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美国空军曾出动RC-135侦察机对中国进行抵近侦察,解放军出动歼-16战斗机进行拦截。事后,美方反咬一口,指责解放军飞行员在南海“国际空域”以“不专业”方式拦截美方侦察机。
事实上,类似情况数十年来屡见不鲜。随着大国竞争加剧,中美军机在南海、东海等西太平洋热点海域上空更是越来越频繁地遭遇,极大地考验着解放军航空兵的远海拦截能力。
从根本上拦不住到主动出击,解放军航空兵远海拦截能力日渐增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空军航空兵的远海拦截能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80年代以前,中国海空军航空兵本质上是近岸防卫力量,由于装备限制,基本不具备远海拦截能力。
20世纪90年代,情况有所改善,除引进少量大航程的苏-27战机外,国产战斗机在技术上也有了一定进步。比如空军主导研制的歼-8Ⅱ型战斗机,在挂载副油箱后的航程显著大于歼-7系列,同时两侧进气的气动布局也有利于装备较完善的机载设备,很受海军航空兵的青睐,被认为是第一种可在南沙海域进行作战巡逻的国产战斗机。
即便如此,解放军海空军航空兵深入远海执行拦截任务的能力仍然相当有限,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背后反映的,就反映出当时解放军航空兵远海拦截任务能力的严重不足。
当时美军EP-3侦察机是在海南岛东南方向110千米的中国专属海洋经济区上空,两架歼-8Ⅱ从海南岛陆地机场起飞后赶到EP-3侦察机所在空域时,基本就用去了三分之一的作战半径,留给飞行员进行处置的时间十分有限。况且,高空高速截击机出身的歼-8Ⅱ低空低速机动性不佳,面对EP-3这样的拦截对象十分吃亏。
这次事件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但也成为解放军发力强化海、空军航空兵远海拦截任务能力的一个契机。从2001年到2022年,伴随着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巨大提升,解放军的装备、训练水平乃至整个作战体系都发生了质变。
比如,歼-8Ⅱ、歼-7早已退居二线,数百架歼-11B系列、歼-16系列等第四代双发重型战斗机已成为解放军海、空军航空兵歼击机部队的骨干性装备。
作为苏-27系列不同侧重的国产化版本,歼-11B、歼-16机载设备完善先进,飞行包线范围大,机动性好,而且内油量大载油系数高,航程远,作战半径相当可观。歼-16在不携带副油箱的情况下,以标准空优挂载出动,航程已达3900千米,作战半径超过1500千米,用来深入远海执行拦截任务十分理想。
此外,从2001年到2022年,解放军列装了上百架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运油-20,这些大型特种飞机为大航程重型战斗机支撑起了一个要素完整的远海作战体系。
日渐完善的装备体系、日益高质量的训练让海、空军航空兵的家底越来越殷实,制胜海空的底气更足,腰板更硬。于是,解放军开始主动出击了。
2014年8月19日,解放军在海南岛以东区域举行重要军演,作为侦察常客,自然少不了美军侦察机。军演当天,美军一架编号为“429”的P-8A侦察机从嘉手纳起飞,贴着我国领海线外侧对我军的军演进行窥探。
于是,一架中国海军航空兵机头编号为24的歼-11BH战斗机很快出现在其眼前,对429号机进行贴身警告。面对这种警告或拦截,美军P-8A侦察机却赖着不走,侦察活动甚至更加肆无忌惮。
面对美军耍无赖的行为,歼-11BH飞行员亮出机腹武器以示警告,然而,美军飞行员仍然无动于衷。面对美军的冒犯,我飞行员不再客气,歼-11BH飞行员直接贴着P-8A侦察机左侧机翼,横滚的同时向左蹬舵,顺着P-8A侦察机的机身来个翻滚动作,做了一个相当夸张的“桶滚机动”,此时两机相距最近只有6米,美军飞行员受惊不小,立刻掉头返航。
我军飞行员利用战术逼迫美军战机迅速返航,从气势上表示出中国的态度。此次远海拦截一雪前耻,趁着这个契机,中美两国签订了《空中相遇行为准则》。
2000米以内,歼-20对上F-22美军不要有妄想
翻阅前几年的新闻,可以发现解放军拦截美军机的公开报道在逐年增加,而且总是美国恶人先告状,大肆炒作解放军所谓的“不专业”和“危险飞行”,但这些强词夺理全被中方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
解放军战机在拦截时既讲礼貌,也讲专业一一随时准备击落所有看见的敌人。从2001年歼-8Ⅱ对EP-3进行伴飞和无线电驱离,到2014年歼-11BH对P-8A进行“滚筒翻”驱离,再到2022年歼-16在南海上空对P-8A发射干扰弹和箔条驱离,解放军航空兵维护我国领土、领海和领空主权和安全的能力越来越强,深入远海拦截驱离不速之客的本领越来越高。
但事实上,随着装备水平和训练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远海拦截对于解放军海、空军航空兵来讲仍是一项正在不断增长的能力。
以新一代歼-20双发重型战斗机的情况为例,一般认为,歼-20对标的是F-22A“猛禽”,但歼-20比F-22A晚出生了20年,不仅在某些技术上有后发优势,设计上的针对性更是理所当然,直白地说,就是指航程、续航力和作战半径在内的一系列指标。
F-22A战斗机最初是针对欧洲战场设计的,对航程要求不高,理论作战半径是挂载6枚空空导弹全程亚声速时是1100千米,超声速巡航时是850千米,其中超声速只能维持185千米,外挂2具2271升副油箱全程亚声速时是1570千米。
这只是理论数据,实际上F-22A的F119发动机耗油率很高,满油9.3吨超声巡航时航程仅为750千米,和米格-29K舰载战机相当,不但不如F-15E战斗机的970千米,甚至也不及单发的F-35战斗机,在广袤的太平洋战场能发挥的价值相当有限。
F-22A战斗机航程不足有其特殊时代原因(F-35也存在同样问题),但短板就是短板,不可能不为歼-20的设计者所针对和利用。中国海空军航空兵对战斗机半径曾有痛苦的回忆,当年无论是歼-6还是歼-7,连飞出海100千米有效巡逻40分钟都成问题,更别说深入远海了。因此,“远程”就成了歼-20战斗机的设计要求。
一般认为,歼-20战斗机的作战使命是争夺1000~1500千米范围内的制空权和拦截2000米范围内的空中目标,在这个思想下,歼-20战斗机很可能成为航程最远、作战半径最大、机载设备最好、武装最为充分的第五代双发重型战斗机。将这样的新一代装备用于远海拦截任务是意义重大的。专门为深入远海执行拦截任务而打造的歼-20,能更好地解决我国海上战略方向缺乏战略纵深和机动空间的国防困境。
在中国周边的海空,拦截和反拦截事件每年少则几百次,多则上千次,外军的侦察挑衅行动从未停止,且未来还要复杂多变。不过,常态化的远海拦截驱离任务,早已经是解放军航空兵的拿手好戏。凭借先进的装备、充分的训练、坚定的意志,将不请自来者挡在国门之外,解放军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