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联到俄罗斯的军衔演变

云飞四海 2024-08-10 14:56:13

1935年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决议中规定的军衔分陆军和空军、海军、政工人员三类。苏联元帅为三军的最高军衔。陆空军的军衔为十四级,海军为十三级,政工人员为九级。陆空军军衔的称谓是:红军战士、班级、副排级、大士、中尉、上尉、大尉、少校、旅级、师级、军级、二级集团军级、一级集团军级;海军军衔的称谓是:红海军战士、班级、海军大士、海军中尉、海军上尉、海军大尉、海军少校、海军中校、海军上校、二级分舰队级、一级分舰队级、二级舰队级、一级舰队级;政工人员军衔的称谓是:上尉政治指导员级、大尉政治指导员级、二级营政委级、团政委级、旅政委级、师政委级、军政委级、二级集团军政委级、一级集团军政委级。在规定上述军衔的同时,还规定了军事技术人员、军事经济人员和行政人员、军事医务和军事兽医人员以及军事司法人员的军衔。

从这些规定中,可以明显的看到军衔与职务混合的痕迹。

随着苏联武装力量的发展,军衔的等级逐渐增多,军衔的称谓也进行了部分的变动。1937年,政工人员增设了中尉政治指导员级,陆空军增设了少尉衔;1939年,政工人员又增设了一级营政委级,陆空军增设了中校衔。这样,陆空军军衔由原来的十四级增至十六级,政工人员由九级增至十一级。1940年5月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发命令,高级军官衔改称将官,陆军设少将、中将、上将、大将衔;海军设海军少将、海军中将、海军上将、海军元帅衔,海军元帅与陆军大将属于同一级别。同年11月2日,在红军四战士和初级指挥人员中设立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和上士军衔。这样,使军衔与职务明显地区分开来。卫国战争中后期,随着炮兵军、坦克集团军、防空集团军、空军集团军等高级兵团组织的出现,苏维埃主席团于1943年1月和10月先后颁布命令,增设了空军元帅、炮兵元帅、装甲兵元帅、工程兵主帅、通信兵主帅等高级军衔,“授予在领导军种、大战役军团或兵种(专业兵)方面功勋卓著者。”1945年6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命令设苏联大元帅衔,次日,即将这一最高级军衔授予斯大林同志,以表彰他在伟大卫国战争中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为苏维埃祖国建立的卓越功勋。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曾设立过近卫军军衔,这是一种荣誉衔称。早在欧洲封建时代,英、法、俄等国的君主卫队,曾称作近卫军,后来某些国家的精锐部队也称近卫军。卫国战争期间,为表彰苏联军人的集体英雄主义、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和高超的军事技能,于1941年开始建立近卫军,它由俄国卓越的英雄部队改建而成。例如1941年6月在明斯克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战果辉煌的步兵第一师,改称近卫军步兵第一师。到卫国战争末期,截止1945年5月9日,荣获近卫军称号的军以上部队计有:11个合成集团军,6个坦克集团军,1个骑兵机械化集群,40个步兵军,7个骑兵军,12个坦克军,9个机械化军和14个航空兵军。为表彰近卫军非凡的英雄主义和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曾于1942年5月21日发布命令,设立近卫军军衔,授予近卫军指战员,获得这种军衔被视为无尚光荣。

战后,根据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55年3月3日命令,设立了苏联海军元帅衔,这一衔的级别相当于苏联元帅。1971年11月和1980年12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又先后决定设立准尉和高级准尉军衔,其目的在于增加职业军人成分,保留基层的军事技术骨干,以及弥补青年军官缺乏实际经验的弱点。

目前,俄罗斯的军衔计有陆、海、空军三类,区分为武装部队司令、高级军官、校官、尉官、准尉、军士、兵,计七等22级。其等级次序为苏联大元帅、苏联元帅(苏联海军元帅)、军兵种主帅、大将和军兵种元帅、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高级准尉、准尉、大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那么俄罗斯军衔具体都是怎么划分的呢?

首先说俄军陆军、空天军等部队的军衔具体划分:

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高阶准尉、准尉

士官:士官(大士)、高阶军士(上士)、军士(中士)、初级军士(下士)

义务兵:伍长(上等兵)、列兵

其次说俄罗斯海军军衔的划分:

将官:海军元帅(大将)、海军上将、副海军上将(中将)、后备海军上将(少将)

校官:一级校官(上校)、二级校官(中校)、三级校官(少校)

尉官:高级上尉(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高阶海军准尉、准尉

士官:领舰士官长(大士)、上级海军士官(上士)、一级海军士官(中士)、二级海军士官(下士)

士兵:高级水兵(上等兵)、水兵(列兵)

2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