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央视军事公布 “文明之鹰 - 2025” 军演正式开启,揭开了此前备受关注的演习序幕。此次军演中,中国空军派出的参演阵容引发外界对其核心目的的探讨:究竟是侧重对外展示实力,还是聚焦对内实战化训练。
从参演机型与编队配置来看,此次行动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平。以歼-10C为主力的空中编队,搭配运 - 20A 运输机、运油-20加油机及空警-500,形成完整的作战体系。
这种多机型协同,远程奔赴6000千米外陌生地域,且在短时间内投入模拟实战的模式,在中国空军和平时期的训练中尚属首次。
它的难度不仅体现在人员要克服长途飞行带来的生理、心理挑战,装备也需适应设计时未重点考虑的沙漠环境,对人员素质与装备性能都是严峻考验。
对比美国空军近年来追求的 “远征部署” 战术,中国空军此次行动展现出相似的能力特征。上个月,美国空军集结多架 B - 2A,在C-17A运输机和 KC-135加油机辅助下,远程部署至印度洋迭戈加西亚并投入对胡塞武装的轰炸。
而中国空军此次以歼-10为核心的编队,在装备配置上甚至更具体系化优势,多了空警-500提供空中预警指挥,体现出中国空军在远程作战能力建设上的快速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军演中部分机型的亮相具有特殊意义。基于进口米-171Sh在直-20平台发展的战场搜救直升机,服役不到两年便随运-20A参与跨洲际演习,显示出中国航空工业对新型装备的高度信心。
长期被忽视的双座歼-10S也随队出征,凭借双座构型在对地攻击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丰富了编队的作战能力。
官方对运油-20的重点宣传同样耐人寻味。在抵达埃及后的首个训练日,运油-20高调起飞,而且参演的歼-10也特意没有挂副油箱,就是为了凸显空中加油能力在远程部署中的关键作用。
美国空军的实践证明,空中加油机是远程作战的核心支撑,中国海空军近年来在加油机领域的大量投入,正是认识到其战略价值。此次军演中运油 - 20 的突出展示,不仅是装备性能的验证,更是对空军远程作战体系建设成果的检验。
此次 “文明之鹰-2025” 军演,标志着中国空军在战略空军建设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2021 年中国海军 055 型南昌舰进抵阿留申群岛、前不久 055 型遵义舰绕行澳大利亚的跨洲际巡航,展现了海军远洋作战能力的提升;
此次空军跨洲际军演,则证明中国空军在远程投送、多机型协同作战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与海军的远洋行动共同构建起中国军队的战略威慑能力。
尽管歼-10CE、运油-20等装备可能带来的出口订单颇具吸引力,但此次军演的核心价值在于中国空军通过高难度的跨洲际部署,验证了作战体系的有效性,积累了宝贵的实战化训练经验。
这对于 2021 年已跨入战略空军门槛、目标在 2035 年建成真正战略空军的中国空军而言,远比短期的经济收益更为重要。随着类似演训活动的持续开展,中国战略空军建设目标的实现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