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跪了!又杀出一部年度必看,论质感,还得是他…

乌鸦谈影 2024-08-01 08:44:39

已经忘了有多久,从电影院出来,是这样的感觉:仿佛做了一场,残酷又美妙、绮丽又现实的梦…

毫不夸张地说,这部“蛰伏”在暑期档里的电影,从许多方面看来,都具有某种,久违了的国产大片质感。

乌鸦猜测,它极有可能,会是近期内的爆款:

《解密》

上世纪四十年代,南京。

容家长辈容小来,来到老宅,见到了家族中这个,身世凄凉的孤儿,容金珍。

这个孩子,有着超凡的头脑和智慧;

给他一个出生日期,他能依靠心算,算出人在世的具体天数;

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却能自己总结规律,甚至和正确的数学公式相差无几,轻易算出复杂难解的数学题;

他过目不忘,家族上下所有人的来历和信息,只要听过看过一遍,就能倒背如流…

容小来把孩子领回了家,对其供书教学,抚养成人…

眨眼间,容金珍长到16岁,是数学系的大学生。

开学第一天,他轻易解出了希伊斯教授出给新生的数学题,这道题一旦解出,数学课可以提前结业。

但这位教授的题,历年来能解出来的寥寥。

同样是数学天才的希伊斯,面对容金珍,如获至宝…

两人一同下棋、解题、聊人生聊理想聊未来…天才之间,惺惺相惜,亦敌亦友。

后来,希伊斯决定,去美国研究计算机。

他告诉容金珍:不要埋没你的才华,利用你的天才,将会改变这个世界…

彼时,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一个绝密的情报机构,走进了容金珍的生命:701。

当时,美国设计出了一种难度超出想象的密码:紫密。

容金珍,成了我国破解敌方密码的重要“武器”。

而紫密的发明者,正是他的恩师,希伊斯。

但金珍逐渐发现,在紫密面前,能帮助他的,似乎只有梦…

他最大的敌人,不是美国,不是希伊斯,而是,他自己…

8月3日,由麦家同名小说改编,陈思诚导演的国产电影《解密》,正式上映。

除了刘昊然、陈道明、吴彦祖和俞飞鸿等主演,还请来曾出演《2012》《致命ID》的美国演员,约翰·库萨克,演出片中“希伊斯”一角。

乌鸦不是谁的粉丝,但我认为,主角刘昊然,在本片中的演绎,和以往所有演出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和提升。

为了让自己的容貌与角色更贴近,减下20斤,将自己浓密的眉毛拔了不少,把发际线往后移,使头发看起来稀疏;

据说,为了演好容金珍生病卧床,刘昊然提前三天控制摄入,减少睡眠,在生理和心理上,无限贴合容金珍这个沉静文弱的知识分子气质。

连原著作者麦家见到他时,也忍不住说:真变成容金珍了…

从稚嫩的青年,再到进入破译工作后的沉稳、睿智又坚毅,同时也焦灼、恐惧和迷茫,到最后爆发的痛苦、癫狂状态;

可以看出,刘昊然对角色的理解和演绎,下了一番苦功,值得被看见和肯定。

饰演希伊斯的约翰·库萨克、养父吴彦祖、养母俞飞鸿…每一位演员的演出,都自然、流畅、细腻,他们专业的演技,对于电影的成功,功不可没。

值得一提的是,曾在《暗算》中饰演瞎子阿炳的王宝强,也在电影中客串,实现了“麦家宇宙”的梦幻联动。

有看完点映的观众评论:没有辜负我的期待,从画面到故事,从镜头到节奏,美轮美奂、震撼又触动…虚实之间,奇幻和现实碰撞,历史与梦境交叉,辉映的是一个天才,和他竭力想要解密自我的一生。

前几天,乌鸦看完了点映,可以负责任地说,电影的质量属于上乘,大家可以放心买票观影。

说实话,进影院前,乌鸦对于电影成品,有些许忐忑…

作为一部关于“破译密码”“数学天才”的故事,稍不留神,就容易拍得枯燥和无趣…

然而,当我从影院出来,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惊喜,还有对于电影创作的惊叹和赞赏…

电影的主创说:拍摄《解密》时,我们所尽全力在做的,就是打造出“梦感”。

单从视觉上的呈现,电影已经成功地,造出了一个,现实和虚幻彼此汇融,真实和奇异互相交叠的梦境。

片中几次出现的,浩瀚磅礴的红色沙滩,并非特效,而是全景实拍。

剧组在5000平方米的摄影棚里,搭建了2000平方米的人造海滩,预埋真实海岸线地形;

美术和道具团队前前后后耗时90天,制作出105吨特别染色和固化的红色沙子,并使用造浪机,反复进行海浪和红沙的交互测试,从海浪的涟漪波纹到海岸线,成功呈现出逼真细致的效果;

影棚顶预装500台太空灯、使用75台LED灯组成灯阵,营造出如瀑布般倾泻观感的人造夕阳。

除了画面景观上的极致用心,在取景的选址上,剧组也煞费苦心。

因为涉及到情报保密机构,选取的地址,既要符合观众对于此类地点的想象,又要贴合现实…

为实景还原701,他们跑遍大半个中国,从线上到线下,反复衡量和考察,最终选定在国内某地,可以实地改造的五十年代疗养院。

真实的程度,涵盖被植被覆盖的外部建筑、涉密级别更高的密道,自己架设的天线和天花板;

所有电影中出现的机器,电报机、无线电等等,年代感十足的道具,也从全球各地淘收,再1:1复刻重现;

