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一讲到日本历史,为什么就绕不开“本能寺之变”

游研社 2025-02-23 19:12:27

“烧烤大会又要开幕了!咦,为什么我要说个’又’字昵?”

天正十年六月二日——公元1582年6月21日凌晨,即将登上日本权利巅峰的枭雄织田信长,在其下榻的京都本能寺,遭到了心腹大将明智光秀的突然袭击,最终葬身于熊熊大火之后。

在古今中外的一幕幕权力的游戏中,“让领导先走”的背刺数不甚数。它们的规模,以及对历史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然而,对于老二次元来说,本能寺的这把火,无疑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一票。

本能寺的“星星之火”,早已在流行文化届形成了燎原之势

围绕这个日本古代史上经典谜案的讨论,从战国末期便开始经久不衰,从中诞生了无数的话本、小说和专著。

进入现代,它依然是相关题材影视作品和ACG的必备桥段。且由于近年来信长公“着火”的频率实在过高,被受众戏称为“一年一度的烧烤大会”,早已化身为中日互联网通行的历史梗。

梗使用教学

即将发售的《刺客信条:影》,更是首度为这一事件的电子游戏化解读,引入了“国际化视野”——

男主角黑人武士弥助,将在事变中担任信长的介错人

本能寺之变延续近五个世纪的恒久“魅力”,究竟从何而来?

1

首先,自然是这一历史事件的戏剧性。

先看游戏中的表现——在光荣作品《信长之野望》以及《太阁立志传》中,想要触发本能寺之变剧情,大体需要满足下列复杂条件:(历史和地理双盲者可以直接跳过图片)

大体总结,就是织田家完全控制了当时日本最为富庶的中央区,天皇和朝廷成为了手中玩物。此前最大的挑战者——武田家早已覆灭,实力强劲的德川家成为了自己的忠实盟友,内忧外患全部扫除。

此时旗下的四支强力军团,正在猛攻位于地图边缘位置的军阀势力。明智光秀率领的一万大军大军,则在近畿地区拱卫信长左右。可谓是全攻全守,万无一失。

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计,日本也将在三年内迎来完全统一,然后按照信长原先的构想,演变为一个中央集权式的帝国。

然而来自“中央卫戍司令”的反戈一击,让信长在即将一步登天之际,跌入万丈深渊。

这出就连编剧也写不出来的惊爆一幕,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亦不多见。当然,如果单说影响力——信长的命陨,无非是让战国时代因此延续了三十三年。

1615年的大阪夏之阵,标志着日本战国时代的终结

和改变近代东亚历史进程的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的萨拉热窝事件,还是肯尼迪遇刺案相比,作用仅限于日本国内的本能寺之变,戏剧性再强,其影响力也纯属一场茶壶里的风波。

它真正让人着迷的地方,更多在于背后的神秘色彩。

2

研究日本战国史的最大困难,在于我们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向来没有“二十四史”这种具有全面性与权威性的官方史料作为参照,也缺乏史官这种以中立方式记录历史事件的专业人员。

尤其是充斥着小规模、高频率战争的日本战国时期,所谓的“正史”,只能通过事件参与者们书信和日记,甚至是民间传说,进行碎片化的搜寻解读。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本能寺之变的发生并不偶然,它是信长构想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因为过于超前,而被落后生产关系和旧利益集团反噬的必然结局:

一般认为,织田信长从草莽出身的“大傻瓜”,到即将问鼎东瀛的“天下人”,是其推动的一系列改革的结果——兵农分离,使得织田家的武装力量拥有了一定的职业化特征,从而有效保证了战斗力。

乐座乐市和废除关所两大经济政策,鼓励工商业和劳动力向居城聚拢,有效促进了自由贸易,也给织田家的天下布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撑。

对西方宗教和商人势力的包容态度,还使织田家获得了大量先进火器的支援

信长的改革措施,整体是斩断以武士为代表的旧有既得利益者,同土地的传统联系为突破口。在这个过程中,上至天皇和幕府将军,下旨伊贺众这样的地方武装,甚至包括织田势力内部实力派的利益,都会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简单的讲,这种一意孤行,过程冷酷无情的“革新”玩到最后,包括他的亲儿子,也想干掉他!

1962年剑戟片《忍者》中,信长被当年伊贺忍乱的幸存者消灭于本能寺中

在早年的天下布武阶段,开疆扩土所获的的财富增量,足以掩盖矛盾。然而在乱世即将平定,尤其是信长有意向效仿秦始皇,用大一统代替分封制制度之时,这种结构化矛盾必然被激化,这正是导致本能寺之变的主因。

信长无故流放佐久间信盛和林秀贞两位昔日重臣,没收其所有封地和财富的举动,让手下的实力派们看到了兔死狗烹的下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能寺之变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

正如《太阁立志传》系列中所演绎的那样,如果扮演秀吉走所谓的“正史”路线,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包括自己在内的织田四天王,在创业初期众志成城,在主公身死之后同仇敌忾,一同实现信长的遗志。

