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富豪李海仓:48岁被铁哥们枪杀,儿子败光百亿家产成老赖

芹芹看国际 2023-04-01 00:02:06

2003年1月22日,山西海鑫集团董事长李海仓正在办公室看资料,没想到发小冯引亮突然来到办公室。

不等李海仓开口,冯引亮直接问:“地皮的事,能不能帮我?”

李海仓依然没有答应,气急败坏的冯引亮,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枪,直接把李海仓打死了,随之,冯引亮又朝自己开了一枪。

外面的文员刚泡好茶,正要端进来,在听到枪声后,立即推开门,看到血腥的一幕,吓坏了,她的脑海里只闪现一个念头:董事长和冯引亮是发小,他们关系不是很好吗?为何会这样?

01

说起李海仓和冯引亮,他们还是同一年出生的,都是1955年。

虽说他们不在一个村子,但是两个村子离得很近,两人经常会在一起玩。

有时,李海仓受到同伴欺负的时候,身材高大的冯引亮会立马站出来,挥挥拳头说:“李海仓由我罩着,谁都不许欺负他。”

李海仓也一直记着冯引亮的好。

长大后,他们两人敢拼敢干,在各自的轨道努力发展,同时双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也都会相互帮衬。

只是后来,李海仓发展得更好。

李海仓家里人口多,他初中毕业后,就出去打短工,帮助家里分担经济压力。

20岁时,李海仓在村里的榨油厂当了一名工人。由于工作的原因,他的衣服经常满是油渍,脏兮兮的,李海仓是个爱干净的人,他想要用肥皂把衣服洗干净一点,可是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李海仓经常跑遍全镇,都买不到一块肥皂。

李海仓感到很苦恼,可随后,他又开心了起来,心想:到处都买不到肥皂,如果自己办肥皂厂,肯定很挣钱。

于是,在家人的支持下,李海仓离开家乡,准备找机会进入肥皂厂“偷师学艺”。

几经辗转,李海仓进入运城肥皂厂。上班时间,他认真工作,下班时间,他努力向厂里老工人学习。

时间不长,厂里的老工人间就传遍了:李海仓这个小伙不错,不仅干活勤快,嘴甜,还特别好学。

于是,当李海仓带着小本子,向他们询问工作上的问题时,他们都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李海仓在运城肥皂厂工作学习2年后,他已经基本掌握了肥皂生产的技艺。于是,他回到家乡,说服村集体,办起了村办的肥皂厂。

果然,李海仓的肥皂生意做得不错,家里、村里靠这个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是4年后,李海仓敏锐地发现,肥皂市场趋于饱和。

于是他果断地关闭肥皂厂,转而在当地办了第一家综合商店,直接接触市场。同时在寻找下一次发家致富的机会。

02

1987年,改革的大潮开始在全国风起云涌。

李沧海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利用山西是煤炭大省的优势,进军当时的朝阳行业——焦炭领域。

同样,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李沧海还到成熟的焦化厂工作学习了一年多。基本掌握了煤炭冶炼技术后,李海仓马上回到家乡,开始筹备建设焦化厂。

建厂所需要的场地和工人,李海仓都准备好了,可是最令他头疼的就是建厂所需要的资金。

李海仓东拼西凑,只凑出了20万,离所需要的资金还差一大截。最后他想到了他的发小冯引亮。

此时的冯引亮,身家上百万,其实,冯引亮能发展得这么好,当初还有李海仓的功劳。

前几年,冯引亮的村造纸厂招集承包人的时候。冯引亮找到李海仓,想听听他的意见。

李海仓分析道:造纸的原材料主要是麦秸,这种造纸法的好处是成本低、利润高,缺点是污染很高;但是,这时候,国家还顾不上环保,纸厂肯定赚钱。

于是,在李海仓的建议下,冯引亮承包了当地的造纸厂,现在手头的资金十分宽松。

当李海仓找到冯引亮时,冯引亮非常豪爽地说:“没问题,你需要多少资金都有。”

