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新闻看得多了,就容易犯高血压。 尤其是军事新闻,动不动就是航母开过来,导弹射出去,好像世界大战每天都在彩排。 这不,又一个消息跳出来,说美军在也门萨那地区那是“精确打击”,轰炸机嗡嗡叫,导弹嗖嗖飞,听起来声势浩大。 然后呢?战果报告出来了,我差点没把刚喝的茶喷出来——七十多次空袭,炸死了……七个人?
我的老天爷,这是在拍喜剧片吗? 还是说,美军的导弹都长了眼睛,专门挑着没人的地方炸? 要不然,就是这胡塞武装,一个个都是泥捏的菩萨,炸了半天,掉点泥巴下来,人还能站起来拍拍屁股继续战斗? 七十多次空袭啊! 这要是放烟花,那也得把整个萨那的天空都染红了吧? 结果,就炸死七个人,这效率,简直比我家隔壁老王绣花还慢。
这事儿,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诡异。 你说美军是纸老虎? 这话我也不敢轻易说。 毕竟人家家底厚实,飞机大炮是真的,卫星雷达也是真的。 可这战果,实在是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在跟空气作战? 还是说,这背后的水,比我们看到的还要深得多?
你想想,七十多次空袭,如果真的火力全开,那得是什么概念? 我年轻时候在部队待过几年,也算是见过些场面。 就这空袭的密度,别说炸死七个人,就算把萨那一座小山头削平了,我都不会觉得奇怪。 可现在这数字,摆明了有问题。 要么是美军压根就没动真格,空袭就是做做样子,给全世界演戏; 要么,就是这胡塞武装,比我们想象的要厉害得多,他们的实力,恐怕远远超出了五角大楼的评估。
说实话,我对这胡塞武装了解不多。 印象里就是一群扛着AK-47,穿着拖鞋的游击队。 在那些好莱坞大片里,这种角色通常都是一梭子子弹就撂倒一片的炮灰。 可现在看来,这群“炮灰”,好像不太好惹。 七十多次空袭,才死了七个人,这伤亡比,简直低得离谱。 我怀疑,美军的情报部门是不是拿了假地图,炸弹都扔到沙漠里喂骆驼去了?
更让人觉得玩味的是,美国那边,似乎也意识到了情况不对劲。 你看,那边厢,七十多次空袭效果寥寥,这边厢,美军的动作却越来越大。 B-2幽灵战略轰炸机,这玩意儿,平时都是藏着掖着,轻易不露面的,现在也给拉出来溜达了。 还有航母战斗群,一艘不够,还得再来一艘,恨不得把整个舰队都开到中东来。 这架势,活脱脱像是在准备一场大规模战争。 你说,如果胡塞武装真的那么不堪一击,需要这么大的阵仗吗? 杀鸡焉用牛刀? 这道理,三岁小孩都懂吧?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美国打伊拉克。 那时候,也是航母开路,导弹洗地,声势震天。 现在的部署规模,隐隐有当年那味儿了。 难道说,美军是真把胡塞武装当成萨达姆第二了? 这玩笑开大了。 萨达姆好歹也是正规军出身,手底下有坦克大炮,空军装甲。 胡塞武装,充其量就是一群游击队,武器装备也寒酸得很。 拿对付伊拉克的阵势来对付他们,这完全是高射炮打蚊子,杀鸡牛刀,用原子弹炸鱼,简直是荒谬至极。
更匪夷所思的还在后头。 据说,美军这次为了对付胡塞武装,连压箱底的宝贝都搬出来了—— GBU-57巨型钻地弹。 这玩意儿,号称“炸弹之祖”,重达十几吨,威力巨大,专门用来对付地下工事的。 听这名字就吓人,“钻地弹”,顾名思义,就是能钻到地下去爆炸的炸弹。 据说,这玩意儿能穿透几十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简直就是地下堡垒的克星。
美军动用这种级别的炸弹,目标显然不是地面的那些破房子。 他们想要摧毁的,肯定是胡塞武装的地下导弹工厂,或者是地下指挥所。 在现代战争中,地下工事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面对拥有空中优势的敌人时,把重要的军事设施转移到地下,是一种有效的防御手段。 看来,美军是摸到胡塞武装的门道了,知道他们的老巢可能藏在地下。
问题是,这GBU-57巨型钻地弹,真的能像传说中那么厉害,摧毁胡塞武装的地下工事吗? 我对此表示怀疑。 倒不是说这炸弹不行,而是说,胡塞武装的地下工事,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 你想想,这些年在也门打仗的可不止胡塞武装一家。 各方势力混战,为了生存,挖掘地下工事,几乎成了标配。 胡塞武装盘踞也门北部多年,经营多年,他们的地下防御体系,恐怕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他们很有可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复杂、坚固的“地下长城”。
要知道,也门的地形地貌非常复杂,山地、沙漠居多,非常适合挖掘地下工事。 而且,当地的劳动力廉价,挖掘成本很低。 胡塞武装完全可以利用地形优势,挖掘出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地下防御体系。 这些地下工事,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地道和掩体,而是一个庞大的地下城市,里面可能藏着导弹发射阵地、指挥中心、弹药库、甚至是兵营和医院。 面对这样的“地下长城”,即便是GBU-57巨型钻地弹,恐怕也难以彻底摧毁。
这不,最新的消息传来,美军炸了这么久,似乎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 胡塞武装的导弹,还是照样打,红海的商船,还是照样被袭击。 这说明什么? 说明美军的空袭,并没有真正伤到胡塞武装的筋骨。 他们的地下工事,依然完好无损,他们的战斗力,依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这下,五角大楼恐怕是真的要头疼了。 本来以为是手到擒来的小事,没想到却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 胡塞武装的韧性,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美国人现在有点骑虎难下了。 打吧,投入越来越大,效果却越来越差,就像一个无底洞,看不到尽头。 不打吧,面子上又挂不住,堂堂超级大国,居然被一群“拖鞋军”给缠住了,这像什么话? 特朗普这个大嘴巴,又开始出来嚷嚷了,说打击胡塞武装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这话听起来,怎么那么耳熟? “长期任务”? 这不就是当年美国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的翻版吗?