《太阁立志传3》隐藏的秀吉反叛剧情

然而,一旦走上了反叛道路,尤其是可以自由选择角色扮演的4、5两作中,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看到对信长更多的怨恨。且其中不少人,都会因为志同道合,而为你的“替天行道”提供助力。

即便“马政经”能够如此清晰的从理论层面,解释本能寺之变的成因。由于诸多细节,尤其是动机的缺失,它依然是日本人心中的千年悬案。

近五个世纪以来,人们讨论的重点,莫过于公元1582年6月20日夜,站在个人命运,乃至战国历史十字路口的明智光秀,为什么会突然向着京都的方向,喊出了那句著名的“台词”——

3

接下来发生的“剧情“,战国影视和ACG爱好者们完全可以倒背如流了:

信长在睡梦中惊醒,在了解敌人身份后的片刻震惊之后,他先弯弓搭箭,然后提枪率领侍卫反抗,最后寡不敌众之后退入内室,在《敦盛》的歌声中葬身火海……

然而,这些被相关题材影视作品无数次公式化演绎,甚至呈现出某种仪式感色彩的桥段,其出处并非来自亲历者的第一手资料,而是距此近一个世纪之后所流行的各种军记小说。

靠它们研究历史,就好比拿《三国演义》来论证曹孟德造铜雀台,就是为了捉尽天下美人妻一样可笑。

就连光秀复读机反复播放的那句——“敌在本能寺”,也要追述到历史学家赖山阳于1826年所作的汉诗

正是因为缺乏干货的支撑,关于本能寺之变的真相,也是众说风云。数个世纪以外,人们提出的假说不下百种。

看花眼也不要紧,我们只需要记得其中的绝大多数,均为“怨恨说”的分支——

光秀在事变前不搞预案,没有实现串联潜在的合作者,就连近臣也不得而知。善后处理更是宛如无头苍蝇,不到两周,便兵败毙命于一群流寇之手……根据这些史实,史学家普遍认为光秀诛杀信长,纯属“激情犯罪”,本因在于他在织田家所积累的怨恨早已突破阈值。

战国迷耳熟能详的“恨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点:

⭕️光秀以自己母亲作为人质,成功劝说丹波八上城城主投降。信长却绕过光秀下令发动进攻,造成光秀母亲被撕票。

⭕️在招待盟友等重要场合,信长多次以办事不力为由当众殴打光秀。

⭕️信长执意攻打和光秀有着亲缘关系的长宗我部家,让从中提供担保的光秀名誉扫地。

⭕️信长下令没收光秀在丹波国的领地,导致其失去了最后的舒适区和基本盘。

……

然而,上述这些“信长虐我千百遍”的切肤之痛,同样来自于江户时期的古早二创。不但没有任何史料支撑,不是孤证,便是自相矛盾。而且但凡有点逻辑,就会发现信长选择让光秀来负责自己的安全,不可能将其“我待主公如初恋”的忠诚,寄希望于自己的PUA技术之上。

(我一进来就看来信长在打光秀”

上述野史之所以流传已久,并且经常被影视和二次元所采用,原因在于它们至少具备一定的艺术真实,且符合大众所能理解的情感逻辑。尤其是以《麒麟来了》这种以光秀为主角的作品,当观众看到主人公被虐到体无完肤,摇摇欲坠,自然很容易与之共情,同情和理解他的极端行为——“换我也反了!”

依赖PPT和文字推动剧情的策略游戏,更习惯通过罗列上述野史来诠释光秀的心路历程

4

除了胯下之辱以外,让一个男人爆发的原因,莫过于夺妻之恨。

同为光荣作品的《决战3》,取消了复杂的内政系统,主打战斗体验。在引入即时元素之后,游戏节奏这么一快,自然就不能像“太阁”系列那样,滚动播放光秀的“八大恨”。于是光荣将光秀的反叛,解释为对信长正妻——浓姬(归蝶)爱而不得后的情杀报复。

这出乱点鸳鸯谱的戏码,同样不是现代游戏编剧的原创,从2006年的大河剧《功名十字路》,一路依然可以追溯到江户时期的地摊文学。

距今四百多年前,就有人杜撰浓姬——即斋藤归蝶的母亲本姓明智。又根据光秀曾经出仕斋藤家的经历,将当时青葱时代发量甚好的他,同当时主公的爱女,设定为青梅竹马的表兄妹。

在成为信长属臣之后,面对成为霸道总裁人妻的归蝶,光秀也只能将爱埋藏在心底,最终因爱生恨,走上了反叛的不归路。

至于电光火石的动作游戏《战国无双》系列,就更容不得这种琼瑶味的感情戏。游戏初代上来就是信长、浓姬、森兰丸和光秀的重口双性四角恋爱。3代的光秀,更是为了避免身为爱侣的四国霸主——长宗我部元亲被信长抓入后宫团,挥师进京拯救爱情。

到了5代,虽说发售前宣传的是信长和光秀的传统CP,可实际上凡是颜值在线的角色,全部双向奔赴于这出男女通吃的狗血剧中。

系列一幕幕不忍直视的辣眼睛场面,不免让人惊呼——“贵圈真乱”。

光荣自己州官放火玩得欢,居然还不许被人家“点灯”。在看到将信长演绎为大魔王的《鬼武者》爆火之后,光荣也沉不住气了。

在《决战3》中,从本能寺死里逃生的信长,在反击战中遭遇老卡捧红的“鬼武者”,会触发一段单挑动画。长着大众脸的明智左马介,被毫无意外地一刀拿下,还收获了“魔王”这样一句吐槽:

“你就是如同鬼一样的武者啊!”

