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5月14日,石达开率部抵达大渡河要津紫打地。
由于石达开的进军路线出人意料,因此,当石达开抵达时,对岸没有清军。
而且,直到石达开抵达后三天,对岸才出现清军!
可以说,石达开要渡河,无人阻挡。
然而,石达开不但没有渡过河去,反而覆灭于此。
这是怎么回事呢?
巧妙机动,开创战机自从天京出走以来,石达开部打了许多败仗。
但是,石达开到底是石达开,用兵的谋略还是在线的。
当时,清军已经预料到石达开很可能要渡大渡河,遂分兵把守,严密堵截。
但是,石达开还是捕捉到了清军的漏洞。
石达开的军师曹卧虎提出了一条妙计。
相岭不通···询诸冕人,便捷莫如小道,且无妖(清军),如大王鼓行而西,军到即克小河,直据松林土署。···直松林越泸定,经天全···转瞬军逼程度。——《翼王石达开被苦死难纪实》
清军封锁了大路,但小路并无清军!
石达开如果走小路直到紫打地,如入无人之境!到时,控制小河,然后经过泸定,则不但能渡过大渡河,一举入川,还能迅速逼近成都!
石达开采纳此策,迅速行动!
由于石达开行动迅速,出其不意,因此,5月14日,石达开抵达紫打地时,对岸没有清军!至于“小河”(松林河)也只有土司的军队200余人!
看起来,无论是要渡过大渡河还是松林河,石达开都不存在什么阻碍!
看起来,计划即将成功了!
然而···石达开却停顿了下来!
致命的停顿石达开是5月14日早晨抵达紫打地的。
抵达紫打地后,石达开立刻组织渡河。
当日,渡者已万余人。
但是,到了夜深之时,光线不佳,渡河危险,石达开只有停止继续渡河。而且,石达开认为“今师渡未半,倘官军卒至,此危道也”,遂下令已经渡河的部队都撤了回来···
同时,石达开又分兵对松林河的土司军队发起试探性进攻。
咱们前面说到,当时的松林河,只有土司军队200余人,兵力薄弱,而且,松林河比大渡河窄得多,石达开如果下定决心,并不难控制松林河两岸。
但是,石达开仅仅只是进行了试探性进攻,在遭到敌人抵抗后即停了下来!
到了天明的时候,石达开再组织渡河,但是···忽见大渡河及松林河水暴涨!
石达开认为,这是山洪暴发,也就一两天的事情,于是,下令全军休整两日。
两天后,水势稍退,石达开遂再次组织渡河。
然而···清军已经到了!
如此,石达开灵活机动打出来的“入无人之境”的时间窗口就此错过了!
石达开需要在敌人的阻击下进行渡河,难度悉数暴涨了!
停顿之因石达开抵达紫打地后的停顿,令人匪夷所思!
姑且不说渡不渡河的问题。
紫打地这个地方,前阻大渡河,左界松林河,右临老鸦漩,东南三峰耸立,隘口险仄,易进难退。
这个地方,是“绝地”,在这里不可久留乃是兵家基本常识!
翼王好歹也算一代名将,难道不知道这样的道路吗?
因此,一直以来,对石达开的停顿,有各种说法。
有的说法是,石达开正好在这个时候生下了一个儿子。石达开认为这是大吉之兆,下令全军休息庆祝;
有的说法是,石达开过来时,经过一个叫“铁宰宰”的地方。“铁宰宰”,就是专门打石头的工具,铁能克石。石达开心生畏惧,对进军有疑虑,因此格外谨慎。
显然,这些说法,都是“猎奇”性质的,经不起推敲。
生下一个儿子,就要停止军事行动,这在战争史上都是闻所未闻的,更何况以石达开之明,难道不晓得他只有渡过大渡河才能脱离绝地吗?
只能说,这是在石达开已经决定暂不渡江的情况下,以此事托吉利之言来安抚士气而已,而绝不可能是石达开下定决心停顿下来的原因!
