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9年10月1日建国后,两岸计划统一就是国家的必然大趋势。其实早在建国初期,毛主席就已经开始着手收复台湾。但是由于当时“半岛战争”的突然爆发,以此才打破了之前的部署计划。在“半岛战争”停火后,中央终于提出了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系列计划方针。
很快,大陆和台湾方面为此进行了3次秘密商谈。于1955年的5月之时,周恩来总理在“人大常委会”上明确宣布:“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争取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与此同时,毛主席亦是对此表态:“我们跟台湾,要‘和为贵’”。
此次会议结束后,爱国民主人士章士钊先生主动请缨,不畏艰险前往香港寻找途径,以此能与蒋介石联络、争取谈判。此事得到了毛主席的全权支持,为示诚意,中央还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请求章士钊带给他。
在这封信的结尾处,写道:“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如此坦诚之言,是希望蒋介石能回到家乡看看。
于1956年的初春之时,章士钊带着这封信抵达香港,终于见到了代表国民党方面的许孝炎。许孝炎见到中央的信后,立即带回去给蒋介石看。
然而蒋介石看过信后,并无立即表态。直到次年之时,蒋介石这才派选宋宜山为谈判人选。临出发前,为了低调处理,宋宜山表面以“探亲”名义抵达北京,因为其胞弟宋希濂在解放战争时期被我军俘虏,因此他此次前去说是为了看望胞弟宋希濂。
于1957年的4月之时,宋宜山从台湾赶到北京,先是受到周总理的接见,随后与我方的统战部部长李维汉进行商谈。当时李维汉提出4个条件:一,两党通过对等谈判,以求实现和平统一;二,台湾方面可以为中央政府统辖下的自治区,亦可以享有高度自治;三,台湾地区政权可以仍归蒋介石领导,国民党克派人到北京参加中央政权方面的领导;四,美国军事力量要求立即撤离台湾海峡。
对于大陆方面的这4个要求,宋宜山非常激动,深刻地感受到了大陆方面的真心实意。但是没想到蒋介石却不愿意接受,后来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就暂停了此次谈判。
一直到1965年之时,彼年李宗仁携夫人回国,蒋介石趁此机会又要和谈。此次他准备的非常充分,甚至还与曹聚仁提前进行了数次密谈,以及提出了3个过分要求。
蒋介石的第一个要求是回大陆后仍旧担任国民党总裁;第二个要求是由其长子蒋经国担任台湾省省长一职;第三个要求是不接受美方援助后,要求由北京方面补助;第四个要求是台湾的海军、空军,可以由北京控制;第五个要求是厦门和金门合并为一个市;第六个要求是台湾现任的官员官阶保持不变。
对于他提出的这些过分要求,毛主席表示全答应,甚至还为他补充一条,大陆方面可以将庐山划给他居住、办公。庐山还有一栋他们曾经居住过的别墅,一直保存完好。
毛主席如此宽阔胸襟,的确令人钦佩、折服。但是在1966年之时,由于历史局势进入了特殊十年,因此蒋介石对此次谈判有了顾虑。
晚年时候的毛主席一直深深牵挂此事,多次为实现和平统一而努力。但是在1975年的4月5日时,随着蒋介石的突然病逝,其和谈计划亦是再次被搁置。蒋介石临终前留下遗嘱,希望遗憾能回葬大陆。而毛主席在得知此事后,亦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三个字“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