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银田村!

湘潭在线 2024-12-03 17:11:19

原载于《湘潭日报》12月3日05版

读懂湘潭·边界行

远山近水有人家——银田村

银田村位于韶山市东南部,是由原敖石、北托、槐星3个村合并组建而成,下辖36个村民组,总面积7.51平方公里,是进入韶山核心景区的东门户。银田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银田寺白庙、韶山灌区银河渡槽和银田陈列馆等景点,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银田村新貌。(全媒体记者 李新辉 摄)

宁乡的媳妇蹚出银田的希望之“路”

群山蜿蜒,环抱着一望无际的农田。阳光下,在错落有致的房屋和广袤的田野间,一根根规整的粗细“线条”不断向四周延伸、交叉,时尚而又和谐。自然之美与现代人文仿佛在这里完美融合,这就是韶山市银田镇银田村——一个因路而美、因路而富、因路而兴的湘潭边界村落。

路修好了,大家走着都踏实

初次来到银田村的人,无一不为它的道路而惊叹。进入银田村腹地,一条宽6米、长6.2公里的村级环线公路将省道S208线北侧的原北托、敖石、槐星三个行政村串起。道路两旁风景如画。村中主干道都铺上了沥青。村里人自豪地说,这些路“一头连着我家,一头通向你家。”

说起银田村的路,不得不提一位“从宁乡嫁过来的媳妇”、道路建设的见证者——银田村党委书记、村主任郭芳。

“我娘家就在和银田村搭界的宁乡三仙坳村,离这里只有两公里路。”说起自己的出身,“80后”郭芳落落大方。她说,在银田村,有四成以上的媳妇是从附近宁乡的村里嫁过来的,很多都在村里和家里挑着大梁。

小时候,郭芳经常“越界”到嫁在银田村的姑娭毑家玩。印象中,当时的银田村比较偏僻落后,“一路上连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2009年,因为爱情,郭芳也嫁入银田村。她记得,当时村里的入户道路还没硬化。

2014年,郭芳从深圳一家上市公司辞职返乡,当上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当时,正赶上并村改革,银田镇原北托、槐星和敖石3个行政村合并为银田村。合并后,村委会做的第一个重大决定就是:拓宽村道,打通环村路,发展村域经济。

说干就干。第二年,一条环村沥青道路就拉通了。路两侧种植了紫薇、红檵木等景观植物,路灯、指示牌、反光镜等道路设施也一应俱全。环村路成为银田村“和美乡村、秀美画卷”的核心架构。随后几年,银粮路、银北路、银槐路、银敖路等4条村中主干道也相继拓宽硬化,铺上了沥青,彻底改变了银田村合并前村道灰多、路窄、坑洼多且村与村之间存在多条“断头路”的旧模样。

道路快速建成的背后是艰苦细致的工作。为统一思想,郭芳和村“两委”的同志们不分白天黑夜地逐户上门做工作。她老老实实跟人说:“过年的时候,我从这条路回娘家去,弄得一身是泥,迎面来辆车,还要找一个地方侧身避让,我心里难受啊!我就在想,路修好了,大家走着都踏实。”寥寥几句朴素的言语,彻底打动了村民的心。

村民齐动手培育菌种。(全媒体记者 李新辉 摄)

再建一条乡村振兴的产业大道

村道拉通后,一条更为宽广的乡村振兴产业大道出现在银田村的老老小小面前。

银田村一鼓作气,结合乡村旅游,建起了乡村振兴产业园,大力发展富硒灵芝、香菇、绿色水稻、花卉苗木和淫羊藿等特色农业产业。据说,银田村现在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年高达150万元以上,其中80%都是从这里产出。在这里务工的40余名村民,每年人均增收两万元以上。

初冬时节,寒气有些逼人,在这个占地仅50亩左右的产业园,仍有七八名村民在大棚内外忙碌——他们在搬运即将进行“地埋”作业的香菇菌棒。郭芳说,这是产业园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引进先进食用菌种植技术,“可以从10月份一直长到来年4月。”

鲜花经济放异彩。(全媒体记者 李新辉 摄)

在隔壁的大棚内,七八个品种红色、白色和粉色的玫瑰正争奇斗艳,煞是好看。“这是村集体与一名有着上十年在云南种植花卉经验和技术的邻村村民合作的项目。目前来势良好,在市场上非常抢手!”除供应给韶山本地花店外,客户还扩大到了长株潭等地。

在产业园展示厅,一株菌盖直径达1.8米的观赏“灵芝王”引起了参观者的关注。据说这株形似孔雀开屏的观赏型灵芝生产期在半年以上,价格更是达到16800元。郭芳说,这里的灵芝不仅仅有可“看”的,更有可“吃”的,健康营养还美味……