至于“铁宰宰”克石头的说法,即便对石达开的心理产生了影响,也不可能是石达开不渡河的理由:如果知道这里不吉利,难道抓紧时间离开不才是最应该坐的事情吗?
所以,以上这些说法,猎奇说法而已,连基本的逻辑推敲都经不起!
石达开之所以停顿下来,主要还是军事层面的原因。
石军至河,见北岸无备,尼待后方辎重毕集同渡。——《纪石达开被擒就死事》
石达开要确保辎重的安全!
石达开兵行神速抵达紫打地,创造出了渡河的窗口期。
但是,石达开的辎重部队不可能行动如此迅速!
所以,让作战部队稍微等一等,以护送辎重部队一起渡江,才是相对安全的!
而石达开派出部队渡河侦察后,认为可以稍等辎重部队而后渡江。
而石达开的判断原本也基本是正确的,清军实际上三日后才抵达对岸,石达开军本有三天的时间窗口,可以不必那么仓促、冒险的。
那么,石达开有没有考虑过河水猛涨的问题呢?
原本其实也不必过多考虑,因为,以一般的经验,五月时,尚未到洪水暴涨期。
只是,稍微超出石达开经验的是:大渡河上游的雪山,已经开始融化,因此,五月实际上已经开始涨水!
所以,恰好在石达开抵达时江水暴涨,虽然也是运气确实不好,但也不是小概率事件!
所以,严格来说,石达开的停顿,主要是舍不得主动丢掉坛坛罐罐,并愿意为了保住坛坛罐罐让全军在绝地待一待,这是其失策之处。
但客观来说,“军无辎重则亡”,舍得大量丢掉不必要的物资,以争分夺秒行军者,自古以来又有几个有如此魄力呢?
只能说,石达开对自己的危险认识稍有不足,导致全军在高风险下运转,而坏运气又让风险变成了现实···
连续渡河失利5月17日,河水暴涨渐趋平静,石达开乃组织强渡!
但清军已经严阵以待,以排炮封锁江面!
太平军1000余人到江面窥渡,但尚未入河就感觉不对,在清军的火力攻击下撤回!
这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石达开遂开始“疲敌之术“。
接连数日,石达开并不发起猛攻,而是分部持续不断地隔河运动,吸引清军的火力和注意力。
这是太平军常见的方法。
通过骚扰,既消耗敌人的火力、精力,更能达到麻痹的效果:由于敌人对太平军的行动已经麻痹,因此,在太平军发起真正猛攻时会自然的反应迟钝。
骚扰三日后,21日,石达开组织了强攻!
精壮四五千人分乘数十名船筏抢渡,余部在南岸助威,声势浩大!
但是,由于水流湍急,加之清军的火力封锁,此次渡江,不但失败,而且,抢渡战士无一生还!
显然,渡河作战有其他特殊性,何况是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渡河作战!
前期的骚扰,或许确实能使敌人的反应迟钝一些,但是,要渡过大渡河,运动阻碍太大,敌人即便迟钝一些,也足以封锁江面,破坏太平军的行动!
对石达开来说,如果第一夜的渡江部队继续在对岸,无论是在岸边坚持还是隐蔽待机,此时的局面都可能截然不同!
但是,没有什么后悔药可以吃!
此时,大渡河,石达开过不去,就是过不去!
而值得石达开后悔的事情,还不只这个!
渡松林河失败,陷入绝境大渡河难渡,这并不出石达开的预料。
毕竟,按照军师曹卧虎的计划,原本就是渡过松林河,转道泸定渡过大渡河的。
前面说到,石达开初抵达时,松林河不过只有200土司部队,而松林河又比较窄,水势也相对平稳,抢渡成功本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
但是,或许是因为石达开初抵时大渡河北岸没有清军,以至石达开认为可以直接就近渡过大渡河,因此,没有抓紧时间控制松林河,错失了时机!
