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经济波动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下,“稳就业”是民生之基,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随着发展步伐加快,歌尔面临大量的各层次人才需求,2025年全年计划招募5000余人。歌尔还打造分层分类的全面培养提升体系,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并在人才的引进措施、培养机制、保障体系上不断发力,构建了高质量就业的“零距离”通道。
差异化发展通道和个性化成长路径
建立人才培养、选拔、激励、提升机制
刚公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歌尔股份主要业绩指标实现全线增长。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09.54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归母净利润26.65亿元,同比增长144.93%。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下,离不开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今年,歌尔计划招募5000余人,涵盖技师、工程师、高层次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其中2025届高校毕业生计划招募1400人。
歌尔围绕干部、工程师、技师、班组长等核心群体,构建分层分类的培育体系,通过技能评定、职级晋升等机制激发员工内生动力。研发工程师方面,歌尔已拥有各类研发人员12000余名,打造“歌尔之翼”和“精英人才”计划,全球招募高端人才,很多人30岁就成为事业部负责人,成长为高级管理人员;在工程师培养方面,歌尔还与山东大学等多所省内外高校开展智能制造、超精密加工、先进材料、AR/VR关键技术课题合作和人才联合培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助力一大批技师、工艺师快速成长
针对智能制造、精密制造的业务需求,歌尔还开发了产教融合“1+1+1”匠造人才培养模式。“课本上的CNC机加工原理,老师讲完就能上手操作,理论和实践完全打通。”00后加工技师陈永祥回忆道。2019年,他刚进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时,便选择了匠造人才培养模式。大一阶段,他在校学习基础课程。2020年他正式进入歌尔匠造培训中心学习数控技术。通过一年的专业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训,尚在大三的他已经走进歌尔实习,崭露头角。毕业后,他已经能做到独立操作CNC机床,完成复杂工件的加工。近年来他先后被评为“歌尔技术能手”、潍坊市技术能手,并在2024年被潍坊市授予“潍坊市岗位青年能手”称号。如今,24岁的陈永祥有新的身份,就是新一批“歌尔之匠”的培养导师,带领更多的职校学子成为优秀的技术人才。
实施产教融合之前,招来的学生入职后流失率高,企业培养成本居高不下。但现在,在歌尔匠造培训中心的课堂上,80余名歌尔的工程师、技术骨干担任专职讲师,联合开发200余门实用性课程,将岗位技能转化为教学知识点。经过培养,学生的就业意愿强、技术技能熟练,更加积极自信,70%以上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入职歌尔,成为稳定的技能人才来源,实现“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胜任”。
歌尔已联合潍坊职业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等17所高职院校共建特色产业学院,并与曲阜师范大学等6所本科院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培育出专科技能人才4000余人、本科工程技术人才200余人。2023年,歌尔入选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50个典型案例之一。
歌尔将继续深化“五重一基”与“技能照亮前程”协同机制,赋能人才成长之路,打造年轻人喜欢的“幸福工厂”,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就业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 |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作者 | 王佳声
编辑丨李嘉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