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含情,诗有意。6首萋萋芳草诗词,诉尽人生相思之意,感人肺腑

香巧浏览文化 2024-11-09 03:27:09

01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诗的开头借着景色的铺陈,引发妇人触景生情,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

妇人思绪的绵绵是由青草的绵延不绝引起的。由于路途的遥远,思念也是徒然的,只好在梦中求得相会。

梦里,见到他在我的身旁,欣喜万分,可是一觉醒来,他仍在他乡,心里难过的只好伏枕而哭。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飘泊不能见到。然而在梦中实现的愿望,醒过来后又是遥远的空间隔绝,依旧是“他乡各异县”,彼此无法相见,伤感可想而知。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枯桑无叶可落,但知天风之大小;海水经冬不冻,仍知天气之温寒。以此比喻夫妇久别,心知其苦。

同乡的游子们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这是第二段,暗示远方的人也能了解,而邻居却只顾沉浸在家庭的欢乐中,不肯为她捎个信。

在这一段中,运用了起兴和对比的手法,写女子独守家门,表现其孤独凄凉的感情。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状木盒。古人写信用绢帛或木板,其长度不过一尺,故称“尺素”或“尺牍”。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有尺把长用素帛写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

从思念写到收到书信,从痛苦绝望写到惊喜激动再写到失望平静,情绪没有产生剧烈的波动,这种相思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即便是那个被相思的对象也是不能完全的感同身受的。

在那个时代,战乱与动荡造成的家人离散很多时候是不可避免的,天灾与人祸的两相作用让底层的民众不得不面对分离。

在这样的不得已下,即便思念是让人绝望难以承受的,但日子总要过下去。“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这样简单的几句真切的关怀也就足够感动了。

爱情,并不只是靠甜言蜜语的海誓山盟,一天三餐的烹炸煎煮里都是爱,即便这封盼了很久才盼到的书信真的只有这两行字,好好煮饭,好好吃饭,养好身体,也足够给予女主人公坚持的希望,因为这才是有香有色有味的生活滋味啊。

02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你就要离开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通往金陵的驿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渐渐地向西飘去。长江两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脚步,青青的绿草也在为你送行。

李判官即将要辞别家人与亲朋好友,不远万里到润州去从事军务。

因为古代交通工具极不发达,即使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也无非是北人骑马南人乘船而已。

所以古代的分别往往不是意味着“西出阳关无故人”,便是意味着“人生不相见,动辄参与商”了。

更何况李判官这次是到山重水阻的润州去“事鼓鼙”。诗人一再说明行人所去之地的遥远,这里又进一步暗寓着诗人为行人命运未卜而深深忧虑。

“江春不肯留行客”一方面点出了这次送别的时间是春天,另一方面诗人又移情于物,抱怨那逝者如斯的江水和一年一度的春花为什么不愿意挽留远行客。

“草色青青送马蹄”,化用了上面提到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的意境,同时也是诗人与行者难舍难分的送行场面的真实写照。两位友人并驾驱马,踏着河畔青草缓缓前行。

全文句句、字字都倾注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忧虑与担心,以春天春草“不肯留”草色青青的催促行客动身,实则也是写了送别之人内心的不舍,无情的反衬出送别者与离别者的愁肠百结。

朋友啊,十八相送,若无留恋,何来相催。

0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时年只有十六岁的白居易一诗成名,最后他带着着这篇名作敲开了顾况的大门,得到了他的认可,从此名声大噪。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离离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来而又不着痕迹。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此诗写出了“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还写出了新意。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这里的“枯至荣”,与作“荣至枯”就大不一样。就像是屡败屡战,与屡战屡败有妙曲同工之处,这里是一种生命的状态。

如果青草由“荣至枯”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后面三、四的好句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正是对“枯荣”二字的生动诠释,从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象的画面。

古原草之所以独特,便在于它那顽强的生命力,即便遭遇野火的肆虐,只要根须尚存,便能在春风的吹拂下重新焕发生机。

作者巧妙地选择了“野火烧不尽”这一表述,而非“斩不尽锄不绝”,以此营造了一种悲壮而震撼人心的意境。

野火熊熊,似乎能将一切化为灰烬,但正是这样的毁灭,才更能凸显出野草那从灰烬中重生的顽强与坚韧。

烈火虽猛,却奈何不了那深埋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便以惊人的速度重新覆盖大地,仿佛在宣告着生命的胜利。

这“离离原上草”,就像是绿色的旗帜,迎风招展,彰显着生命的力量。而“春风吹又生”一句,语言朴实却力量感十足,“又生”二字虽简,却蕴含了无尽的深意。

如果说前两句聚焦于“古原草”的“草”之生命力,那么接下来的五、六句则巧妙地将视线从“草”转向“古原”,进而引出“送别”的主题,这一转折堪称匠心独运。

“远芳”与“晴翠”皆为草之描绘,但较之于“原上草”,它们所呈现出的意象更为细腻、生动。那“远”的芳香,仿佛可以嗅到古原上弥漫的清香;

站在城楼上,你会看到绿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秀美之景。看着那些野草蔓延、扩展的态势,生命有着不可名状的张力。

作者并非仅仅为描绘“古原”而写古原,他巧妙地构建了一个送别的典型场景:在这春回大地、芳草萋萋的古原上,送别之情更显深沉与诗意。

“王孙”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游子,也不是指谁,而是代指那些即将离别的人。

王维的诗句就频繁出现王孙二字,“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孙的意象挺奇妙,任你指谁,都可以用得出神入化。