展示厅的一角,同为“宁乡媳妇”的村干部陶娜又拉上郭芳支起直播灯,变身产业园推荐官,在“中国梦”背景下出镜直播带货,让园内特产“触网出圈”。据介绍,产业园还在探索推行“乡村旅游+现代农业”运营模式,给游客提供香菇采摘、菌棒制作体验等项目。

村干部为村集体经济生产的“土货”直播带货。(全媒体记者 李新辉 摄)

路,还在延伸

近年来,银田村已经孕育出宏发生态休闲苗木产业园、国英生态农庄及稻梦田园综合农业示范区等多个规模化产业园区,展现出乡村旅游的勃勃生机。在产业园的基础上,郭芳和村“两委”又有了新思路。他们大胆探索“乡村公路+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打出了“红色看韶山,绿色游银田”的口号,尝试引流更多的研学团队来银田村开展活动。为此,银田村打造了从“李家冲美丽屋场—缺塘组振兴美丽屋场—村党群服务中心—原北托村部—乡村振兴产业园”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引进扶持家庭农场15户、农业专业合作社28家、农庄1家,年接待社会游客和研学团队12万人次,可实现旅游收入1400万元。

银田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还在延伸。

按照计划,银田村下一步将深入推进“1+2+N”的产业发展思路,做好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1”是优化乡村振兴产业园产业结构,整合银田农产品,打造本土品牌;“2”是抓好生态农业与研学两个领域,加大研学旅行基础设施投入,更新研学课程;“N”是多点合作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打造“农旅+研学”的特色旅游。

不断延伸的路,从这一头火热的今天出发,通向那一头希望的未来。

“杆子哥”变水稻种植“排头兵”

——韶山银田镇银田村周喜山的绿色转型路

韶山银田是全国著名的“电杆之乡”,其电杆制造产业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伴随我国农网改造的进程,一大批银田农民纷纷加入电杆制造的队伍,并开始闯荡全国各地,使得银田电线杆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

换言之,我们在外面看到的10根电线杆里,就可能有6根出自银田。因此,银田留下了“电杆之乡”的美誉。

1998年,银田村的周喜山,也成为“电杆大军”中的一员。

在江西赣州经营电杆生意12年,周喜山积累了一定资本。然而,随着全国农网改造的完成,加上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电杆生意越来越难做。周喜山开始思考转型之路。

“银田村山清水秀,国家正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回乡二次创业是不错的选择。”2010年,周喜山回到银田村,将多年的积蓄投到了现代农业上。2011年,周喜山办起了家庭农场,种植60多亩乌梅等果树,果树下养鸡,鸡粪养鱼,塘泥肥田,建起一条绿色循环农业产业链。

重新当农民,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蛮干了。周喜山说,农产品要赚钱,必须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产品要获得消费者认可,首先要有特色,其次要有品牌。”周喜山说,他就是抓住这两点做文章。

思路决定出路。周喜山通过几年的努力,慢慢把脑海中的蓝图变成了现实。

种粮大户种植的优质稻米颇受市场欢迎。(全媒体记者 李新辉 摄)

在当地农技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下,周喜山的生产经营能力与日俱增,视野更加宽阔,耕地、林地流转面积陆续扩大到1200多亩,其中水田700亩,并相继注册了韶山市槐星种植专业合作社、仁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坚持以粮食生产为主导产业,同步发展脐橙、杨梅、油茶等种植产业,每年还出栏山地土鸡2000多只、鱼类水产品5吨左右;经营范围由一产业逐渐向二、三产业迈进,餐饮娱乐、耕作体验、垂钓休闲及农产品加工等项目陆续增加。

在农产品特色上,周喜山种植的大米品种就有养生糙米、香糯黑米、毛氏祖贡米。他还注重发展和生产科技含量高、产量高、效益高的生态农产品和农业加工品,注重引进、应用、推广新农业先进技术,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公司先后流转土地1500亩,大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号召农户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高档优质水稻。

公司还从事稻谷储备、大米加工和销售,并着重打造属于银田地方特色的大米品牌。“我们对高档优质稻施加富硒肥,让土壤变成富硒土壤,这样便有了富硒大米。”周喜山说,他注册了“仁旺祥”商标,打造了“银河香米”品牌。目前,“银河香米”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其系列产品作为毛主席家乡一项重要旅游产品销售,深受全国各地游客喜爱,品牌效应越来越强。

由于毗邻宁乡市大屯营镇三仙坳村,在周喜山农场务工的宁乡人占比90%,主要从事犁田、机插、收割和大米加工等工种。而他公司生产的“银河香米”和“富硒大米”也主要销往长株潭等地。

返乡创业14载,周喜山已找到了农业生产的乐趣和窍门,虽年近花甲,但精气神不输年轻人,干事创业的那股闯劲不输年轻人。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国家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这对国民的身体健康非常有益。”59岁的周喜山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普及,他相信自己的绿色农业道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来源: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吴新春 王希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