李海仓的资金到位了,很快把工厂开了起来,仅仅开工一年,李海仓就将办厂的本金全部收回,不仅还清了借款,还赚了40多万。

自此,李海仓的事业走向了快速道。

03

1992年,李海仓成立海鑫集团公司,任董事长。

海鑫集团公司不仅有焦化厂、钢铁厂、轧钢厂,还有水泥厂、贸易公司、投资公司等等,整个公司形成“延伸产业链”,即以钢铁为主体,整个产业,从最上游到最下游,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企业。

虽然公司的步子很大,但是李海仓走的很稳,公司成立当年,资产就突破一个亿,纳税突破一千万。

李海仓在工作之余不断努力地学习,甚至通过在职学习,在武汉钢铁学院管理系,获得硕士学位。

李海仓还鼓励公司的员工学习。

在90年代,他几乎每年花上千万,让公司的员工带薪到各相关的大专院校学习、深造。而且对愿意到海鑫工作的大中专学生,几乎都是马上录取,并且给予很丰厚的薪酬。

由于人才储备完善,海鑫集团的科技水平,一直居于全国最前沿。

自从海鑫集团成立后,别的股东都将分红提走,但是李海仓以及家族成员却不断地将每年的分红,重新投入到集团建设中,所以到2003年,李家占了海鑫集团超92%的股份,而其中李海仓的的股份又占大头。

就这样,在李海仓47岁时,以40亿的身价,被中国福布斯评为山西省首富。

此时,李海仓怎么也想不到,在他48岁时,会被发小冯引亮毙了命。

04

李海仓不知道的是,早在1994年,冯引亮和他之间就产生了裂隙。

那年,冯引亮在李海仓钢铁厂边上,租下农村20亩土地,建起了自己的造纸厂,准备大干一场。

可因为纸厂用电问题一直解决不了,纸厂无法开工。没办法,急得心里直上火的冯引亮,跑去找李海仓帮忙,希望从他的钢铁厂接一条电线,装上电表,然后根据电表上的数字,直接把电费交给李海仓。

李海仓爽朗地说:“没问题,小事情。”

但是纸厂开工后不久,钢厂电工就几次发现:纸厂明明开工用电,但是电表却一转不转。于是,电工一气之下,未上报上级领导,就直接断电。

纸厂被停电后,冯引亮立即查原因。但是,纸厂管理人员担心冯引亮知道是自己下令偷电,导致钢厂拉闸,影响纸厂生产的,会被冯引亮开除。所以,他没有把停电的真实原因报告给冯引亮。

以至于冯引亮以为,是李海仓不顾曾经的交情,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经商量,就下令断电。

就是在这时候开始,冯引亮开始对李海仓心存不满,觉得李海仓做事太功利,只讲利益,没有义气,背叛了两人之间的友谊。

后来,冯引亮的纸厂因为偷税漏税,环保不达标,政府要关停他的造纸厂。当时,李海仓在县政府任副职领导,冯引亮两次找李海仓帮忙,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李海仓没能出面作保,这也导致冯引亮对李海仓的怨恨逐渐加深。

为了赌气证明他不比李海仓差,他进入太原的证券市场,做了个专业股民。可惜,几年操作下来,几乎血本无归。

股市失利后,冯引亮没有深入调研市场,盲目地去甘肃承包一个小造纸厂,结果再次因为环保不达标被勒令关停整改。

这时候,他的银行积蓄已所剩无几。加上情人发难,他不得不将视线,放到李海仓钢厂边上造纸厂的土地上。

冯引亮希望李海仓支付200万元,转租这20亩的地皮。

他想:李海仓已经是身家几十个亿的大老板,当年要不是自己帮他补齐资金缺口,李海仓根本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这件事,李海仓肯定会帮。

但是那块地皮,当时市场价仅需100万元,李海仓最高只愿意出120万元。

冯引亮不甘心,几次找李海仓,结果都一样。

2003年1月21日,马上要过年了,为一屁股债发愁的冯引亮几乎一晚没睡。

他打算第二天还是去求求李海仓,希望他看在过去的情分上,看在自己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出手帮他的份上,给自己200万元,收了那块地。

要是他不肯?冯引亮用力地甩甩头,心里默念道:“不会的!可是万一,万一他不肯呢?不肯,那我就不活了!而且他背叛了我们的友谊,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不帮我,那他也别活了!”