白乐天笔下所抒,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深情,也有对朋友,对前途,对未来的路有着豪迈,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有无限美好的信念和追求。

好朋友,不见得一定要在饭局上推杯换盏,祝福朋友,暗暗里,也会有着情意深长而又悠然不尽的含蓄美。

04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唐·温庭筠《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婉约词最擅长描述的不是深情相拥,而是痛定思痛。一首“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抚今天思昔,回首往事的词。

柳丝袅娜,正是暮春时节,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忆着远方的离人。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并且在明月朗照之下,景象非常清幽。

春风沉醉,这应是春情生发的大好辰光,此景是思妇所见,却教她顿生悔恨之情。“春无力”三字描写春柳柔媚,反衬了主人公相思之久且深,暗示思妇的痛苦不堪、心神恍惚而无可奈何的情态。

那日送行场面,萋萋的芳草、萧萧的马鸣,声色的结合,更加加重了离别的氛围。

这应是思妇长久思忆而神魂飘荡中出现的梦境,是思忆当初送别情节在梦境中的再现,此种依依惜别的刹那情景,最是离人梦绕魂牵、永不会忘却的。

罗帐上绣有一双金色的翡翠鸟,芳香的蜡烛融为滴滴的蜡泪。这是一个环境幽美陈设富丽的地方,可“泪”字却已暗示出了女主人公生活中的不幸,而一个“销”字尤见漫漫长夜思妇难眠之孤寂。

春花落,我也跟着凋零,子归啼,你却没有归期。这里不禁又想起了李商隐里的“君问归期未有期”的无可奈何。

以景铺叙,窗外残红飘落、子规啼血,窗内残梦凄迷、哀思绵绵,此句以“花落子规啼”的凄迷景色,映衬人在梦中的痛苦情怀,现实中的寂寞空虚。

但凡世间美好的事物其中都暗藏些少遗憾,思念就是一把锋利的刀和剑,把一颗脆弱而敏感的心刺的千疮百孔。

05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五代十国·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宋太祖扣留在汴京作为人质。

到开宝七年(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弟弟,常常痛哭,因牵挂其弟李从善入宋不得归,触景生情而作。

分别已经很久,春天又过去一半了;目光所触及的景色无不让我柔肠寸断。台阶下飘落的梅花花瓣像白雪一样到处乱飞,刚把满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满了一身。

鸿雁已经飞回来了而弟弟的音信还没有收到,路途这么遥远。想回归的愿望难以实现。心中的离愁别恨像这春天里的野草,无边无际,没有尽头,密密丛丛地繁生着。

春色,在众生眼里都是五彩缤纷,撩人欢欣的景象,但是,对于,对于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眼里,便成了的恼人的春色。

身为一国之君,拥有南方最辽阔最富庶的国土,如今北宋对自己虎视眈眈,不断攻墙掠地,弟弟被掳,这扫不尽的离愁,如那梅花飘落般,拂了一身还满面。

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雁来音讯无凭”是说雁来了,信没来;雁归了,而人未归。

“路遥归梦难成”,从对方难成归梦说起,是深一层的写法。极写离人道途之远,欲归未能。信亦无,梦亦无,剩下的只有情天长恨了。

怀念弟弟的情思比作远连天边的春草,正在不断地繁衍滋生。用了“更行”、“更远”、“还生”三外简短的词句,将复迭和层递等修辞手法交织于一句,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离恨的绵绵不尽,委婉,深沉,余思不尽,就如他自己所说“剪不断理还乱”啊。

06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近代·李叔同《送别》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歌,关于谁谱曲,演奏, 我不确定答案,于是不写。

李叔同曾经是一位绝世才子,集各种才华于一身。中年后的他突然弃绝红尘,遁入空门,过起了一领衲衣,一根藜杖的苦行僧生活,传佛法,甘淡泊,守枯寂。

一首《送别》词将情感从具体的离别场景升华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一首《送别》歌,人说,少年人听到这首歌,会沉醉于它的旋律与节奏。

青年人听到这首歌,能体会到“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甘美与忧愁。

中年人听到这首歌,会感到半生劳苦的无奈以及岁月流逝的无情。

老年人听到这首歌,会想到生命的倏忽与世事的沧桑。

我,每次听这首歌都有难以名状的思绪,那是对生命的留恋与不舍,即便如此,凡夫俗子的我,又是这般无能为力,紧随后,丝丝缕缕空漠的感觉袭上心头。

在城郊十里长亭的古道边,长满了赏心悦目的翠绿花草,向外延伸到天边。晚风拂过柳梢,笛声断断续续,夕阳在重重远山外,缓缓地坠落。

知心朋友大多已不知去向,漂泊各地,天涯海角各一方。就借着一壶粗酿的酒,趁著今夜这短暂的相聚,饮尽所剩的欢乐,今夜告别的梦中一定非常寒冷。

在城郊十里长亭的古道边,长满了赏心悦目的翠绿花草,向外延伸到天边。请问你此去后,何时才会回来?若要回来请别犹豫徘徊啊!

知心朋友大多已不知去向,漂泊各地,天涯海角各一方。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是能够欢聚在一起,但却是离别的时候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联系我立即删除



1 阅读:43

香巧浏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