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到这一点,我体会到了比赚钱更快乐的事情

槃鹰 2023-03-12 20:33:45

今天读了《十分钟冥想》这本书,古典老师共读会的推荐书目。

在导言部分关于”人们为什么想要冥想“有这么一段话:

他们只想应对人生,只想缓解压力——工作中的压力、个人生活中的压力,以及他们个人心灵中的压力。

他们想要重获童年记忆中的那种率真,重获对生命的感恩。

他们寻找的不是心灵的彻悟,他们要的也不是治疗方法,他们只想知道:

在下班到家后该如何“关掉”自己,夜晚该如何入睡,如何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

如何减少自己的焦虑、悲伤或愤怒,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如何戒掉自己的瘾癖,如何对人生多些洞察。

我完全同意这个说法,作为现代人,太焦虑了,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身为职场人,时刻担心自己的业绩,担心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表现和形象;

担心行业周期的影响,自己会不会失业、工资、奖金有没有,有多少等?

身为父母,焦虑孩子的学业、兴趣培养,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别人的孩子怎么怎么样,我们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时刻不忘和别人比较。

能不能上重点、能不能考上大学,每天被各种期待和要求追着跑;

我要大房子,要开好车,疲于奔命,有时候,真的忘了我是为什么活着?

不知道我的内心、以及我们的孩子的内心想要的真正是什么!

而我总记得自己的童年,那时候的物质条件比现在,不知道差了多少。

我却觉得大部分的时间我都是快乐的,然而现在,更多的时间都是不快乐的。

那时候,只要手上有一颗糖,有几颗瓜子,就能开心一整天。

只要有时间闲暇,就能玩出各种花样,玩弹弓、下河摸鱼、上树摘果子,不亦乐乎!

那时候,父母的工作也简单,出一份力、挣一份工资,不多,但是养家育儿也足够了,生活也有奔头。

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是因为某些原因,让我们失去了体会和洞察快乐生活的能力。

也许是因为消费主义,也许是信息爆炸,也许是因为物欲膨胀不可抑制,总之,是一种普遍的不安宁感。

内心无可安放之处,心神随着自己的各种私心杂念散落了,无法凝聚。

正如《十分钟冥想》的作者所说,人们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释放生活、工作的压力,真正找回自己的童真——那种真切生活的状态。

但是,他们又不愿意出家当和尚,毕竟,那种枯寂的生活不是常人能忍受的。

其实禅宗的六祖慧能说过,人不一定要到寺庙里去出家,去严守清规戒律,以为那才是修行。

其实在家里修行也是一样的,在日用常行中修行。所谓担水砍柴,无非妙道。

扩展开去,事事都很妙,都能从中获得进益,能开悟,照样成佛。

王阳明先生说:

佛说父子累,是逃了父子,说君臣累,是逃了君臣。

所以跑到寺庙里,以为断了一切,其实反而是着了相的,而儒家倡导事君事父,亦是妙道。

做好你该做的工作,该孝敬父母就孝敬父母、该友爱兄弟就友爱兄弟、该照顾妻儿就照顾妻儿,不因为这些事累而去逃避,心安理得地去做。

这一点,和六祖慧能是心意相通的。

我从这故事和道理当中,获益很多。

其实,如何安住当下、保持内心的灵明,这些正是冥想的目标,而冥想是达到自己圆满、幸福人生目标的手段。

《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第一个明字,就是擦亮的意思,第二个明是心,德是心的属性,指善良、邪恶、自私、欲望等。

意思就是要时时擦亮本心,因为我的心被私心给遮蔽了、蒙尘了。

冥想就是去擦试自己本心的方法。

我之前看了一本《正念的奇迹》,一行禅师在书中说了很多正念修行的小故事。

故事简单,非常生活化,但又具有朴素的真理,你能从中获得非常好的启发。

比如:

你应该在洗碗的时候,就是在实实在在的洗碗,体验洗碗的种种感觉,但是不要追随这种感觉(这是我自己的领会)。

也就是说,尽管洗碗有时候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是,也不要为了洗完碗从而快点去喝茶而把洗碗当作一件需要快点完成的任务,

从而在心里生出种种的急切与不耐。

又比如:

所有的时间都是属于我的时间,都是我生命中全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陪妻子的时间,我陪孩子玩的时间、辅导他们写作业的时间,做家务的时间以及工作的时间都是如此。

并不是我做完这些之后,剩下来的那点时间,才是我自己的时间,我才能在这些时间做自己欢喜的事情,比如弹弹琴、读读书、写点文字。

这样的结果,是把自己割裂开来,导致急不可耐地、焦躁地做不是自己时间的事情,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浪费。

正确的做法是,对每一件事情,我都是抱着全然的觉知,以一种郑重的态度去做。

全然的体会当下的感觉,并领会这种生命的奇迹。

通篇都是这种小故事,当然还有冥想或者说禅修的方法。

我照着其中的方法做了几天,我发现我的内心更清静了。

虽然私欲还是会产生,杂念还是会产生,但是我可以更快地觉察到,而不是任由它耗尽自己的心力。

就如同我昨天写的那篇文章,我看到别人赚了很多钱,而且很似乎很容易在赚到了钱。

我就起了私心杂念——我也想,嫉妒、羡慕。

我不能控制自己不起这种杂念(而我确实也想要更富足),但是我能把自己拉回来,对自己说:”你还没有为他人提供足够多的价值,你的能力也不强,所以,先修炼好自己。“

同时,这种很强的执念(想要财富自由)也会变得更淡一些,有了一种”即便将来没有达到“,但此刻我已很富足、满意,无悔的心态。

但行好事,不问前程。

把自己拉回到“本心”明亮的状态,就可以安心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了。

事实上,领悟到这一点,我体会到了比赚到钱更快乐的事情。

以前,有人说:”我做某某事情,不仅仅只是为了钱。“ 我常常是半信半疑的,现在,我更愿意相信了。

基于以上种种,我还会继续尝试冥想,每天早上10~15分钟,这个是固定例程。

同时,在工作、生活、日用常行中,时时体会。

如果有新的发现,再来和你分享。

今天是日更第260/365天,早起阅读写作第145天,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相信日更是一种态度。

1 阅读:12
评论列表
  • 2023-03-14 03:04

    专注每一个此刻的本心,行所当行,乐便在其中,智慧与安静便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