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ing”“ unbelievable”,在今年的CES展会上,海信展台边不时传来惊叹声,海信与徕卡联合开发的激光电视Cine 1吸引了无数参展者驻足,成为CES上当之无愧的“流量展品”。徕卡显示技术能运用到大屏激光电视中,让参展者眼界大开。
徕卡成立于1869年,在光学技术上拥有相当深厚的积淀。这家百年老店,因其高端的设计、非凡的成像品质,被誉为“相机行业的爱马仕”。近年来,徕卡在中国科技行业炙手可热,成为很多中国手机企业争相合作的对象。各手机企业都希望通过徕卡提升成像质量,进而提升产品档次。
这家德国厂商遴选合作伙伴向来严苛,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徕卡高管少见地强调了一家中国品牌对徕卡的重要性。
实际上,相机成像只是徕卡的技术的应用方向之一。徕卡在50多年前就曾经涉足过激光投影仪市场,但当时的市场环境并不成熟,他们的尝试也未获得足够好的反响。如今,激光投影仪品类在最近几年迅速发展,徕卡认为进入激光显示赛道的时机已经成熟。
市调机构All View Cloud公布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判断,在2015-2020年这5年时间里,激光电视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3.8%。另据GIR (Global Info Research)的报告,2022年全球激光电视的销售额约为12.96亿美元,他们预测,在2023-2029年期间,激光电视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4.5%,销售额将在2029年达到103.3亿美元。
放眼全球,“激光电视在很多地区都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尤其在欧洲和大部分美国市场。中国市场反倒是激光电视的先行者”。徕卡智能投影董事总经理Stephan Albrecht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图:徕卡高层在接受新浪财经采访时表态
可以说,全球范围内对激光电视了解最深的就是中国,而中国同时也是激光电视最大的消费市场。因此,在中国市场挑选一位实力足够强的合作者,自然也就成了徕卡的当务之急。
“然后我们就开始查,到底在这个细分板块中,谁是领导者。深度分析这个市场后不难发现,海信不仅是电视领域的大牌,还早已是激光电视领域的领军企业,”Stephan Albrecht说道,“这个合作前提就很好,海信是电视科技的领军企业,徕卡则很想进入激光电视的领域。”
经过历时2年的洽谈,在去年7月份,海信与徕卡在德国慕尼黑正式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这也就意味着徕卡正式跨入全球电视产业。“如果没有海信,徕卡不可能进入此市场。与海信强强联合,是徕卡布局激光电视新业务版图的重要举措。”徕卡相机公司全球CEO Matthias Harsch如是说。
激光显示成为本届CES焦点
据悉,此次展出的Cine 1是双方合作推出的首款产品,该产品将在今年2月份正式投产。未来,双方还将推出更多的新品。
CES期间,徕卡公司CEO的表态将大众对激光电视和海信的关注度推至一个小高潮。实际上,2023年的CES,海信也确实是有备而来,除了展出与徕卡打造的激光电视,海信还设有六大主要展区,展示了行业先进技术40余项,参展产品65个型号。
海信的全球首款8K激光电视120LX为业界树立了8K激光显示第一个产品标杆。120LX做到了比市场上其他显示器更精确地再现8K色彩,让使用者得以看清4㎡巨幕上的3300万个细节,给消费者带来无与伦比的观影体验。该产品预计于今年4月在国内上市。
海信的120英寸菲涅尔屏幕,已薄至2到5毫米,解决了光学硬屏体积大、运输入户成本高等痛点,充分展现了激光电视作为未来电视的品类优势。
引领市场普及的家用激光电视L9、L5及4K全色激光微投等产品的亮相,体现了激光显示品类在形态与尺寸方面的多元化,以及强大的场景塑造力。
与此同时,海信的传统高端电视在CES展上获得肯定。海信ULED 8K电视和110英寸UX电视斩获了CES 2023创新奖。
有意思的是,海信展区的面积已经由首次参展时的800多平方米,一路扩张到1300多平方米。如果说之前海信参展CES是为了获得显示产业迭代的灵感,那么现在则是通过自主性创新,反哺行业。“能够出现在CES上,这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我们与行业竞争对手并肩作战,彼此竞争,这推动了我们所有人的进步。”海信集团董事长林澜曾在CES主题演讲中这样表示。
显示发展趋势被重新定义
显示产业的发展,历经百年,变迁显著。值得一提的是,从1925年黑白CRT电视的发明至今,历时近百年,显示产业的市场规模也在近百年之后达到1400多亿美元。而从创立至今,CES走过了50多个年头。可以说,一部CES史,就是半部显示产业史。基于此,每年的CES展上,显示技术趋势的发展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而回顾过去10年间在CES亮相的显示技术和产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主导显示趋势发展的力量已经发生变化。
而中国厂商在CES展上逐渐掌握话语权的过程,表明全球显示产业正在历经蜕变。
从十年前开始,日系和韩系厂商并驾齐驱,中国厂商存在感较低;赛程过半,日系厂商逐渐没落、风光不再,韩系厂商则如日中天,中国厂商只能暗暗发力;在最近两年,韩系厂商疲态已现,中国厂商自研的技术和爆款产品则成为令全球瞩目的焦点。
在2012-2014年,CES上展示的技术基本上还聚焦于4K、OLED和裸眼3D等品类。2012年初,一台体现海信激光电视雏形的DLP混合光源激光电视技术原型机在美国CES上展出,这是海信首次公开展示激光电视技术路线,但当时类似的产品未激起大的水花。
在2014到2018年间,韩系企业试图从液晶产业抽身,转而发展其定义的未来显示技术OLED。当时,不少企业都在思考如何加入OLED阵营,继续追随韩系企业的脚步。但海信则选择跳出赛道,在夯实ULED业务基本面的同时,继续发力于激光电视。
实际上从消费端来看,激光电视不仅不需要背光材料,也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显示屏,更能满足消费者对物理形态的极致追求。
从2015年开始,激光电视成为海信力推的产品之一。随后,海信每年的激光电视产品在技术上变得来越成熟与强大,分辨率从1080p提高到8K,投影尺寸从100英寸扩大到150英寸,色准和亮度也都达到了专业级的水准。
能够在显示发展的根基之上,深度重构显示产业的“肌理”,这不仅需要企业有长期主义的定力,也考验其对趋势的研判能力。
大屏激光电视从最初的被观望,到如今已经初露峥嵘,与海信的前瞻性布局和持续的研发投入有直接关系。
激光电视逐步普及的重要意义在于,中国企业已经将从技术被日韩国】把控的大屏显示市场中挣脱出来,重立门户,实现弯道超车。海信目前积累了国内外激光专利1713件,授权专利合计708件,初步形成了专利池和较完整的激光电视产业链。
实际上,不盲从、不被外界杂音所干扰是海信一脉相承的企业文化。
在十几年前同行们纷纷投身简单且回报周期短的OEM代工时,海信则坚持耗时费力发展自主品牌。长期主义的选择终将获得回报,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1年,海信自主品牌收入占比超过了80%,带动海外收入占比从低于20%上升到41.3%。
CES是科技企业秀肌肉的舞台,通过CES的窗口,行业的变迁、企业的兴衰,亦能一目了然。从中国显示力量发展的路径中,外界窥见了其引领趋势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