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抗虫,信息素诱捕器布置,生态果园项目,益虫保护别误伤

拾穗者说 2025-02-18 15:47:22

月季抗虫,信息素诱捕器布置,生态果园项目,益虫保护别误伤

月季,作为花中皇后,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种植。它色彩丰富多样,有热烈的红色、清新的粉色、淡雅的白色等。而且月季的花型也各有特色,有的花朵层层叠叠像精致的舞裙,有的则小巧玲珑如同精致的小喇叭。月季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在不同的地域、地形和地貌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从华北平原的阳光充足之处,到南方山区的阴凉角落,只要条件合适,月季都能生长。

在种植月季的场所中,居家花园是很常见的一种。很多人喜欢在自家院子里种上几株月季,看着它开花,心里就满是欢喜。不过,月季在生长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其中虫害就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痛点。像有的网友说,自己在阳台种的那盆月季,没几天就发现有蚜虫在上面,嫩绿的叶子被蚜虫吸食得皱巴巴的,花朵也开得不好看了。

在应对月季虫害的时候,有不少人会想到用一些化学农药。比如说在华北的一个小乡村,有小李种植月季已经有好几年了。一开始,只要看到月季上有虫子,他就会背着他那瓶老式的农药喷雾器,背上背着,在月季丛中穿梭喷洒农药。刚开始的时候,效果倒是挺好的,虫子似乎一下子少了很多。但是时间久了,就发现不对劲了。他发现月季的生长变得很缓慢,花朵也不如以前那么艳丽了,而且那些虫子似乎还产生了耐药性,又重新多了起来。这就是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带来的弊端。

而信息素诱捕器在月季抗虫方面就很值得一说。这个东西啊,主要是利用昆虫自身的信息素来吸引害虫,然后用特殊的方式把害虫捕捉起来。就像一个小陷阱一样。比如说,在华南的一个生态果园项目里,那里有一大片月季种植区。果农们一开始也被虫灾搞得焦头烂额。后来听说了信息素诱捕器这个东西,就开始试用。刚开始用的话,可能效果不是那么明显,大概要在一个月左右才能看到比较显著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注意信息素诱捕器的布置。

在布置信息素诱捕器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月季的种植密度来确定位置。如果是地形比较开阔的平原地区的月季种植园,诱捕器的间距可以适当大一点,可能在15米左右布置一个。但要是是在山区那种地形比较复杂,月季株距也比较小的地方,可能5 - 7米就要布置一个。而且,不同地区由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虫子的活跃时间也不一样。像在北方很多地方的冬季,虫子基本都不怎么活动了,这个时候就不需要频繁检查诱捕器。但在南方,一年很多个月都有虫子活动的可能,就要经常关注诱捕器的情况。

这里要提一下益虫保护的问题。在果园里,有好多益虫对月季生长也有帮助。像捕食性瓢虫,它最喜欢吃蚜虫了。如果在布置信息素诱捕器的时候不注意,很可能会误伤到这些益虫。在昌平,有个草莓种植户王师傅给我讲过他的经历。他本来也想用信息素诱捕器来防治草莓上的害虫,结果就有不少益虫被误抓了。后来他调整了诱捕器的设置,比如调整了引诱的信息素种类或者放置的时间,尽量避免在益虫活跃的高峰期去使用诱捕器,这样就保护了益虫。

那除了月季,我们再来说说其他绿植。比如说薰衣草,这可是一种很有特点的植物。它有着独特的香味,而且这种香味有驱虫的作用。不过薰衣草也有很多品种,像英国狭叶薰衣草就是比较常见的品种,它的叶子比较细长,花多为蓝紫色。还有鼠尾草,和薰衣草有点像,有时候大家会搞混。鼠尾草的花朵颜色更多样,除了蓝色紫色,还有红色等多种颜色。它在生态果园中的作用也和薰衣草不太一样。薰衣草主要是通过香味驱虫,而鼠尾草可以吸引一些传粉昆虫,增加果园的授粉率。

再比如薄荷,薄荷在居家小院或者阳台上种的人都不少。它有一股清凉的味道,昆虫一般不太喜欢靠近。而且薄荷繁殖能力很强,只要给它一点阳光和水分,它就能长得很好。但是薄荷如果长在果园里,也要注意管理。因为如果不管它,它可能会长得很疯狂,占据太多的空间,影响其他作物的生长。

