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后,越来越讨厌老大”,宝妈吐露心声,引发许多妈妈共鸣

悠悠麻麻 2025-04-18 10:11:22
那些说不出口的疲惫

生完二胎后,我发现自己对大宝的态度在悄悄变化。

从前他会抱着我的腿撒娇说“妈妈最爱我”,我会笑着答应;

现在他同样的话脱口而出,我却烦躁地打断:“别闹了,弟弟还在睡觉!”

直到那天,大宝突然问我:“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我愣在原地,眼眶发红。

那一刻我才惊觉,自己正在用疲惫和焦虑,把对孩子的爱稀释成碎片。

许多妈妈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凌晨三点,刚哄睡二宝,大宝又因为作业没写完躲在被窝里哭;

●饭桌上,大宝抱怨“妈妈总偏心弟弟”,而你正手忙脚乱地给二宝擦嘴角的奶渍;

●超市购物时,大宝突然推倒弟弟的玩具车,你气得吼出“你是不是讨厌妈妈”的话,可转身又心疼他眼里的委屈……

这些瞬间像一根根细针,扎在妈妈们的心上。我们不是不爱老大了,而是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却找不到出口。

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

1.从“全身心投入”到“分身乏术”生完老大时,我可以整天陪他搭积木、读绘本;现在,我连给他倒杯水都要分心看看二宝有没有翻身滚下床。

心理学研究显示,60%的二胎妈妈承认,在二宝出生后,对大宝的关注度下降了30%以上。

2.老大从“唯一”到“被比较”大宝会把二宝的出生视为“夺走父母爱的入侵者”。

他们可能通过“捣乱”“叛逆”来争夺关注——故意弄哭弟弟、拒绝分享玩具,甚至成绩下滑。

但父母往往忽略了,6岁孩子的心理成熟度还无法理解“公平”二字,他们需要的是“被看见”。

3. 焦虑与愧疚的恶性循环我们常在深夜问自己:“我是不是不爱他了?”

这种自我怀疑会转化为对孩子的严厉,而孩子因“被冷落”产生自卑或攻击性行为,形成“越讨厌越愧疚,越愧疚越失控”的循环。

二、让爱“不偏不倚”的6个秘密

1:每天15分钟“专属时间”哪怕只是睡前10分钟的亲子阅读,或周末带他去公园玩一次跷跷板。

关键在于“全身心投入”——放下手机,用眼神和语言告诉他:“此刻只有你。”

2:让大宝成为“家庭小帮手”让孩子参与照顾弟弟,比如递奶瓶、整理玩具。

同时,用具体表扬强化他的责任感:“今天你帮妈妈拿尿不湿,真像个小超人!”

3:别怕和孩子说“我累了,但爱你”当情绪濒临崩溃时,可以对大宝说:“妈妈现在有点累,但你知道吗?你小时候妈妈也这样抱过你。”

这样既避免了指责,又传递了“爱是稳定的”信号。

4:爸爸的参与是“情感缓冲带”研究显示,父亲在育儿中投入的时间每增加1小时,孩子的情绪问题减少15%。

爸爸可以负责接送大宝上下学、辅导作业,减轻妈妈压力的同时,也让大宝感受到“家庭爱的多样性”。

三、爱是流动的,不是静态的

生二胎后对大宝的“情感波动”并非道德失败,而是育儿路上的必经阵痛。

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用智慧化解矛盾,让两个孩子都感受到“被爱的确定性”。

记住:

大宝需要的不是“完美妈妈”,而是“被看见的孩子”;

二宝的出生不是终点,而是全家学习“爱的平衡术”的起点。

当疲惫时,请对自己说:“我正在努力,这就够了。”因为爱的表达,从来不需要“非此即彼”,而是“在有限中创造无限”。

0 阅读:17

悠悠麻麻

简介:专注于母婴经验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