己的土地,让阿拉伯人去赔偿犹太人受到的伤害。将犹太人掳掠为奴隶的是古埃及人,让犹太人成为“巴比伦之囚”的是古巴比伦人,将犹太人们赶出巴勒斯坦的是古罗马人,而屠杀他们的则是纳粹德国,甚至,在某种意义上,阿拉伯人是对犹太人态度最好的民族之一,他们尊敬犹太人的先知,尊重犹太人的信仰,极少像欧洲那样掀起反犹浪潮。伊本·沙特在国际会议上发出的疑问非常能反映阿拉伯人内心的迷茫,“为什么不让犹太人在德国建国,却要求我们给犹太人腾出土地呢?”
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互相不理解演化成了暴力与杀戮,双方死伤惨重,而作为托管方的英国,损失也不小。犹太人为了强迫英国支持他们复国,不惜发动多起针对英国官员的恐怖袭击,英国不胜其烦,决定放弃托管。如此,正中犹太人下怀,很快,巴勒斯坦问题便被提交给了联合国,联合国决定实行巴以分治。决议一出,整个阿拉伯世界都沸腾了,阿拉伯人的心境,用一句不太恰当的诗句来形容就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这个决议在阿拉伯人眼中是一种公然的挑衅与偷盗,外约旦人民更是怒不可遏,他们长久以来的梦想就是约旦河两岸统一,他们没想到,巴勒斯坦不仅没能并入外约旦,还要分出土地供犹太人建国。因此阿拉伯世界决定武力对抗。
自此爆发了五次中东战争
可惜阿拉伯人势单力薄,美苏为了搅乱中东,方便自己的渗透,决定“拉偏架”,本来在第一次中东战争初期,外约旦军队势如破竹,很快便占领了西岸的大片土地。美苏眼见以色列要被赶下海,紧急宣布暂时停战。约旦害怕遭到美苏制裁,只能同意。
停战协议中要求所有国家不得给交战双方运送武器,但美苏公然默许捷克等国向以色列运送了2.5万支步枪,5千挺机枪,和夸张的上千万发子弹。“一切恐惧都来源于火力不足”,很快,以色列就凭借武器优势将弹药耗尽的阿拉伯联军顶了回去,外约旦不甘心,却也只能接受现实,几年后,阿卜杜拉遇刺,约旦统一巴勒斯坦的希望愈发渺茫。此后外约旦又进行了数次收复巴勒斯坦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终于,约旦学会了和以色列和平共处,同以色列签署了和平条约。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领土变迁
之所以花这么长的还时间去叙述以、约关系,是因为外约旦前几十年的混乱,其实都和以色列有关,以色列就是美苏钉在阿拉伯人身上的钉子,一旦阿拉伯人不听话就敲一下钉子,而最先感受痛苦的,无疑是和巴勒斯坦关系最深的约旦。随着巴以局势的缓和,约旦也逐渐平静了下来。
约旦缘何如此“平静”?首先,抛开以、约关系不谈,约旦自身的条件在某种意义上非常不错,约旦人口中97%为穆斯林,其中绝大多数都属于逊尼派,因此中东地区常见的宗教、宗派冲突并不会困扰到约旦。
其次,约旦的哈希姆家族是穆罕默德的后代,威望很高,但该家族的王权经过政变后已经不再强大,不至于引发民众强烈反感,因此当2010年,突尼斯自焚事件引发的“阿拉伯之春”席卷中东,各阿拉伯国家的独裁者纷纷倒台时,哈希姆家族挺住了考验,没有和叙利亚一样陷入内战。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穷。说来也是心酸,在中东的土地上,只要有钱就会被美国惦记上,而被美国惦记上的中东小国,往往不得安宁。约旦没有石油,没有天然气,人均GDP根本激不起美国施展霸权的欲望,就这样,凭借种种优势,约旦得以置身事外,在战火连天的中东小透明但平静的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