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提及脑卒中,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与脑部的疾病或损伤有关。但实际上,近五分之一的缺血性脑卒中并非起源于脑本身,而是与我们的心脏息息相关。心源性脑卒中,顾名思义,是由于心脏的某些疾病或异常导致的脑部缺血。在我们身体的协调运作系统中,心与脑之间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一旦心脏出现问题,脑部很可能会受到牵连。
一 、心源性脑卒中的定义
缺血性脑卒中的分类与识别: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这是脑卒中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颈内动脉和脑部的大动脉因长时间的高胆固醇、吸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累积,逐渐发生硬化并形成斑块。这些斑块可能造成动脉狭窄,甚至完全阻塞,从而导致供血受限。当血流减少到一定程度时,脑部的某个部位就会发生缺血。
小动脉闭塞型(腔隙性脑梗):与大动脉硬化型不同,这种脑卒中主要涉及脑部的小动脉。长期的高血压是其主要原因。持续的高血压会损伤细小的血管壁,导致它们狭窄甚至闭塞。这种脑卒中的特点是小范围但频繁发作,多次的小范围梗塞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逐渐下降。
心源性脑卒中:这种类型的脑卒中直接与心脏问题有关。某些心脏疾病,如心房颤动,可能导致血栓在心脏内形成。这些血栓可能随血流进入大脑并阻塞脑部的动脉,导致缺血性脑卒中。
其他原因:一些其他的危险因素和条件可能导致脑卒中,例如某些血液疾病、血管炎和药物的副作用。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与其他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心源性脑卒中的特点与诊断方法:
特点:
其病因明确。与其他类型的脑卒中相比,心源性脑卒中的病因与心脏疾病有直接关系。这些心脏疾病包括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疾病或心肌病等。在诊断脑卒中后,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心脏检查,查找可能的心脏病因。在一些情况下,脑卒中可能是首次提示存在心脏问题的信号。
心源性脑卒中的起病急骤。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言语不清、肢体无力、面部歪斜等症状。这是由于心脏中的血栓突然脱落并堵塞脑部的血管造成的。这种突然的症状起病与其他缓慢进展的脑疾病形成鲜明对比。
心源性脑卒中往往具有病变多发的特点。由于血栓可以通过循环系统流动到脑部的任何部位,因此可能同时影响脑部的多个区域。这使得诊断和治疗变得复杂,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出现多种神经功能缺损的风险。
由于来自心脏的血栓通常较大,心源性脑卒中的严重性可能会更高。大的血栓可能导致大面积的脑组织缺血,从而导致严重的身体功能障碍或甚至死亡。
诊断方法:
1、心电图(ECG)。这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捕捉心律失常。例如,心房颤动是导致心源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它在心电图上会表现为特定的波形改变。通过ECG,医生可以迅速识别出心房颤动,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
2、超声心动图则提供了关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通过超声心动图,医生可以观察到心脏的大小、形状、心室和心房的功能,以及心脏瓣膜的状态。尤其对于存在心房内血栓或瓣膜异常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
有时,常规的心电图可能无法捕捉到短暂的心律失常,这时24小时Holter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长时间、连续地记录心电图,从而帮助医生捕捉到那些偶尔发生的心律失常。
当然,心源性脑卒中的诊断不仅仅关注心脏。头部MRI或CT扫描可以为医生提供关于脑部状况的直观信息,特别是识别脑部缺血的部位或已经发生的脑损伤。
3、血液检查也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可能的脑卒中原因,如感染、炎症或凝血障碍。血液检查可以为医生提供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可能与脑卒中相关的风险因素。
二、心脏疾病与脑卒中的关系
心律失常与脑卒中:特别关注心房颤动:
心律失常简介: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正常电活动出现异常,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律。这些失常可能影响心脏的有效泵血能力,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心房颤动与脑卒中:
心房颤动定义: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心房以不同步的方式跳动,导致心脏的有效泵血功能下降。
为什么增加脑卒中风险:在心房颤动中,由于心房不同步跳动,可能在心房内形成血栓,特别是左心耳处。如果这些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大脑,就会造成脑卒中。
风险评估:CHADS2和CHA2DS2-VASc是两种评估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风险的评分系统。根据评分高低,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抗凝药物。
心脏瓣膜疾病与脑卒中的联系:
瓣膜疾病定义:心脏瓣膜疾病涉及心脏的四个瓣膜(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的功能或结构异常。
脑卒中的风险:瓣膜疾病,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和人工瓣膜置换,可能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因为它们可以导致血流紊乱或血栓形成,随后可能引发脑卒中。
心脏结构异常与脑卒中风险:
心脏结构异常的类型:包括先天性心脏疾病、心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
与脑卒中的联系:某些心脏结构异常可能导致血液从右心直接流入左心,绕过肺部循环(称为右-左分流)。如果存在血栓或气泡,它们可能直接进入全身循环并到达大脑,导致脑卒中。
预防与治疗:对于存在结构异常的患者,尤其是那些已知有右-左分流的患者,医生可能建议采取手术或其他干预措施修复这些异常,以减少脑卒中的风险。
三、预防心源性脑卒中的方法
定期的心电图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电图(ECG):
目的:心电图能够捕捉和记录心脏的电活动,从而检测各种心律失常。
重要性:由于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是心源性脑卒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因此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非常重要。
频率与人群:对于已知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ECG检查。高风险群体,如老年人或有心脏疾病家族史的人,也应定期进行检查。
超声心动图:
目的:通过超声波技术检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重要性:可以识别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病变、心腔中的血栓等潜在问题。
频率与人群:对于已知的心脏疾病或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此外,当心电图显示异常或有新的心脏症状出现时,也应考虑进行此检查。
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与干预措施: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等,可以减少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
心律调节药物: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等,可以帮助控制心律失常。
干预措施:例如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可以通过消除异常的心脏电路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心脏疾病的管理:
健康饮食:平衡的饮食,限制钠和饱和脂肪的摄入,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有助于降低心脏疾病和脑卒中的风险。
定期运动:如步行、游泳和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可以帮助降低高血压、控制体重并增强心脏健康。
控制体重:维持一个健康的体重可以减少心脏的负担,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
戒烟与限酒:烟草和过量酒精都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等慢性疾病。
四、心源性脑卒中的治疗与康复
早期识别与及时的治疗:
FAST原则:脸部歪斜(Face)、手臂下垂(Arms)、语言困难(Speech)和及时呼救(Time)是脑卒中的常见警示信号。早期识别并及时求医至关重要。
溶栓治疗:对于心源性脑卒中的患者,如果在卒中发病后的金窗期内(通常为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可以帮助恢复脑部的血流,减少脑损伤。
机械取栓:使用特殊的设备从脑中直接取出血栓,对于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尤为有益。
长期的抗凝治疗与风险管理:
抗凝药物:例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等,用于防止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患者再次形成血栓和发生脑卒中。
定期监测: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其抗凝状态,以确保药物处于安全和有效的水平。
控制其他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等都需要适当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以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康复方法与生活质量的提高:
物理治疗: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能力,改善平衡和协调。
言语治疗:针对那些在脑卒中后出现说话和吞咽困难的患者。
职业治疗: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澡和做饭等。
心理支持:脑卒中可能会导致情绪和认知变化,心理治疗和支持团体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庭应对这些变化。
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脑卒中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脑卒中作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情感负担。心源性脑卒中只是其中的一种,但它提醒我们,对于脑卒中的预防,不能只盯着大脑,更要关注“心”的健康。只有完全地理解疾病的来源,采取综合性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我们才能有效地避免脑卒中给我们带来的威胁,保障生活的美好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