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最早出在1.5亿年前的中生代,被誉为“活化石”。最大可达600公斤以上,是长江中最大的鱼类之一,有“长江鱼王”之称。
如今大家都知道中华鲟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但是历史上中华鲟的分布极广。历史上中华鲟在我国的分布较广,海域北起辽东湾,南到珠江口等地布于日本、韩国和老挝均有分布。
黄河、长江、珠江、闽江和钱塘江中都有发现记录。 然而,它已在黄河、闽江、钱塘江和珠江中灭绝,如今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黄东海沿岸。
中华鲟属于洄游性鱼类,夏秋两季,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域的中华鲟洄游到长江,历经3000多公里,回到金沙江产卵场繁殖。幼鱼长大到15公分左右,又携带它们旅居外海。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
随着长江内水电站的建设,葛洲坝上游地区产卵场消失,以及滥捕滥捞,葛洲坝建成后的几年,由于洄游通道堵塞,产卵期的成年巨型中华鲟聚集在水坝下被大规模捕捞,进入菜市场售卖,然而捕捞量最大的是在长江口的崇明,这几年不知道有多少中华鲟被捕捞。
从而导致成年中华鲟个体急剧下降,研究表明:在20世纪70年代,成年中华鲟估计有1万尾左右,然而到了2005-2007年统计,产卵期的成年中华鲟只有200余尾。
2013葛洲坝截流32年来首次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产卵,至今也没有报道监测到中华鲟产卵期产卵的记录。
我国对于中华鲟的保护工作一直在进行,早在20世纪80年代,长江水产研究所和中华鲟研究所每年各100尾的捕捞名额,2000年后,两家每年加起来也只能捕捞20-30尾。
到了2008年,农业部组织专家论证,估算长江流域被野生繁殖群体不足200尾,野生种群岌岌可危,科研捕捞就此叫停。
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1983年至2007年期间,超过900万尾半成年鱼被放流到长江流域。2007年后放流的更多,2022年4月9日,在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一次性放生23万尾中华鲟苗种,2024年全年放生早已超过100万尾。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3年开始,至今40年的时间,已经放生了中华鲟1500万尾左右,放生了这么多中华鲟,这些鱼去哪了?为什么不见巨型个体?有网友说:“是不是被吃了”?
1、40年间放生了1500万尾中华鲟,它们去哪了?这个问题很好,这些中华鲟只有2个去处,一是留在长江内,放生地点并不是在大海,中华鲟如何在海洋中生存生活,至今还是一个迷。
放生中华鲟的地点很多,可以说在水电站以下城市均有放生,这些幼年中华鲟应该还在长江内生存。因为长江内的钓鱼人挺多,在可以钓鱼的地点,经常有钓鱼人钓获中华鲟,这些中华鲟个头不大,根据自媒体视频发布的视频来看,个体大的也就3-5斤。
二是进入了大海,这些放生的中华鲟有可能通过长江口进入了大海,在没有禁渔之前,崇明岛有渔民捕获到中华鲟报道的记录,这些中华鲟的个体也不大,属于放流的个体。
2、为什么不见巨型个体?从1983年开始,至今已经放生了40年,如今中华鲟产卵场在2014年就没有了成熟中华鲟到来产卵,那么在这40年的时间内,放生的中华鲟有没有巨型个体?
估计是没有的!因为现在的科技很发达,中华鲟人工繁殖肯定会留下基因图谱,如果捕捉到或者误捕中华鲟,只需要进行基因对比,就知道它究竟是野生个体,还是放生的子一代或者子二代,但是至今没有报道。
而中华鲟寿命40年,10年成年,放生了超过1500万尾,为什么没有出现成熟个体?甚至没有出现繁殖个体?这里有一个误区,放流这么多,放流到长江以增加种群,但对野生种群的贡献被认为不到10%,依然没有摆脱濒危的帽子,成熟个体都没有,巨型个体更没有。
3、网友说:“是不是被吃了”?这是网友提出来的疑问,这个提问问的很好,放生这么多中华鲟它们在长江内的种群越来越少,没有恢复的迹象,是不是被吃了?
在没有禁渔之前,有些被渔民误捕的中华鲟,有可能被吃了,但是随着“十年禁渔”以及加强宣传,现在已经没有人不知道中华鲟是保护动物。
就拿最近钓鱼人在自媒体发布的视频来说,钓获的中华鲟生怕它们受伤,在水中就摘钩放生了,这都是保护中华鲟种群的表现,现在已经没有人敢捕专门捞食用这些鱼类。
最后:我国放流中华鲟40年,超1500万尾,这些鱼应该是一部分留在了长江,短时间在长江内生存,适应环境后,慢慢进入了大海,在大海中生长,并不是被吃了,相信随着禁渔的实行,在不远的将来,中华鲟能在长江内自由繁殖,恢复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