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6旬老太来部队寻当兵儿子,报上名后,政委:您快来司令部

彗星世界美食 2025-02-19 11:09:36

前言:

1947年,一位战士拉着老太太来到了部队之中,指着在场的30多位官兵询问对方说:“您看谁是您的儿子?”

这个话题看似有些生硬,但对于老太太来说,却是这17年来一直在苦苦等待的问题。

只见,她将眼前的士兵一个接一个的扫去,随即将目光停留在一位青年才俊的身上。

“这就是我的儿子。”

老太十分确信的说道,眼中更是闪烁着泪花。

她所说的是陈锡联将军,同时,也是我国国务院副总理,那么他们母子二人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为何小战士要带着老人家前来寻亲呢?

相依为命

抗战的那段时期是中国人民最为困苦的,他们陈家所遭受的打击则显得更加沉重。

为了全家人的温饱,作为一家之主的陈父只好靠着卖力气做苦工来给孩子换衣吃食,可这也加剧了他身上的疾病。

在一次给地主修建房子时,陈父终于不堪其重倒了下去,而他这一死,陈家也彻底失去了顶梁柱。

那时的陈锡联才不过几岁,因为父亲的离世,一家人的生活也是一日不如一日。

迫于无奈,母亲雷敏只好将大女儿送了出去,至于家中的小女儿,也早早的嫁了人,家中只留下了陈锡联和他的二哥。

但即便如此,雷敏还是没有向苦难的生活低头,那段日子里,她伸出双手,拉住两个才刚刚学会走路说话的孩子,敲响了一家又一家的房门。

有时为了讨口饭吃,雷敏足足要在村民的门口家 跪上几个时辰,等到站起来时,膝盖早已被磨出了鲜血。

这些童年的记忆都在陈锡联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母亲骨子里那股坚强的信念,也成为了日后支撑陈锡联从军入伍,抗战到底的信念之一。

在母亲的拉扯之下,陈锡联终于长大成人,为了帮助母亲照顾弟弟,他主动到地主家打起了童工。

可这份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那些封建时期的旧地主,经常会为了节约饭食而故意克扣陈锡联的工资,如此种种,让陈锡联对眼下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也就是在这时,“红军”这两个字传到了陈锡联的耳中,尤其是当他听说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之时,陈锡联心中对于革命的热情更是燃到了顶峰。

从军入伍

1929年,年仅14岁的陈锡联找到了部队,起初并不把这个毛头小子放在眼里,因为他年纪太小,就此踏上战场很有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于是,大家纷纷劝说他回家,可执拗的陈锡联却不肯放弃,死死地拉住部队领导的衣角,软磨硬泡之下,这才留了下来,而后开启了自己的抗战生涯。

这个消息也很快传到了母亲的耳中,1931年,此时陈锡联已经成为了两年的老兵。

这天,他正在跟随部队前往黄安战斗,没想到,半路时,他便遇到了前来送饭的老母亲雷敏。

母子相见,双方眼中都闪满了泪花,不过,眼下战事焦急,陈锡联也不敢久留,反观雷敏,深知战场上枪炮不长眼,对于孩子的担心也然到了顶峰。

不过最终,母子俩谁都没有多说什么,只这样互相看着错身离开。

但谁也没想到,这一分别就是整整17年。

原来,在黄安战役之后,陈锡联便跟随部队进行了转移,反观母亲,在得知这场战斗中死了不少红军时,老母亲则因为担忧听到噩耗,迟迟不敢去打探儿子的消息。

在后来的时间里,陈锡联则是跟随部队一路走南闯北,斩杀敌将,至于雷敏,则是留在了家乡,跟随陈锡联的脚步继续坚持在抗战的第一线,就连自己最小的儿子都被她送上了战场。

1947年,部队终于打了回来,而在黄安县,政委杜义德也想起了陈锡联的老母亲,于是乎便差警卫员前去桃花、高桥一带打探老人家的消息。

也就是在这时,警卫员恰巧遇到了陈锡联的弟弟陈锡礼。

闲聊途中,他从对方口中听到了陈锡联的名字,旋即便和对方确认起身份来。

而在听闻他已经十几年没有见到哥哥陈锡联时,警卫员更是确认了这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随即,他便跟随着对方回到了家中,将老妇人雷敏带到了司令部。

母子相见

那一天,头发花白的雷敏满心激动的来到了司令部,而望着家中的老母亲,从未因战争流过眼泪的陈锡联却忍不住激动起来。

随即只见他猛地冲上前来,抱住了老人家,泪水也如珍珠般滑落。

见这二人如此悲伤,旁边的几个司令于是便打算缓和一下气氛,询问老太太说道:“您看,我们这些人中,谁是您的儿子?”

闻言,雷敏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指了指眼前的男人,颤颤巍巍的说道:“他,他就是我的谱庆。”

谱庆是母亲给陈锡联取的小名,那一声谱庆喊出,也让陈锡联的思绪仿佛拉回到了几十年前。

不过,当时战争仍未结束,母子俩在进行过短暂的叙旧之后,陈锡联便再度又踏上了战场。

后来,当陈锡联功成身就,接受国家封赏之时,他也曾想将母亲接到自己的身边进行养老。

不过,老人家却明白,此刻的陈锡联已今非昔比,身上更是承担着国家交给他的重任,相比较于给自己养老而言,他还是要为武汉的黎民百姓所着想。

最终,老人家并没有同意此事,而是在老家一直寿终正寝。

结语:

在抗战年间,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而若不是有陈锡联这般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存在,恐怕也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

参考资料:

陈锡联.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引用日期2013-07-30]

陈锡联同志生平.人民网.2013-07-30 [引用日期2013-07-30]

陈锡联回忆录/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浙江新华书店网 [引用日期2014-11-6]

纪念陈锡联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中央政府网.2015-01-5 [引用日期2015-01-6]

3 阅读: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