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被批判降职后,性格未改,七十年代又做了两件令人叹服的事

史源历史专栏 2023-08-06 09:19:38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4159期。粟裕大将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军事谋划和决断能力高超,其指挥战绩在人民军队的一众将帅中尤为突出。“专才”往往也有着自己的短板,在为人处世的技巧方面,粟司令或许存在些许欠缺。这一特点伴随大将一生,即便1958年遭到批判降职后,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善”。但“一以贯之”的真性情,又何尝不是一种珍贵的优点呢?

其实单纯从脾气来看,粟裕为人很温和,工作中基本不对下属发火。但大将骨子里有股犟劲:解放战争期间他就多次与军委互发电报,“辩论”1948年是否出兵过长江牵制蒋军的问题,最终竟将毛主席都说服了,改变原有的过江决策。粟裕之“犟”,可见一斑。1958年他因为极端个人主义问题遭受错误批判,被免去总参谋长职务,此后长时间在军事科学院工作,相当于脱离了军队中枢。虽然受到打击,但生涯中的变故却很难改变粟裕的品性。

进入七十年代,我国政坛发生几次变化,关键节点上粟裕有过两次惊人之举,都不是常人能做出的。第一次是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全国掀起批林热潮。粟裕所在的军事科学院也不例外,被要求组织会议,从军事角度进行批判。粟裕提前看了议程,感到非常不合理:根据上级安排,会上要重点批一下“短促突击”战术。

粟裕却不同意。他认为战术本身没有好坏,而是要看在什么条件下运用。之所以“短促突击”在1971年被单独点了出来,是因为红军时期林帅曾写文章支持过这一“洋理论”,当时中央红军里很多同志是不太赞成的,引发过争议。粟裕摇了摇头,若政治因素取代了战术合理性,为了批判而批判,是他不能认同的。粟裕虽然政治立场很坚定,但却一字一句地告诉秘书:不能人死了,连军事战术也跟着错了吧?这个会议我不发言了。

第二件事发生在1977年。华国锋同志此前有重大贡献,并担任了中共中央主席、军委主席等要职。毛主席生前便指定他为“接班人”,十分信任并看好华国锋;伟人去世后在叶帅等人的辅助下,华国锋同志声望很高。唯独军队层面,因为华国锋战争年代资历较浅,宣传部门一直在想方设法树立他的军内权威,此事也涉及到了军事科学院。

军科主要就是研究军事的,对于战史、军史有很高的发言权。粟裕已担任军科第一政委,他接到相关部门的要求,安排一篇“从历史角度肯定华国锋军队领袖地位”的文章。当时华主席已经是党政军“一把手”,但粟裕却不同意搞这样的材料。粟裕对工作人员讲:不能写这种文章,军队的老同志会信服吗?树立不了权威的。过去十年,我们的教训还少吗?在粟裕的逆风坚持下,此事最终作罢。

上面这两件事,粟裕的做法在时代背景下都有一定风险,但他并不在乎,坚持是实事求是地处理具体问题,很难得。而“实事求是”,正是毛主席思想里最核心的内容之一。1994年12月,也就是粟裕大将病逝十年之后,终于获得了平反,组织摘掉粟裕头上的“极端个人主义”帽子,一代“战神”恢复了应有的名誉。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0 阅读:3366
评论列表
  • 2023-08-21 21:48

    此文章写得不错!

  • 2023-08-07 12:38

    战神就是战神,顶天立地的男人

  • 2023-08-13 00:05

    粟裕和林彪在1958年批粟后来往交集比较多,林彪也是少数几个与粟裕有来有往的高级别干部。

  • 老徐 13
    2023-08-25 19:35

    实事求是,刚正不阿,粟裕将军虽历经磨难,但秉性难移,向粟裕将军致敬!

  • 2023-08-16 23:45

    两个战神惺惺相惜

史源历史专栏

简介:带您遨游文史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