到石达开此时要渡大渡河时,松林河对岸”汉夷兵勇云集“,不好打了!
而事实证明,松林河,虽然看起来比大渡河窄,看起来水势稍平稳,但同样不好渡!
河稍窄,但礁石多;水没有很深,但不深不浅刚刚好,行船、徒涉都不便。
于是,石达开组织勇士泅渡。
水不深,河不宽,泅渡过去难度不大。
但是···前面提到,此时,松林河有大量是上游的雪山融水,水极其寒冷!
因此,泅渡将士辛辛苦苦过去后,手脚僵硬,长时间没有战斗力,很快就被歼灭了!
因此,松林河对岸的敌军,不但能从容守江,还派兵袭太平军后方,切断了紫打地的后路!
如此,石达开陷入了绝境!
交涉失败这时,石达开只能试图以交涉的方法破局。
土司与清政府的关系是比较微妙的,甚至有过很深的矛盾。
因此,石达开一直试图通过作土司的工作。
早在进军紫打地前,石达开就射信给王应元,希望他”让道罢兵“,并赠送他只是过境,必”秋毫无犯“,而还愿意赠送良马二匹,白金千两,并承诺以后太平天国成功了,定有加封,否则,他就要兵戎相见,“鸡犬不留”!
王应元当时就拒绝了石达开的要求,并表示与太平军“一战必尽乃止”!
此时,石达开再次来做工作。
形势如此,石达开不再提罢兵让道之事,但请求土司能允许通商,如果通商,石达开不再进攻土司,而且当地百姓也能挣钱。
王应元既然不肯罢兵,自然不可能跟石达开通商!
石达开无奈之下,只好做最后一搏!
石达开将200余夷人斩首祭旗,下令所有部队出战,一路杀向大渡河,一路杀向松林河。
但是···拼死一搏没有取得效果!
无奈放弃尽管如此,太平军“犹思拼死冲突,为困兽之斗”,斗志尚在!
于是,石达开决心再试一试。
石达开先是让人诈降,企图里应外合,夺取渡口。
但是,清军识破此策,石达开再次失败!
随即,清军乘胜渡过松林河,进一步压缩石达开!
如此,石达开只好尝试向东走,企图由老鸦漩突围。
然而,只需要听名字就知道老鸦漩不是好渡的地方,石达开到达后,果然无法渡过!
此时,石达开心灰意冷,让妻妾五人抱幼子投江,许多老将士也投江而死!
石达开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不忍心追随自己多年的将士被屠戮,遂表示“愿一人而自刎,全三军以投安”,试图要以自己的一条命,换取将士的安全。
结果···石达开投敌营,但清军还是屠杀了石达开的将士···
最终,石达开不屈而死!
石达开不能过大渡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其在指挥上的失误。
在其抵达紫打地之初,没有把握机会,以至自己陷入绝地!
实际上,石达开确实有一些理由当时不便立刻渡江,但是,即便不全军渡江,当时石达开完全有条件控制松林河及大渡河两岸。
如此,即便石达开缓一些过江,也不至于陷入进退不得的绝境!
由于石达开没有把握住最初的,也是唯一的机会,因此很快就陷入绝对被动!
此后,无论是组织抢渡,还是施展疲敌、交涉、诈降等各种计谋,都只是“碰运气”罢了!
而清廷对石达开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石达开谋略的高度警惕,也就意味着石达开所谓“碰运气”是徒劳的!
如此,石达开不能渡河,也就是必然之事了!
另一方面,石达开的失败,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政治上的失败!
石达开要作土司的工作不能成功,不算怪事;但是,被抓去做向导的夷人也宁死不给石达开带路,这就说明了石达开在当地未得人心!
后期的石达开部,既脱离太平天国又离开了太平天国,政治上模棱两可,而老部队离去,新部队素质不佳,军纪混乱,多有对生产、生活破坏的事迹。
如此,石达开覆灭于此,也就是必然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