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刚:从"青歌小王子"到孝子典范

比优特说娱乐 2024-11-12 11:55:24

《父亲》背后的代价:从歌手到孝子的反转人生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

这首歌,唱哭了多少人?2006年的青歌赛舞台上,刘和刚用一首《父亲》唱出了无数游子的心声。这个来自黑龙江农村的男高音,就这样一夜成名。

可谁能想到,当这首歌火遍大江南北时,舆论的风向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写《父亲》的歌手把岳父岳母接进豪宅,亲生父母却在郊区种田?"

"这不是典型的重岳轻亲吗?"

"唱得动情做得绝情啊!"

网上的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可真相真的如此简单吗?

要知道,在《父亲》之后,刘和刚还创作了《儿行千里》《拉着妈妈的手》等多首歌曲,无一不在歌颂父母恩情。

从齐齐哈尔的穷山村到北京的豪宅,刘和刚的人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那个靠全村凑钱才得以求学的穷小子,如今已经是春晚六登台的"青歌王子",更是国家一级演员。

成名之后的刘和刚,第一时间就还清了所有债务,在北京买了房,也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另一半。在外人看来,他的人生可谓圆满。

但是,当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让父母享清福时,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北京的豪宅里,岳父岳母过得舒心惬意,而同样被接来享福的父母却显得格格不入。

什么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安排?

或许,正如他在《父亲》中唱的那样:"儿子大了,您不用牵挂......" 但生活的真相往往比歌词更复杂。

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了刘和刚后来的选择中。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到刘和刚的故事起点,看看这个"重岳轻亲"的表象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无奈与深情。

断指与弯腰:藏在成功背后的血泪故事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刘和刚能上艺校,是整个村子47户人家凑出来的。

那是多少钱?整整7000元!

在上世纪90年代的农村,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刘家靠务农一年才挣300块钱,这7000元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但刘和刚的父母压根就没想过放弃。"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这是他们虽然没什么文化,却始终坚信的道理。

可这笔学费的代价,是刘父用两根手指换来的。

为了还债,刘父在村里开着拖拉机没日没夜地干活。疲惫过度的他一个恍惚,左手小指就被卷了进去。最可气的是,明明还有机会保住手指,可一听说手术费要好几千,刘父立马就怂了。

"锯掉得了,省下手术费给娃上学。"

他找了个老军医,忍着剧痛锯掉了那根手指。谁知道祸不单行,不到一年,右手的小指也因为同样的意外没了。

这些,在艺校读书的刘和刚都不知道。直到放假回家,看到父亲残缺的双手,他才嚎啕大哭。

而母亲的故事,更是让人心酸。

刘和刚从小就是在母亲背上长大的。那根布条背带,不仅连接着母子俩的血肉亲情,也压垮了母亲的腰。

长年累月的重负让母亲患上了腰椎结核。有一天,她直接昏倒在田里,要不是路过的村民及时发现,后果真是不敢想。

可即便到了医院,听说要做手术,母亲却坐不住了:"不做手术!我没事!"

为什么?还不是怕花钱耽误孩子上学。

结果你猜怎么着?这个倔强的农村妇女,硬是用"趴"的方式继续操持家务。因为腰弯不下去,她就跪在地上,整个人趴着生火做饭。

那时候刘和刚放学回家,远远就看见炊烟升起。跑进院子一看,看见的是母亲满脸炭灰,趴在地上的场景。

"娘!我不上学了,我去打工......"

"你要是再说这种话,娘就死给你看!"

就这样,4块钱买的小口琴,变成了母亲教给刘和刚的第一首歌;趴在地上的背影,成了他一生最深的愧疚;父亲断掉的手指,是他永远还不完的债。

这些心酸,这些付出,这些看不见的伤痕,都化作了他后来歌声里最动人的那份真诚。

从农村到艺校:一个贫困少年的逆袭之路

1977年,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一个穷山村里,刘和刚出生了。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他从小就是全家的宝贝疙瘩。

但再宠爱也改变不了家里穷的现实。父母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忙活了整整一年,到手的收入却只有可怜的300元。

在这样的家境下,能让刘和刚去上学已经是父母咬牙拼出来的。

这大概要归功于母亲。虽然家里穷得叮当响,可母亲还是舍得拿出攒了许久的4块钱,给刘和刚买了个小口琴。就是这个小口琴,开启了他的音乐梦想。

命运的转机来得措手不及。

当黑龙江艺校在全省招生的消息传来时,班主任第一个想到了刘和刚。可等父子俩赶到艺校,招生已经结束了。

换做别人可能就打道回府了,但刘父不信这个邪。他带着儿子就守在艺校门口,一守就是好几天。

天无绝人之路!一位来视察的文化局领导注意到了他们。给了刘和刚一个表演的机会。

就这一开口,直接把领导给惊艳到了!

破格录取!这消息让父子俩喜极而泣。可等看到录取通知上那个吓死人的数字——7000元学费时,两人又傻了眼。

"要不我还是不读了吧......"刘和刚话还没说完,就被母亲狠狠地瞪了回去。

你别说,这事儿还真让他们办成了。全村47户人家,你三百我五百,硬是凑齐了这笔钱。从此,刘和刚就成了村里第一个艺校生。

或许正是这份压力,让刘和刚在艺校里拼命用功。因为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梦想,更承载着全村人的期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艺校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刘和刚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音乐梦想。

这些年,有多少人听了《父亲》落泪?可有谁知道,这首歌里的每一个字,都是用刘和刚父母的血泪换来的。

而这个从穷山村里走出来的男孩,终于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这份养育之恩了......

城市vs田野:一个明星歌手的两难抉择

终于,刘和刚熬出头了!

从青歌赛一炮而红,到六登春晚的"青歌王子",再到国家一级演员,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演出邀约像雪花一样飞来,钱也跟流水似的进账。

第一件事,就是还清了所有债务。

第二件事,在北京买了房。

第三件事,把日夜牵挂的父母接到了北京!

"爸,妈,你们以后就在北京享清福,再也不用种地受苦了!"

刘和刚满心欢喜地以为,这下父母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可谁知道,这看似完美的安排,却差点闯了大祸。

北京的生活,对农村老人来说并不是那么美好。

没有熟悉的菜地,没有老朋友串门,整天关在城里的房子里,父母觉得浑身不自在。

这下可把刘和刚吓坏了。

带着父母四处求医问药,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原来,父母在农村时每天干活,运动量大;现在突然闲下来,又整天吃好的,身体反而吃不消了。

"爸,妈,要不咱们回农村?"

"不行!这不是显得你不孝顺吗?"

"那您二老这身体可咋整?"

绞尽脑汁想办法的刘和刚,终于灵光一闪:既然父母喜欢种地,那就在北京郊区买个小院,租块地不就得了?

这一招还真管用!

有了地种,有活干的父母立马焕发了生机。高血压高血脂不治而愈,整个人也变得神采奕奕。

虽说住在郊区,但每逢周末节假日,刘和刚都会带着媳妇孩子来看望。

可就是这样的安排,却被外界误解成了"重岳轻亲"。

是啊,岳父岳母住着豪宅,亲生父母却在郊区种地。这怎么看都像是厚此薄彼。

但你要问刘父刘母,他们反而觉得这是儿子最懂他们的地方。住豪宅?不如给块地!大鱼大肉?不如自己种的菜!

这让我们不禁要问:在这个城乡差异如此之大的时代,什么才是对父母真正的孝顺?

0 阅读:3

比优特说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