2003年1月22日上午,怀着破釜沉舟的想法,带上自己私藏改装的两把枪,冯引亮径直走进李海仓的办公室。

没想到李海仓依然不同意。

几分钟后,公司人员只听到“砰!砰!”两声,当他们推门进入董事长办公室时,李、冯二人都已经躺在血泊之中......

05

李海仓的突然遇难,引发轩然大波。

当时,仅在山西闻喜县,至少有7500多人和他们的家庭,靠着海鑫集团维持生活。李海仓仓促去世,海鑫集团今后的路会怎样走?谁来接替董事长的位置?自己的饭碗能不能保住?

迷茫的闻喜县人民,自发地加入到李海仓的送葬队伍中。花圈和挽幛将一公里长的道路铺满,长200米、宽50厘米的白色条幅,被吊唁者的姓名和单位密密地填充。

上万人含着泪,身穿深色服装,胸佩白花,排着队,默默地为逝去的、他们的致富带头人李海仓送行。

李海仓遇害后,正在澳大利亚学习企业管理的儿子——22岁的李兆会被仓促叫回国。

李兆会认为自己年纪太轻,没有在企业干过,不仅没经验,而且能力不够,更没有威望,于是表态:“不论哪位叔叔接任董事长,我都没意见。”

但是李海仓的父亲李春元认为:海鑫集团是李海仓的产业,而且在中国,只有嫡长子继承,才能维护江山稳固。经过多方考虑,李兆会不得不接下这个重担。

接班后,李兆会终止了学业,拼命学习与海鑫集团业务有关的知识。

开始几年,靠着父亲的余荫,李兆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可是没过几年,国家号召去产能,钢铁行业盛极而衰,钢材价格不断跳水。哪里才是盈利的新增长点呢?

李兆会的经历、眼界和知识储备,不能为海鑫集团找到新的出路。而此时,恰逢中国的股市正值全民炒股高峰,李兆会握着数以亿计的现金,毫不犹豫地跳了进去。

一开始,李兆会确实风光无限好,凭着炒股挣了不少钱。甚至在不少人的眼里成了“山西股神”。

但是渐渐地,李兆会赔多挣少,海鑫集团开始拖欠员工工资。2014年,李海仓去世11年后,李兆会败光家产,最终导致海鑫集团全面停产,公司进入破产程序。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李兆会都没有再出现在公众眼中。没想到,2021年,李兆会再一次登上新闻头条,竟是被法院悬赏2000万追债。

06

细思李海仓、冯引亮、李兆会的人生,让人无限感慨。

李海仓身为一代企业家,壮志未酬身先死,空留余恨;冯引亮在嫉妒和自卑的控制下,不断吞噬自己的良知,最终不仅枪杀好友,自己也走上了不归路;李兆会被迫挑起家族重担,虽尽力谋划,无奈受困于眼光、学识、经历,巨大财富迷人眼,短短几年就败光家产,成为过街老鼠,首富变“首负”,如今更是不知所踪。

人生如梦一场,富贵转眼成空。真应了那句话:当繁花落尽,所有爱恨情仇空余一声叹息。

作者:苗雨

编辑:青青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揭开李海仓财富之谜-海鑫钢铁集团真相彻底调查》2023年2月26日中国企业家杂志《海鑫钢铁李兆会接班十年:山西豪门盛极而衰》
0 阅读:254
评论列表
  • 2023-04-02 09:34

    小便感觉是两者肚里回虫

芹芹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