即使只有一闪而过的机器镜头,比如被称为“K机”,现实中用来捕捉天空中短波信号的侦察接收机,也被剧组重视和复刻…

所有道具的还原度,甚至可以扛得住高清特写;

电影对于破译工作的严谨和精密性,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不仅所有主创在开机前,系统学习相关的密码知识,连群演都要参与流量分析、参数统计、估测密码类型等等,颇具专业性的训练;

曾经参加相关工作的科学顾问,亲自补充指导信息,涉及横跨世纪的密码发展史,纯手工日夜绘制公式和算法、考证后合理反推,从数字到逻辑,都经得起感兴趣的观众,推敲和考究;

连参与拍摄的技侦顾问,也忍不住惊叹:太认真了,就像回到了我当年那个局一样…

观影过程中,我沉浸在每个震撼、恢宏、瑰丽、狂狷、迷离的梦境奇观中…

仿佛置身于容金珍的意识漩涡中,极度贴近和触碰天才意识深处,涌动的洪流,隐现的天际…

虽然是一个关于数学天才和复杂密码的故事,但故事却并不烧脑,对于每一位普通观众,都十分友好。

701里的战士们,殚精竭虑所要破解的密码,不仅关系着国家重要的信息安全,还于危急存亡之际,拯救了无数个体的性命…

虽然我们无法考究那个年代具体发生了什么…

但也许,在某些历史转折点下,我们身处的这片土地,曾被阴谋和危机笼罩和裹挟…

而在这些紧要关头,总有一些人,力挽狂澜,挽救了这个不知情的世界,和死神擦肩而过…

破译密码的过程,是一种深陷和游走于理性和自我之间,反复拉扯和逐步击破;

片中的梦境,是容金珍心理现实的外化呈现。

比如,因为“黑密”的复杂性远超想象,破译过程中遭遇困境,压力之下,他梦见自己置身于数字漂浮的空间里,四周都是埃尼亚克(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在这场人脑和电脑的对抗中,他怀疑自己的敌人,是一部机器,因此深感无力,甚至绝望…

某些梦境中,不仅可以解读出,隐藏在容金珍体内,缥缈、深邃而颤栗的意识,甚至可以窥探到,他那传奇般的命运来处和归途…

因为数学天赋被养父带离老宅,童年时无依无靠的容金珍,开启了新的生活。

但在离开前,凭空飞起的数字、符号,预示着他这一生的悲欢喜怒,都和数学天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小屋里卷起的风暴,浮在半空中的身躯,似乎在提醒着他,无论是否愿意,你都将处于漩涡之中,尽管它会带来不安和惊恐;

养父送的钢笔、跟希伊斯对弈的国际象棋、容家喝水的茶壶茶碗,都是容金珍过去最美好的东西。

在梦中,这些东西分别化作游乐园里的设施,摩天轮象征着转轮密码,三个摩天轮代表了恩尼格玛密码机,也由此获得破译紫密的灵感;

摩天轮碾压破坏游乐园里的其他设施,象征着容金珍在获得破译能力的同时,也失去了心里最珍视的东西,告别了过去…

梦境的展现,复古而现代、离奇却真实…

在光影交错之间,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时空,幽深迷幻又意有所指…

我可以感受到,电影实现了高概念故事和现实逻辑之间,最微妙而有趣的平衡。

难得的是,视听方面的卓越,没有让导演放弃对故事内核的表达。

如浮萍般悲惨身世的容金珍,被发现是天才之前,只是一个苟且活着的孤儿。

幸运的是,养父一家,待他视如己出:关心他,爱护他,供书教学、呵护他虚弱的身体。

刚到家时,因为不懂要用茶杯喝茶,但没人耻笑他,而是陪着他,用大碗喝茶;

深知他的天赋,身为大学校长的养父,却从不催迫他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我希望,他能和普通孩子一样,拥有平凡快乐的生活。

在成为敌人之前,希伊斯是容金珍最敬重的师长、最亲密的朋友,甚至战友。

当两个天才相遇,他们会惺惺相惜,会针锋相对…

而他们的结局,除了挚友,就是敌人。

也因此,我们会感叹他们精彩残酷的对峙博弈,也会为容金珍最后的决定,感到动容…

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痛恨彼此,更赏识彼此,更嫉妒彼此,更了解彼此…天才过招之外,生长出的情谊,是永恒、幽深又熟悉的人性。

因为脑海里的信息太多,容金珍习惯找到身边灯的开关,想要确认这是梦境还是现实;

当容金珍穷尽了专业和知识,却无法找到答案的开关时,他感到恐惧和迷茫…

他曾经被抛弃,不被理解,和孤独沉寂为伴,陷入寻求答案的痛苦之中;

但却在亲人和伴侣的爱中得到救赎,在和挚友兼敌人的交手中胜出脱险…

穷其短暂的一生,在真实的脆弱和摇摆之间,用生命得出信念的重量,解析属于天才的密码…

原著作者麦家,曾在真实的701里,参与工作。

他曾说:我以我的方式再现了战友,这也是我们惟一能了解他们的方式——因为他们的真实,是不能书写的。

每一个从事密码破译工作的人,都在用意志和本能做抗争。

无论是容金珍,还是隐蔽战线里的每一位无名英雄,现实里或是电影中的他们,都穷尽一生破译和解密,从岌岌可危的历史瞬间,秘密地拯救了无数人…

他们的一生,隐秘而伟大,耀眼却注定沉默。

而他们所竭尽全力守护的,是熟悉的国和家,也是每一个,素未谋面的你我…

0 阅读:1

乌鸦谈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