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到底是弱鸡互啄还是战神扎堆?两点理由足以证明!

过隙弹指间 2024-12-05 17:15:22

近来,关于三国产生了这样一种论调——三国没有一位超一流名将,是弱鸡互啄。

他们的依据主要有两点:

第一,头部人物太拉胯。

比如曹操,上限够高,但下限太低,手握史上独一无二统一的好条件,却连赤壁之战都打不赢,堪比苻坚的淝水。李世民评价他: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比如诸葛亮,内政一流,军事上却是三流,错用马谡,识人不明,谨慎过头,不用子午谷奇谋。陈寿说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再比如关羽,后世被吹成武圣,但实际上却是一赳赳武夫,既无赤兔偃月,又无过五关斩六将,只有一个万军之中斩颜良,以及水淹七军,但斩颜良只是个人武勇,与整体战局关系不大。而水淹七军是演义硬靠,本身就是连续大暴雨捡漏,与他本身的谋略并无大关系。可以说,关二爷在演义中被吹得有多风光,近代就被批得有多惨。

孙权、刘备更不用提,一个号十万,一个字知兵,放其他乱世连割据一方都做不到。

再对比其他王朝,战国有白起李牧,秦有王翦章邯,汉有韩信霍去病,十六国有慕容垂邓羌,南北朝有刘裕拓跋焘,隋唐有二李一苏再加个李光弼,南宋金有岳飞孟拱阿骨打娄室,蒙元有铁木真木华黎哲别,明有徐达常遇春傅友德李文忠朱棣。

也就北宋和清能与三国互啄一番。

第二、关键战役太玄幻。

三国三大决定性战役,官渡,赤壁,夷陵,都是由一把大火决定胜负。

官渡之战,袁军十万对曹操八千,却被一招火烧乌巢,搞了个全线崩溃。

赤壁之战,曹操竟然祭出昏招“连环船”,被周瑜十几只带满火油的干草船烧了个一干二净。

夷陵之战,刘备置孙刘联盟的大局于不顾,“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结果又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个全军覆灭,阵亡数万,刘皇叔仅以身免,客死白帝城。

三把大火烧出了三大战役,三大枭雄都毁在同一招式之下,不是对手太强,而是自身太愚。

应该说,这貌似有一定道理,只是主观意味太浓。

编者以为,三国并不是弱鸡互啄而是战神扎堆,理由有二:

第一,三国武将的历史地位。

演义不能说明问题,我们来看正史中的评价:

武庙十哲,诸葛亮作为三国唯一入选之人,占十分之一。

六十四将,春秋战国8人,两汉17人,三国7人(张辽、关羽、张飞、邓艾、周瑜、陆逊、吕蒙),魏晋南北朝18人,隋唐14人,从时间跨度上来看,三国以不到3%的时间占了六十二将中的11%,不可谓少。

武庙的评选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仍不失作为评价一名武将荣誉与功绩的至高标准。

再来看另一标准,专门评述古代名将的传记——《十七史百将传》:

百将之中,春秋战国13人,两汉28人,三国13人(张辽、张郃、徐晃、李典、邓艾、司马懿、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陆逊、吕蒙、陆抗),魏晋南北朝19人,隋唐25人,五代2人。三国仍然以不到3%的时间占了百大名将的13%,比武庙六十四将还略有增加。

除此之外,三国武将也是正史中列传最多的,比如五子良将、曹魏八虎骑、江表十二虎臣,只是因为五虎将被吹得太过了,过犹不及,导致他们名声反而不显了。这就是世人的逆反心理吧。

第二,对外族战绩。

看一个时代是神仙打架还是弱鸡互啄,比较客观的标准就是对外族战绩。

三国是历史上对外族战绩最强的时期之一,群雄主要精力在互怼的情况下,仅用余力就把四周各族吊起来当儿子打。

在西北,张奂、董卓等人不仅多次击败羌和鲜卑的进攻,还收编了不少外族为己所用,威震三国的西凉铁骑就有很多善骑射的羌人和鲜卑人。

比如,公元166年,张奂在张掖大破十万鲜卑联军,迫使二十万南匈奴和乌桓人投降,鲜卑出塞远走。

再比如,公元167年,东羌与先零羌劫掠三辅,董卓率兵出击,斩其首领,俘羌人万余。

在东北扬名立万的则是公孙瓒和他的白马义从。

比如,公元180年,公孙瓒以三千骑兵大破三万乌桓军,乌桓首领贪至王率千帐归降。

再比如,188年,公孙瓒于辽东石门大败叛王丘力居所率乌桓军,左右翼骑兵因此战得名“白马义从”。

在西南,诸葛亮七擒孟获,一举平定西南蛮夷,把南中七郡纳入版图。后来刘禅出降,七郡也未敢叛蜀降魏,甚至司马氏对南中的统治,还要借助原蜀汉永昌太守霍弋的协助。可见蜀汉对西南的威慑力。

在东南,孙吴更是大耍威风,势力不仅进入台湾,向南更是到达了越南中部。

比如,210年,吴将步骘兵夺交州,袭杀苍梧太守吴巨,交州土著士燮兄弟“相率供命”,“南土之宾”划入东吴版图。

比如,216年,陆逊率军讨平山越,以当地健者组建山越军。

再比如,230年,吴将卫温、诸葛直率军直入夷洲。这是史籍中大陆军民至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载。

曹操就更不用说了,灭乌桓,大破南匈奴,吊打鲜卑,胡、汉降者二十余万。

此外,还有张辽、张既、马超、夏侯渊、梁习等人,都是胡人十分害怕的中原名将,虽然不能说胡人见之望风归降,但也是抱头鼠窜。

三国都乱成啥样了,也不见西方和北方外族打进来,这含金量还不足吗?

可能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三国时期的外族不强,那你看看几十年后,那些当了多年孙子的外族祸患有多大就知道了,都是三国时期被打分裂后的小弟称雄。

魏晋十六国第一个称帝的外族、匈奴后裔刘渊为何舔着脸以汉为国号,以及所谓的“汉独以强亡”,不能不说都与三国时中原群雄吊打外族有一定关系。

我的理解是,三国时期很多人同处高水平竞技状态,所以打不出其他时代那种虐菜的感觉,像田豫这种名声不显的,在其他朝代也是一个镇关大将,未必就比韦孝宽这样的名将差。

所以,三国不是弱鸡互啄,而是战神扎堆,大家以为呢?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