后来老卡在“无双”对标作品——“战国大香蕉”(《战国BASARA》中,也还以颜色。在继续将信长塑造成一副地狱领主模样的同时,也要把光荣试图美化的光秀,弄成一幅死灵术士的派头——这下大家都是同类啦!

不过,咱们喷归喷。抛开“无双”系列的这些宅腐基恶趣味元素,在“各人皆有各人的正义”这种传统日漫中二气氛之下,光荣并没有对事件本身,给出价值观判断。

每代游戏中光秀所发动的,更像是一场由于立场不同所引发的兵谏。在光秀篇的本能寺之变战役下,他常常被弥留之际的信长嘱托,继续开创天下。而在信长篇的逆转之战中,“魔王”则数次接受了光秀用生命完成的告白,从此改变了苛烈的霸道。

这样的处理,让“无双”系列中每次站在本能寺烈焰前的光秀,仿佛是一个殉道者。

《战国无双》系列中的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杀死信长

5

在光荣作品中经常为光秀赋予的“大义”光环,同样可以在江户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找到渊源。那时就有人将本能寺之变的原因,解释为光秀的宏大抱负,这就是“野望”说。

这些故事中的光秀,通常被定义为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式的角色。他被描述为土歧氏名门后裔,血统高贵的光秀,希望通过信长的力量来巩固天皇和幕府的统治,以此捍卫传统。在发现自己的努力纯属助纣为虐,只能换来生灵涂炭之后,愤尔只身讨逆。

然而,由于这种说法致命的逻辑性缺陷,和人们对光秀根深蒂固的“反贼”影响,这种说法长期以来并不受待见。

日本龟冈地区每年5月3日举行的光秀祭活动,在被“野望说”洗白前,开展这样的活动是难以想象的

一直到二战结束之后,光秀才等到了“洗白”的机会。

无条件投降后的日本,经过美国的全方位改造,尤其是天皇被去神格化之后,“忠君”被彻底隔绝在了主流思想之外。1951年,历史巨匠高柳光寿在传统“野望说”基础上,提出的“大义说”,即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并不是源于一己私利,而是出于宏大的抱负。

随着五、六十年代日本国民思想的解放,以及剑戟片的流行,高柳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迅速得到了来自学术界和文艺界的广泛支持,一度同桑田忠亲所秉承的传统“怨恨说”分庭抗礼。

高柳光寿Vs桑田忠亲

说到底,这种全新的解释,也可以被视为是“怨恨说”的变种。它相当于将公正、博爱、和谐等等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强行植入明智光秀的主观世界,用“正义”来替换个人利益,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担当,代替走投无路之后的铤而走险,从而赋予本能寺之变以不容置疑的正当性。

然而,“大义说”毕竟有空喊口号之嫌,不适合表现人物成长弧线。

一般情况下,只有剧情相对简单,正邪二元对立的动作游戏,才偏爱通盘采用“大义说”。像前面提及的光荣不满《鬼武者》系列丑化信长形象,可等到他们和“脱裤魔”合并,一起搞货真价实的ACT,照样也要为信长架起人人喊打的“魔王”人设:

《仁王2》中将织田家的坐大,解释为信长在秀吉这个老阴谋家的挑唆下滥用灵石,通过妖力荡平天下。

而在游戏中万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光秀看来,其他大名为了抗衡信长,必然也要如法炮制,最终让天下沦为妖怪横行的地狱。为此,他挥军本能寺,已经不限于一朵白莲花的义举,仿佛一位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先驱。

光秀在ACG中难得一见的写实向人设,《仁王2》中的他妥妥一个宅心仁厚的邻家大叔

6

从史学研究的技术角度来说,或许本能寺之变的真相,早已跟随烈火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永远也不可考。然而,这却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趣味价值。

在这桩仿佛一个沙箱的悬案中,一代一代的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出各种假说,进行妙趣横生的互动。

当代牛马人眼中的本能寺事件,真相就是如此让人泪目

就像《战国无双》系列中的这位使尽红莲业火,焚尽万千敌寇的居合美少年。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光秀原本只是下意识的拔刀一斩,十步之外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

至于是他挥动了刀,还是刀带动了他?倒下的伟岸身影,到底是爱侣、领袖,还是宿敌?这一切对于光秀来说,已经不再重要。是非功过,只能留给后人评说。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有人相信,当你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抉择,就会产生一个全新的时空分支。或许,本能寺之变在流行文化中的一次次复现,正是把事发当晚的无数种可能,以平行世界的方式,一个接着一个呈现给我们这群看客。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