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行业难撑过今年,第一个退场的新能源领域出现了?

环球零谈谈 2024-08-09 20:34:51

图片来源:J A Kemp

摘要:

生物质发电厂砸锅卖铁度日,没钱买燃料、没钱发工资。企业濒临绝境。数十家国内农林生物质发电企业发布求助信:全行业难以撑过今年。

撰文 | Shushu

编辑 | Tang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1174篇原创

生物质能作为国际公认的零碳可再生能源,与风电和光伏一起,被誉为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三驾马车。

然而,在风电和光伏装机量一路高歌的时候,生物质发电装机量却在走下坡路。

2023年国内新增生物质发电装机量处于近6年以来最低值,增速是近7年以来最低值。在2021年之前,国内生物质发电的装机增速多年保持在20%以上,2022年开始出现明显放缓,当年装机增速下跌至8.8%。

一些生物质发电厂更是表示,企业砸锅卖铁度日,没钱买燃料、没钱发工资。企业濒临绝境,接连停产、倒闭,并表示已束手无策。

据财新网报道,近日,数十家国内农林生物质发电企业甚至还发布求助信称,全行业难以撑过今年,请求相关部门解决问题。

那么,原本被视为“朝阳产业”的生物质发电为何会陷入困局?问题在哪里?未来还有没有机会?

01

国补退出,生物质发电成亏本项目

农林生物质发电即将秸秆、稻壳等农林废弃物收集后送至发电厂进行燃烧发电。

一直以来,这类运营成本很高,生物质发电厂超过70%的营收,都要用来购买燃料。对企业来说,压力巨大。

因此,在行业发展之初,生物质发电享受优惠政策,可优先上网,不参与调峰,可享受0.75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补贴。

据“电力邦”描述,按0.75元补贴电价来算,一度电相当于有0.525元用在了燃料采购上。抛去燃料成本和管理费用,电厂到手一度电的毛利在0.1元左右。

也就是说,在有补贴的情况下,生物质电厂仅仅能做到营收持平或者是微利。

然而,2020年发布的多个政策,针对增量和存量项目,指出了国补逐渐退坡的方向,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对于新增项目而言,在《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的实施方案》中提出,新纳入补贴范围的项目补贴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分地区合理确定分担比例,中央分担部分逐年调整并有序退出。

以农林废弃物处理规模30万吨/年的项目为例,总投资约4亿元,配置1台130t/h高温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和1台30MW纯凝式一级再热汽轮发电机组,每吨废弃物发电量为800kWh,厂用电率为8%,项目运营25年。

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测算,当国补退坡0.05元/kWh、0.10元/kWh和0.15元/kWh时,该项目毛利率分别下降5.03个百分点、10.83个百分点和17.60个百分点。

对于存量项目而言,在《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中指出,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为82500小时。对已纳入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清单范围的项目,所发电量超过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部分,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并规定生物质发电项目自并网之日起满15年后,无论项目是否达到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

该文件的出台,意味着生物质发电项目国补退出机制正式落地。

当时,在业内引起了较大的轰动,近200家农林生物质发电企业联名向有关部门“上书”,要求重新修正。最后结果不了了之。

02

补贴拖欠近四年,共144亿元

一方面,国补退出机制逐渐被敲定,另一方面,补贴发放规则也被重新定义。

从2019年开始,财政部调整了发放补贴的规则,农林生物质发电不再享有先前的优先足额发放。补贴顺序发生变化以及相关政策发布后,生物质发电的补贴一再被拖欠。

2023年底,54家农林生物质发电企业向国家电网集体发函,称补贴拖欠已近四年,涉及金额约144亿元。

据《财新网》调查,补贴拖欠的主要矛盾来自于政策执行层面。

2020年12月,财政部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核减环境违法等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的通知》,要求生物质发电企业将实时监测的环保数据在传输给环保部门的同时,也要传给当地电网企业,才可将企业纳入补贴目录,否则企业拿不到补贴。

业界称其为“双联网”,目的是加强监管漏洞。这份文件要求发布后在全国范围内立即执行,没有上传数据企业的补贴将被扣减。

然而,“双联网”的政策在执行层面却没有很快落地。企业表示,直到2023年初,才慢慢收到“双联网”的通知,那这2年多的补贴难道都要被扣减?

今年3月,农林生物质发电企业收到电网企业通知:因“双联网”造成的补贴核减部分,不能发放;如同意补贴核减,则可以获得2021年之前补贴总额的90%;如不同意核减,当下只能获得2021年之前补贴总额的60%。

对原本就经营困难的生物质能企业来说,又是当头一棒。这造成的损失,责任归谁?

财新网采访一名业内人士,“电网一开始没重视,觉得自己是电网企业,没有必要搜集企业的环保数据,因此并未通知企业,也未搭建可以接纳企业环保数据的系统平台。”

原本靠补贴存活的企业,如果补贴迟迟不到位,企业缺钱买燃料,项目就很难运转,雪上加霜。有业内人士估测,2023年末已有约三分之二项目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03

生物质发电还有机会吗?

现在,生物质发电产业未来之路如何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充满了迷茫。

但是前几天,国家发布《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下称《方案》),不少生物质能行业从业者认为“机会来了”。

《方案》指出,煤电机组应具备掺烧10%以上生物质燃料能力,燃煤消耗和碳排放水平显著降低。

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理性地认识到一个客观事实:抢资源的时代可能会到来,生物质企业将更困难。

我国煤电机组与生物质发电项目所在地区大部分重叠,都集中在东北地区以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一旦实施煤电机组掺烧生物质,势必会跟存量的纯生物质发电项目产生原料竞争。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副秘书长刘洪荣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指出,两台60万千瓦煤电机组,如果掺烧10%的生物质,意味着需要相当于能够提供12万千瓦功率的生物质,而一座纯生物质发电厂的装机规模一般在3万千瓦左右。这意味着,如果开展煤电机组掺烧生物质,相当于在一个地方突然增加4个纯生物质发电厂。当前已经有很多生物质相关企业抢原料,如果又来一个“大胃王”,未来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

因此,煤电改造虽然用“生物质”,但只是对原材料的引入,并不能带动产业下游尤其是生物质发电企业发展,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哄抬生物质原料市场价格,增加生物质发电企业的经营成本,缩小盈利空间。

因此,生物质企业还需探索更可持续化的商业模式。

《2024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年度报告》中指出,生物质能短期发展集中在发电、清洁供热上,中期机遇在生物天然气,远期是生物航煤、生物甲醇等。未来,生物质能的非电利用领域将成为重点。

所以,摆脱电价补贴依赖症,是生物质企业的必走之路。

-------

参考资料:

[1]https://www.eeo.com.cn/2024/0511/660413.shtml

[2]中国能源报:如何有序推进煤电机组掺烧生物质?

[3]理想能源网:辣评|燃煤机组掺烧生物质带来的“伤与痛”

[4]https://companies.caixin.com/2024-05-09/102194519.html

[5]https://m.caixin.com/m/2024-07-06/102213672.html

[6]https://m.caixin.com/m/2024-07-06/102213672.html

[7]https://chinacace.org/news/view?id=13249

[8]https://www.beipa.org.cn/newsinfo/7147401.html

[9]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wap/html/2024-05/20/content_26059820.htm

[10]电力邦:进入2024,生物质发电企业正在陆续停产

[11]电力邦:拨云见日,剖析一下生物质发电补贴真相

[12]第一财经:资金链断裂危机未解,54家农林生物质电企联名求助

免责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不构成投资建议

0 阅读:113

环球零谈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