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神,这一在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家居守护神,尊称为“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通俗称谓包括灶君、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以及灶王等,在北方地区更被亲切地唤作“灶王爷”。
据传其本名为张单,字子郭,长得像个美女,常穿黄色衣裳,散发飘逸,能从锅灶之中显现,人们若呼唤其名,可消灾避祸;反之,不知者遭遇则可能导致不幸。
关于灶神张单的来历,有一个流传颇广的故事。他原本是一位负心之人,休弃原配再娶新妇,不料新妻懒惰且挥霍无度,最终落得家道衰败离散。悔恨交加的张单在回忆起前妻种种美德后羞愧难当,遂投身灶火而亡,由此化身为灶神。
各地祭灶风俗各异,但都充满了丰富的象征意味与祈福意涵。有些地方将祭灶仪式分为两天进行:二十三日夜以鸡鸭鱼肉及美酒佳肴“祭荤灶”,旨在通过丰盛的供品使灶神酒足饭饱,甚至达到烂醉的程度,以防其上天庭时说出对人间不利的话语;二十四日晚则是“祭素灶”,以水果、花生、瓜子、金针、香菇、木耳、百合和点心等素食供奉,尤其少不了寓意封口的糖瓜,此为防止灶神因贪食醉酒而在天帝面前胡言乱语。灶神信仰的历史源远流长,早期可追溯至人们对火的自然崇拜阶段。
早在秦代以前,祭灶就已经成为国家祀典中的“七祀”之一。到了汉代,祭灶进一步纳入了大夫阶层的“五祀”祭祀体系,并且灶神的形象逐渐人格化,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太平御览》卷一八六引《淮南万毕术》记载:“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郑玄注解《礼记·记法》亦提及灶神居住人间,专责察查细微过失,向天帝报告人间善恶,可见至少在汉代,灶神已成为监察人间行为,向上呈报人间过错的神祇。
综上所述,灶神这一家居守护神的角色,既反映了古人对火的敬畏与依赖,又体现了社会道德伦理的监督功能,历经时代变迁,其形象与职能融入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民间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