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往来是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不管在农村还是城里,都有一种习惯。
但凡亲朋好友有喜事都会随礼,既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也是相互之间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
然而看似简单的随礼,却成为不少人的负担和压力。
就拿我自己来说,去年过年前仅仅随礼就花费上万元,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但是该要的随礼还是不能少,而不该随的礼,就没必要因为撑面子,而给自己增加经济压力。
不仅有失“体面”,还让自己吃亏,真没必要勉强自己。
一,平常几乎不联系的人。
在生活当中,有一种平常都不怎么联系的人,一旦他家里有什么喜事。

突然间就给你发来一张请帖,邀请你过去参加宴会,这真是有点让人不可思议。
当事人不尴尬,受邀人反而显得很尴尬。
试想一下平时都不怎么联系,自然就没有什么深厚感情,一有事情就想起了你,这叫什么事儿啊!纯粹就是要收你的随礼。
像这种随礼真没必要去随,即使是去随礼了,可能也会让人家感到郁闷。
二,想方设法收随礼的人。
这种人不在少数,哪怕是家里有一点小事情,就想方设法办宴会。
比如说家人的普通生日,就是要搞几桌来显摆一下,请帖发出去,等着收随礼。
我有一个同学就是这样,他母亲过一个普通生日,就请了十来桌人,结果很少人去捧场。

如果说他母亲做高寿生日宴会,这还说的过去,这种礼不要去随也罢,是在浪费自己的钱财。
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有些人为了能巴结,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只要他们家稍为有点事情,就一相情愿地去献殷勤,哪怕是没有受到邀请,也会用随礼的方式,以此来想获取对方的重视。
素不知道身份地位越高的人,巴结他的人不在少数,即使你随一份大礼,人家也未必看得上眼。
这不是既失“体面”,又损失自己的钱财吗?何苦呢!
写到最后,随礼虽然是人情交往中的一种方式,但也要用理智地去看待。
有些礼该要随,有些不该随的礼,就不要去随。

随礼前要擦亮眼睛看清楚一个人,要不要随礼,值不值得随礼,然后再做决定。
感谢你的支持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