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外星生命的第一站——或是地球生命的‘分身’?
金星生命:地球的星际移民
“如果某处存在生命,但它实际是从地球转移而来——只因地球本身已存在生命,该如何解释?”
当您通过我们网站链接购物,根据相关规则,我们会赚取手续费。
2011年12月8日,欧洲航天局金星快车探测器上的金星监测相机(VMC)拍摄到金星云层伪色图像。
(图片来源:欧洲航天局/MPS/德国航天局/国际开发协会)
小行星撞击行星时,至少会产生一个明确的结果:撞击残留物。其中最显眼的部分通常是壮观的撞击坑,但还有第二个组成部分——「喷出物」(ejecta),即撞击时从地表溅射出的物质。当我们思考这些喷出物颗粒的去向时,问题变得耐人寻味。
它们能飞多远?10英里(16公里)?100英里(160公里)?甚至1000英里(1600公里)?考虑到这些颗粒的微小尺寸,这些可能性并非天方夜谭。但是否存在极限?或许有,但一些科学家认为,在触及极限前,这些颗粒可能抵达难以想象的远方——比如另一颗行星。更引人注目的是,有研究团队正在探索喷出物可能携带的物质。
例如,地球喷出物可能携带地球生命。
“我们试图计算从地球到达金星的质量,以及这些质量能携带多少细胞,”该研究第一作者、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球与太空探索学院研究员Emma Guinan在2024年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议上对Space.com表示,”如果金星存在生命,是否可能源自地球已有生命的转移?」金星“失踪”的巨型撞击坑可能隐藏在众目睽睽之下。
外星生命需要行星才能生存吗?科学家提出了耐人寻味的可能性
理论框架
Guinan团队认为:过去数十亿年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可能周期性地将含植物细胞和单细胞生物的地球物质抛入太空。若其中少量细胞能在严酷的太空旅程中存活,则可能抵达金星。若该过程真实发生,这些顽强细胞或仍存在于金星大气层中,甚至可能聚集成团,将我们曾认为地球独有的有机物散布至金星。
“幸运的是,细胞转移时倾向于聚集,”她解释道,“因此会有多个细胞同时被转移,而非单个细胞孤立地抵达金星。”
这一概念被称为”泛种论”(panspermia),即生命在宇宙不同区域间的转移。值得注意的是,该理论并非全新观点——它已被讨论多年,甚至有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可能通过泛种论源自深空。
太空突发新闻、火箭发射最新动态、天象观测指南等尽在其中!
然而,若您疑惑我们为何在此讨论中聚焦金星——尽管从理论而言,正如许多出版物所指出的,泛种论可能在太阳系各处发生——这是因为科学家在这颗琥珀色星球的大气中发现了磷化氢(PH₃,一种磷氢化合物)。
基于现有认知,磷化氢被视作生命存在的潜在标志物。
十亿年间的十亿个细胞
“据计算,约每十亿年有10亿个细胞从地球转移至金星,”Guinan强调,“但这不意味着每年恰好有一个细胞抵达金星,因为产生含细胞喷出物的撞击事件并非规律发生。计算结果仅表明年均约一个细胞可能抵达这颗‘地狱般的行星兄弟’。”
Guinan补充了关键限制条件,“我们并非断言所有细胞均存活,甚至不保证它们能挺过转移过程或适应金星大气——但转移过程确实正在发生。”
Guinan指出,此类转移生命可能存在于金星表面上方28至37英里(45至60公里)的大气层区域。该云层温度、气压等环境参数与地球表面相似,但云层成分(如高浓度硫酸)与地球环境迥异。”该环境与生命的关联性并不显著,她表示,“因此学界普遍质疑:微生物能否在此条件下存活?”
一幅由日出号(Hinode)太阳光学望远镜拍摄的金星图像。在此图像中,金星正开始其横越太阳表面的过程。该行星大气层在金星左上方呈现为纤细的发光边界。(图片来源: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出号卫星)
这使我们进入该传奇篇章的下一步——解答可能为该理论提供支撑的问题。
首先,喷出物颗粒中的这些细胞能否在从地球到金星的转移中存活?太空绝非弱者所能承受——其充满辐射、微陨石及其他未知威胁。但假设部分细胞奇迹般存活,仍需确认它们能否在金星大气中幸存。该大气以高温、高压著称,多数区域堪称地狱(呼应「地狱兄弟」的比喻)。
此外,这些细胞还需在金星大气中成功增殖。“我们首次探测到的地外生命,是否仅是地球生命的星际迁徙?”
Guinan表示,该理论支持者认为,对金星大气进行更多红外成像与光谱分析或可解答这些关键问题,并指出金星探测任务在此问题上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例如,NASA当前正规划两项金星任务——达芬奇(DaVinci)与真理(Veritas)——二者均能解析金星云层的新特征。根据探测结果,人类或将开始思考一个特殊命题:
我们首次探测到的地外生命,是否仅是源自地球的生命?
BY:Monisha Ravisetti
FY: 万琳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