我们再回到月季抗虫的话题。在家庭种植月季的时候,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凭经验。比如像我身边的一个朋友,他的妈妈在家里小花园种了很多月季。这位阿姨没有什么专业的知识,就靠着自己这么多年的种植经验。她发现如果看到叶子上有虫洞,就会用一种自制的药水,用大蒜、辣椒和一些水混在一起,然后灌到月季的根部。这个方法在一些小规模的家庭种植中确实还挺有效的,但是要从大规模的生态果园角度看,肯定是不太合适的。

在布置信息素诱捕器的时候,不同品种的月季抗虫能力也有差异。比如切花月季,因为它主要是用来做切花的,种植密度比较大,而且对花朵的品质要求很高,所以它的虫害问题就比较严重。相对来说,普通的庭院月季,因为种植环境可能更自然一些,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可能会强一点。所以在布置诱捕器的时候,针对不同的月季品种也要有不同的策略。

就像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山区,那里有很多传统的月季种植园。当地的果农用的是一些土办法和信息素诱捕器相结合的方式。他们先会用一些草木灰撒在月季周围,这种古老的土办法可以防止一些害虫靠近,然后再布置信息素诱捕器。这样做既利用了传统的经验,又结合了现代的技术,效果很不错。

在信息素诱捕器的选择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市场上有很多种,价格也有很大差异。有的便宜的信息素诱捕器可能制作工艺不太好,吸引虫子的效果就不好。而且不同的信息素诱捕器针对的害虫种类也不一样。有些是专门针对蚜虫的,有些是针对蓟马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要根据果园里主要害虫的种类来确定。

从时间上看,在春季,月季开始萌发新芽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害虫开始活跃的初期。这个时候如果提前做好防虫措施,设置好信息素诱捕器,对整个生长季的虫害防治是非常有好处的。大概在3天左右就要检查一次诱捕器的情况,看看有没有虫子被捕捉到,有没有诱捕液不足的情况。

到了夏季,天气炎热,虫子繁殖得更快。在南方一些高温地区,可能7天就需要对诱捕器进行调整和维护,清洗诱捕器,更换诱捕液。因为高温可能会让诱捕液挥发得更快,而且高温也会影响诱捕器的粘性。

秋季的时候,随着气温的降低,害虫的活动也会慢慢减弱。这个时候大概一个月检查一次诱捕器就可以了。这时候也要关注月季的落叶情况,落叶可能会掩盖害虫或者影响诱捕器的布置。

冬季,在北方寒冷地区,很多害虫都会进入休眠状态。但是如果是在南方比较温暖的果园,依然要关注害虫的动态,不过检查的频率可以降低到2 - 3个月一次。

除了这些,我们在生态果园里还可以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虫害。比如蜘蛛,蜘蛛是月季害虫的天敌之一。在一些生态环境较好的果园里,蜘蛛的数量比较多,它们会在月季丛中织网,把害虫捕捉到网里。但是如果过多地使用化学药剂,就会杀死蜘蛛这些有益的生物。

还有食蚜蝇,食蚜蝇的幼虫也非常喜欢吃蚜虫。在布置信息素诱捕器的时候,如果能把诱捕的范围控制在只针对特定害虫,就能够保护好食蚜蝇这些益虫。

在信息素诱捕器的布置过程中,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和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在大城市的一些屋顶花园或者阳台花园,我们要考虑美观性。如果是布置得很丑陋的诱捕器,可能会影响整个花园的美观。所以在选择诱捕器的时候,也要考虑它的形状、颜色等因素。

在一些大型的商业生态果园里,他们为了吸引游客,会把月季种植区设计得非常漂亮,有各种各样的造型。这时候信息素诱捕器就像一个个小小的装饰品一样。但是即使是这样,也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不能因为美观就忽略了它的重要功能。

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对月季的生长和抗虫能力也有影响。比如说在东北的黑土地上种的月季,土壤肥沃,矿物质含量高,月季长得比较茁壮,可能抗虫能力也会强一些。而在一些盐碱地种植月季,就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同时也要更关注害虫的问题。

在生态果园项目里,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打造一个生态平衡的环境。所以不能只看到害虫就一味地去消灭。就像对待月季的虫害,我们既要通过信息素诱捕器等方法防治害虫,又要保护好益虫。而且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观察和调整。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要在一个新的生态果园里种植月季,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构建一个完善的抗虫体系呢?是优先考虑传统的生态防治方法,还是更倾向于现代的信息素诱捕技术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