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征服喀山汗国始末

云飞四海 2024-10-24 15:34:02

10月23日上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在喀山会展中心举行。那么咱们来了解一下喀山,它是俄罗斯的古城之一,现在是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它位于伏尔加河喀中游左岸,古比雪夫水库的西北岸。“喀山”在鞑靼语中意为“锅”,因这座城市建于洼地,形似铁锅而得名。

至于喀山就不得不提到喀山汗国,那么俄罗斯是怎么征服喀山汗国的呢?喀山汗国15世纪中叶伏尔加河中游的封建国家。原为金帐汗国属地,1438年为鞑靼贵族兀鲁·穆罕默德所建,首府喀山城。初期国势强盛,1445年击败莫斯科公国军队,俘获大公瓦西里二世。境内有鞑靼-蒙古人、马里人、楚瓦什人、乌德穆尔特人、巴什基尔人和摩尔多瓦人等,大都信奉伊斯兰教。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兼营渔猎、园艺。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粮食自给有余。城镇中手工业、商业也较发达,同俄国、西伯利亚、中亚、高加索、伊朗贸易往来频繁。土地大都属于大汗,封建权贵、僧侣也拥有大片耕地和牧场。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汗手中,大封建主会议在政治上发挥一定的作用,汗及封建主、武士等构成了国家的统治阶级。自由农民(村社农民)、封建依附农民、战俘及奴仆等是被剥削阶级。行政区域分为区和乡。军队包括民军、汗的近卫军及封建主私人武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曾多次爆发起义,封建内讧不时发生。

汗国与俄罗斯为邻,不时发生边界冲突。在伊凡雷帝看来,战争是不需要借口的,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对喀山的干涉早在伊凡三世就开始了,当时主要是扶植亲俄势力,打算从内部颠覆。到了瓦西里三世时期,开始出兵远征喀山,以武力将亲俄分子扶上汗位。但是好景不长,喀山多次发生反俄政变,结果推翻了俄国代理人。以此为契机,伊凡提出了一个彻底消灭喀山汗国并将其纳入俄国版图的军事计划。计划提出后,立即有了反响。教会领袖竭力赋予这场战争以反“伊斯兰异教徒”的圣战性质。贵族们对“天堂之下”的喀山肥沃土地,也是早已垂涎三尺,极力向雷帝说明“怎能长期宽容这一弹丸之地和心腹之患的存在”。伊凡雷帝虽然年少,但头脑并不简单。可能自小的孤儿生活和复杂的政治环境使他过早地成熟了,他在决定对喀山汗开战之前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做了一些准备的。在外交上他力图分化各汗国,孤立喀山,避免树敌太多,同时稳住波兰、立陶宛防止两线作战。

军事上在1551年春,建立了征服喀山的基地。此基地与喀山城隔海相望,可以控制通往喀山的陆水道路。俄国利用这个基地储备粮食弹药,并将云梯、炮塔等攻城器械沿伏尔加河运到这里,一切准备就序。

1552年6月,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开始了。进攻之前,伊凡估计到克里木和土耳其会反对,为了避免冒然行事,伊凡命令军队的一部分试探性地向喀山进发。果然,克里木汗发觉伊凡的企图,准备打乱其征战计划,率领部队迎战。而俄军早有准备,很快就打败了这支军队。

7月13日,俄军在伊凡四世的率领下兵分两路挥师东进向喀山推进,用了40天的时间,两路俄军和重炮、粮弹集结在喀山城外。准备充分的伊凡似乎成竹在胸,不住地用一支大手摩蹭他的光头。俄军号称15万人,大炮150多门。而喀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总兵力只有6.5万人和100门大炮。其中首都喀山城内约有3.3万人、70多门炮。城外还有2万多人。

喀山城地理位置比较险要,外围为河川、湖泊和沼泽地,整个城池位于陡峭的高山上,不易接近,城的外围有护城的木墙,墙高10多米,并有10余座炮塔。交战初始,伊凡下令以火炮轰击城市,喀山守军毫不退缩,积极抵抗。俄军构筑了简易的工事,架设了一种木制活动的攻城塔。同时还在城墙下挖了一道深沟,埋设火药桶,进行“地雷爆破”,炸毁了供应全城的水井。面临困境的城内守军团结一致,顽强奋战,与城外部队进行配合,竭力扭转战局。久攻不下,使伊凡不耐烦了,他变得异常暴躁,喜怒无常的性格又表现了出来。最后他果断地下令,10月2日发动总攻。为此,俄军开始了准备。一面挖洞、架桥,一面以炮火破坏城墙。攻城的部队分为7路纵队和总预备队,每路还备有2个梯队。主攻方向是城东和城南。总攻前,伊凡雷帝派遣使节入城迫降,但遭到了喀山汗的严辞拒绝。雷帝怒不可遏,旋即下令:总攻开始。

10月2日拂晓,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俄军冒着浓浓的烟雾开始从多路多方向对喀山城发起强攻。守军虽拼死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城被攻破。冲入城内的俄军与守军开始了殊死搏斗,最后大部分壮烈牺牲,喀山汗也被生擒,喀山汗国首都被俄军攻占。伊凡兴奋至极,策马冲入城中,徘徊于城内的大街小巷,面对血色的城池,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快慰。他为自己加上了“喀山沙皇”的新头衔。

面对沙俄的残暴统治当地人民进行艰苦反抗斗争,一直到1558年才被镇压下去。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