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差距再次扩大?前三季度中国GDP超13万亿美元,美国是多少?

侃文的柯静 2024-12-11 11:27:20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眼看已经临近年关,各国也都开始做着最后的“结算”,纷纷公布自己的年度GDP,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在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当下,两国之间的GDP差距在一次被拉大!

根据我国公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高达94.9万亿元,折合成美元算的话大概是13万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并且还在以强劲的势头增长。

而在我国经济腾飞之时,美国的GDP又是多少呢?

中美GDP的差异

在今年前三季度根据美联储的数据表明,美国的GDP已提升到了21.648万亿美元的高位,超出我国8万亿有余,这不禁让我们疑惑,为什么中美在贸易博弈中,差距会一次次的拉大的?

当人们谈论起一个国家的经济体量时,往往爱以GDP总量定雌雄,但如果把视线聚焦到GPD背后的内驱动力,美国和中国之间的GDP差距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在美国,经济的核心引擎无疑是强大的消费力,在过去的2024年前三季度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长了3.5%,这个数字在全球范围内都足以引以为傲,但在这耀眼的数字背后,却透露出美国消费者身上的“顽疾”。

在美国人的眼里,“享乐主义”的消费观念渗透到了每一个社会阶层,不论是富裕的白领还是普通的中产,哪怕是负债累累的家庭,他们的购物热情从未因高通胀或生活成本上升而减弱,沉溺在消费陷阱中无法自拔。

受这种风气的影响,信用消费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截至2024年美国的信用卡债务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随之带来的则是高通胀和利率上升的“组合拳”,这两者不仅让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飙升,还让大量美国家庭陷入“以债养债”的困境。

信用卡月供、消费贷款利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词汇,正逐渐蚕食美国家庭的真实购买力,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透支未来的消费模式依然支撑着美国的经济增长,使其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而中国的故事则完全不同,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保持增长,但增速低于预期,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消费者的储蓄习惯依然牢固。

高储蓄率反映了中国家庭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精打细算”生活方式的认同,尤其是在经济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存款而非消费,再加上近年来“零负债”、“攒钱挑战”等理念在社交媒体上流行起来,使得中国的消费模式更加谨慎和稳健。

而这两种消费模式,也直接影响了中美两国经济的内生动力。

美国经济像一部急速运转的发动机,用消费作为燃料不断加速,但也因为过度消耗而存在隐患,而中国经济则像一辆缓慢爬坡的列车,虽然速度不快,却更注重长远的稳定性,这种对比不仅是一国经济模式的选择,更是一个国家人民社会心理的映射。

然而除了消费观念对GDP产生的影响外,中美制造业的差异也可以体现在GDP中。

制造业对GDP的影响

如果说消费是两国经济的发动机,那么制造业和技术则是决定其“跑多远”的基础,中国过去几十年被称为“世界工厂”,但这个称号已经不能完整地描述当下的中国经济。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正在向高端化和技术密集型转型,2024年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表现尤为突出,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也展示了其摆脱低附加值生产模式的努力。

然而在关键领域上,中国依然面临着挑战,尤其是芯片、高端半导体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严重制约了其技术自主能力的提升,美国在这一点上牢牢掌握了优势。

从2018年开始美国通过技术封锁、出口管制等手段对中国进行打压,并联合盟友限制中国获取尖端技术,这种策略不仅遏制了中国高技术领域的发展,也使得全球科技供应链充满了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美国的高技术产业依然是全球的标杆,硅谷的创新能力、半导体的领先地位,让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但这种优势并非无懈可击。

一方面,美国在制造业上的过度外包导致其实体经济基础逐渐被削弱;另一方面,高科技领域对人才、资金的依赖,使得其内生动力显得脆弱,一旦全球资本流动性受到限制,美国的技术优势可能会受到冲击。

对中国而言,制造业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长期的攻坚战,如何在技术封锁中实现突破,如何将制造业升级为技术驱动型产业,将决定中国未来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反观美国,虽然目前占据优势,但未来却并不被人看好。

美国隐形的债务风暴

经济增长离不开资金支持,而中美两国的资金来源截然不同,美国以债务为支柱,中国则以财政稳健为特点,这种差异在2024年的数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美国目前的国债总额已超过35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20%以上,2024年美联储的高利率政策使得债务问题愈发严峻,仅利息支出一项,就占据了联邦政府预算的近20%。

这意味着,美国每年大约20%的财政支出用来支付“老账单”,而非实际用于发展或民生,债务膨胀对美国的长期经济稳定构成了严峻挑战,但凭借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美国可以通过发债吸引全球资本流入,暂时缓解财政压力。

中国在债务问题上的表现相对稳健,尽管其财政赤字水平较低,一直在扩大社会福利支出和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之间力求平衡,这种稳健的财政政策为中国经济提供了韧性,使其在外部冲击中能够保持较强的抗压能力。

总结

中美之间的经济博弈,已经超越了单纯的GDP对比,逐步进入到更深层次的竞争,从汇率到消费,从制造业到债务,两国的较量不仅关乎自身的发展轨迹,也在塑造全球经济的未来。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竞争结果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格局的走向,这场博弈注定不会有一个简单的结局,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中美如何竞争,全球经济都需要一个更稳定、更公平的秩序。

只有携手共赢,才能共同奔赴未来,也希望美国放弃“零和博弈”的思想,好好思考眼前哪一条才是为国为民的道路,好好想想对中国的态度。

信息来源:

1.中国新闻网2024.11.14《纽约联储:1.17万亿美元!美国人信用卡债务总额创纪录》

2.南方都市报2024.10.18《前三季度中国GDP超94.9万亿元、经济增速4.8%》

3.央视新闻2024.11.26《深观察丨美债又爆表:“负责任的国家治理在哪里”》

4.湖南日报2024.12.03《国际深一度:美国债务又要“爆”了?带给世界的风险攀升》

5.光明网2024.12.09《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2024年中国经济观察①》

6.新浪财经2024.11.04《2024年,美国经济预计增长2.8%,GDP为29.1万亿美元,那我国呢?》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