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 Y凭啥越卖越便宜?拆开一看,这波操作真6!
话说,满大街跑的特斯拉Model Y,价格是一降再降,这车是真香了,但问题也来了:价格下来了,品质会不会也跟着缩水?
难不成真是“一分钱一分货”?
最近,就有好事儿的哥们儿,直接把Model Y给拆了,想看看这车是不是偷工减料了。
结果嘛,还真发现了不少“小秘密”。
这哥们儿拆开一看,好家伙,防撞梁确实是薄了那么一丢丢。
前防撞梁从之前的“厚实”,变成了现在的4.02毫米,后防撞梁也缩水到了4.05毫米。
虽然肉眼看着差别不大,但数据摆在这儿,你说它没变薄,谁信啊?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以前Model Y上那根铝合金的副防撞梁,现在直接换成了塑料的。
这波操作,简直是把“能省则省”发挥到了极致。
更狠的是,新款Model Y直接把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给“咔嚓”了。
要知道,这俩玩意儿可是自动驾驶的关键部件啊!
没了它们,Model Y的自动驾驶还能靠谱吗?
特斯拉对此的解释是,依靠纯视觉方案也能实现自动驾驶。
但消费者心里难免犯嘀咕:这真的是技术升级,还是为了省钱找的借口?
特斯拉也不是啥都没干。
这不,新款Model Y直接沿用了老款的碰撞测试数据。
理由嘛,也很充分:车身结构没啥大变化,而且出口到欧美市场的也是这玩意儿,所以数据可以通用。
但问题是,防撞梁都变薄了,测试数据还能一样吗?
这波操作,是不是有点“掩耳盗铃”的意思?
话说回来,光靠拆车看到的这些“小动作”,就断定特斯拉是在偷工减料,未免有点片面。
特斯拉为了降本增效,还做了很多“表面看不见”的大动作。
就拿一体化压铸技术来说,这玩意儿特斯拉早在2020年就在上海工厂用上了。
简单来说,就是把原本需要多个部件拼接才能完成的后底板,直接用一台机器一次性压铸成型。
这不仅减少了零部件数量,还简化了生产流程,成本自然也就下来了。
据说,这项技术能让每辆Model Y的制造成本降低约40%。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除了技术创新,特斯拉还在供应链上下足了功夫。
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和关税,特斯拉拼命提高零部件的本地化率。
据说,特斯拉上海工厂的零部件本地化率已经超过了70%。
这意味着,大部分零部件都可以在中国本土采购,成本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降本增效的手段远不止这些。
特斯拉还取消了终身免费充电政策,开始推广软件订阅服务,甚至连内饰都搞起了极简主义。
这些举措,看似不起眼,但积少成多,也能省下不少钱。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特斯拉这么拼命降本增效,到底图啥?
答案很简单: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去。
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太激烈了,你不降价,别人就降价,你不省钱,别人就省钱,你不搞点创新,分分钟就被市场淘汰。
话说回来,特斯拉这么拼命降本增效,真的就没啥问题吗?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安全。
防撞梁变薄了,雷达取消了,这些改变会不会影响车辆的安全性?
这恐怕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就像2023年4月,特斯拉宣布和宁德时代合作,用更便宜的磷酸铁锂电池。
这玩意儿确实便宜,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续航里程可能会受到影响。
特斯拉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在降本的也在努力提升产品质量。
比如,通过优化电池包设计,尽可能弥补磷酸铁锂电池的续航短板。
话说回来,消费者对特斯拉的降本增效策略,也是褒贬不一。
有人觉得,只要价格足够低,品质稍微差一点也能接受。
但也有人认为,安全才是最重要的,降本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特斯拉的未来会怎样?
降本增效是它赢得未来的钥匙,还是束缚其发展的枷锁?
这还真不好说。
现在,我想问一句:你还敢闭着眼睛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