说起阿富汗战争,那可是美国人心头永远的痛。 打了二十年,耗费数万亿美元,死了几千人,最后灰溜溜地撤兵,塔利班卷土重来。 这场战争,不仅让美国损失惨重,也让全世界看到了美军的虚弱。 现在,胡塞武装又让美国人闻到了阿富汗战争的味道。 都是地方武装,都是装备落后,都是打了多年仗,都是熟悉地形,都是打不死的小强。 更要命的是,他们都无惧美国。
特朗普当年就对阿富汗战争深恶痛绝,多次批评美国在阿富汗浪费了太多钱,死了太多人,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 现在,他对胡塞武装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叫嚣要“炸平”哪里“摧毁”哪里。 而是开始强调,打击胡塞武装是一项“长期任务”,暗示这场战争可能会旷日持久,难以速胜。 这或许是特朗普的一种预警,也或许是他的一种策略,目的就是降低人们对美军速胜的期望值,为未来的失败找台阶下。
更让美国人尴尬的是,胡塞武装手里拿的,都是些廉价的“土”装备。 AK-47,RPG火箭筒,土制炸弹,无人机,这些东西,在军火市场上,都是白菜价。 可就是这些廉价的武器,却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胡塞武装用这些“低端”武器,击落了美军的无人机,击伤了美军的军舰,甚至还威胁到了红海的国际航运。 反观美军,动辄出动B-2轰炸机,发射GBU-57巨型钻地弹,这些都是天价武器,一枚导弹或者炸弹,就够买胡塞武装几百甚至几千支AK-47了。 可就是这些天价武器,却拿胡塞武装没辙。
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全世界都看到了美国的困境。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最先进的武器,最多的军费,可是在面对胡塞武装这样的“小角色”时,却显得束手无策,进退两难。 这不禁让人质疑,如果美国面对的是更强大的对手,比如俄罗斯或者中国,又会怎么样呢? 难道也会像现在这样,耗费巨资,却一无所获,最终狼狈收场吗? 这恐怕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 毕竟,美国的军事实力,一直是世界秩序的基石。 如果这块基石开始动摇,那整个世界恐怕都要面临一场巨大的变革。
红海,正在成为一个特殊的战场,一个现代武器的试验场,一个非对称战争的演练场。 胡塞武装用他们的廉价武器,挑战着美军的昂贵装备,用他们的游击战术,对抗着美军的现代化军队。 这是一种典型的非对称战争。 在非对称战争中,弱势一方往往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比如熟悉地形,善于游击,不怕牺牲,来对抗强势一方的科技优势和火力优势。 胡塞武装正是利用了这些优势,把美军拖入了泥潭。
非对称战争,正在重塑现代战争的规则。 高科技武器固然重要,但并非万能。 在某些情况下,低技术、低成本的武器,反而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像美国这样,过度依赖高科技武器,却忽视了人的因素,忽视了地形因素,忽视了文化因素的军队,在非对称战争中,往往会显得非常被动和吃力。 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吃过亏,在阿富汗战争中也吃过亏,现在,又要在胡塞武装身上再吃一次亏吗?
现代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或许不是更先进的武器,而是更深刻的理解。 理解地形,理解文化,理解民心,这些东西,有时候比高科技装备更重要。 武器再先进,也只是工具。 决定战争胜负的,最终还是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向背,才是决定战争走向的根本因素。 那些只迷信武器,而忽视人心的国家,最终都会在战争中付出惨痛的代价。 美国,如果不能从这些战争中吸取教训,恐怕还会在未来的冲突中,继续摔跟头。
朋友们,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 你认为美军真的拿胡塞武装没办法了吗? 非对称战争,真的会成为未来战争的主流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一起探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