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还是噱头?刘涛“三道簪”造型被指亵渎传统,本地人却拍手叫好

隔壁王熙凤 2025-04-28 08:31:32

刘涛,怕是娱乐圈唯一一个被“神仙”选中出演角色的演员。

据说当年,原定饰演“妈祖”的演员,连续三次掷筊卜卦都是“哭杯”,只能被迫换人。

秉着公平的原则,刘涛也掷筊卜卦,意外的是连续三次都是“圣杯”,于是才有了她在影视剧《妈祖》中的精彩演绎。

从此之后,刘涛就成了福建人心中的“妈祖”,尤其是妈祖诞辰这样盛大的活动,她肯定不能缺席。

一、簪饰亮相,掀起舆论惊涛

刚刚过去的妈祖1065年诞辰庆典上,刘涛以“妈祖文化宣传大使”的身份,盛装出席。

庆典当日,刘涛身着精心设计的华服,美得不可方物。

尤其是她盘起来的发型更吸睛,发髻上别着三根扁平锋利,又刻满精美花纹的簪子,在灯光下闪烁着独特的金属光泽。

如果觉得刘涛是想要造型更独特,那大家真的有些错怪她了。

作为“宣传大使”,刘涛当日的所有造型,都是为了更近地贴合当地文化,就连发型上用到的三根簪子,也是有出处的。

要是之前了解福建文化,就知道她头上的发饰叫做“三条簪”,是当地女性特有的造型。

参加妈祖诞辰本来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刘涛也在尽力做好“宣传大使”的事情,让更多人了解妈祖文化。

谁曾想,在庆典活动结束之后,精心装扮的刘涛却遭到了指责。

一位自称研究福建文化的民俗专家表示:庆典活动上佩戴“三条簪”,简直就是“拿婚俗当戏服”。

据这位专家所说:在福州的传统文化中,“三条簪”是未婚女性的头饰,出嫁的时候由娘家母亲赠送给女孩,象征的是女子的贞洁。

在这位专家看来:婚俗中用到的传统物品,被刘涛带到了大型庆典中,完全就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与众不同而已。

最重要的是,刘涛作为一名已婚已育的女性,怎么能佩戴未婚女性的头饰呢?明显就是在误导大众。

很快,民俗专家的发言就在网上掀起了一轮“争辩赛”,引起了无数网友的讨论和围观。

二、本地人力挺,背后缘由让人感动

这场“争辩赛”分为两方:

一方是不明真相的外地人,他们觉得民俗专家作为“专业人士”,所言肯定不会有虚;

另一方则是福州本地人,他们用各种方式公开支持刘涛,表示她的穿着和打扮没有任何问题。

在这些当地人心中,没有人比刘涛更符合“妈祖宣传大使”这个身份。

毕竟,她当年可是由“妈祖”亲自选出来的“代言人”,怎么可能会出错呢?

据当地的老百姓所说:“三条簪”确实是婚俗用品,但它还有很多民俗专家不知道的前尘往事。

“三条簪”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距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在民俗专家心里,“三条簪”或许只是简单的陪嫁品,代表着待出嫁女性的贞洁。

可是在所有福州老百姓心里,“三条簪”是她们的信仰,就算时隔多年也应该流传下去。

众所周知,福建是沿海地带,明清时期经常会有倭寇来犯。

男性平时要出海捕鱼,手无缚鸡之力的女性会留在家里,一旦碰上倭寇,她们很可能会受到侵犯。

在那个“女子贞洁大如天”的年代,女性到底该如何守卫自己的贞洁和安全呢?

很快,就有勇敢聪明的女性想到了“三条簪”,把坚硬的金属制作成簪子,时刻带在身边。

没有危险的时候,“三条簪”就是福建当地女性头上的装饰;遇到危险的时候,“三条簪”就变成了防身的武器。

虽说后来官府出兵抵御倭寇,但已经习惯了被“三条簪”保护的女性,还是坚持把它当做文化传承下去。

再后来,“三条簪”就成了福建一带女性婚礼时必不可少的嫁妆。

最初,也是娘家长辈用这样的方式提醒准备结婚的姑娘:

哪怕结婚了,也要保持坚强不屈的行事作风,把长辈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当然,长辈也想通过陪嫁“三条簪”,把满满的祝福送给待嫁的姑娘。

这样看的话,民俗专家的理解确实有些片面了,他只看到了“三条簪”在婚俗中的意义,却忘了了解它的前身。

作为“宣传大使”的刘涛,在重要场合佩戴“三条簪”的造型,并没有任何问题,反而向全世界介绍福州传承百年的文化。

据说,在刘涛的有意宣传下,“三条簪”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销量也是蹭蹭上涨。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