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广瑜六十大寿的时候,孩子们不管多远,跋山涉水,从各个角落赶回来,就为了给母亲庆祝这个大寿,那天,不光是曾广瑜一个人的节日,更是全家人的大团圆,于是就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家庭照,
照片里头,胡琏坐在中间,脸上的笑容跟花一样,幸福得都快溢出来了,岁月是给他脸上添了点儿皱纹,但也让他看起来更有味道,沉稳、威严,就像是家里的定海神针,他看向镜头的眼神,很温柔,满满的都是爱和责任。
再看两边,胡琏的身边,紧挨着的就是曾广瑜和她亲妹妹曾广仙,这俩人,不光是胡琏的夫人,还是一对堂姐妹,外面的人可能觉得,姐妹俩嫁给一个人,这事儿挺新鲜,但在他们家,这就是一份特别的情。
姐妹俩虽然年纪不小了,但那份气质依旧让人佩服,曾广瑜,端庄大方,一举一动都透着优雅,眼神里头那份从容淡定,就像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妹妹曾广仙一笑起来,显得温暖又平和,她们俩穿着旗袍,身段优雅,韵味十足,将东方女性的美全给展现出来了,孩子们围在他们身边,站着的、坐着的,一个个脸上都乐开了花。
这张照片虽然年头久了,有点儿模糊,但那份感情,那份记忆,清清楚楚,它记录了胡琏和两位夫人的深情,也记录了胡琏在历史长河里留下的那些温馨美好的瞬间。
胡琏可是民国时期响当当的大将军,他军事头脑一等一的好,心里头那份爱国的火,烧得旺旺的,谁见了都得夸一句,他的一生就像是一本精彩绝伦的小说,从年轻时候就开始写,一直写到老,每一页都让人拍案叫绝。
想当年,胡琏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上战场那是勇猛得很,敌人再强环境再差,他都不带眨眼的,心里头坚定的信念,跟铁打的一样硬。
每次打仗,他都冲在最前头,那股子拼劲儿,让战友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到了中年,胡琏沉稳得像个老狐狸,足智多谋,战场上,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敌人见了他都头疼。
晚年时候,胡琏就看淡了那些名利场的事,心里头装的还是国家和人民,他虽然不怎么上战场了,但那份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一点没少,人们提起他,都是一脸敬佩。
胡琏这人,不管是年轻时的勇猛,中年时的智谋,还是晚年时的淡泊,都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故事就像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
在胡琏的传奇人生中,除了军事成就之外,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感情历程,大家或许都知道的,是胡琏有两位夫人,但在此之前,胡琏还有过一段包办婚姻。
1925年,对胡琏来说,简直是人生的大转折,这个出身平凡农家的小伙子,考上了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能进这所培养高级将领的学校,简直就是鲤鱼跳龙门,日后必成大器。
这一考上,胡琏在村里的地位那是噌噌往上涨,从前的嫌弃变成了现在的巴结,村里村外的人,都挤破头想跟胡家攀亲戚,想把自家闺女介绍给这位未来的“大人物”。
胡琏的父亲也觉得儿子是时候成家了,就在这一波波的候选人里头,挑了个同村的姑娘,俩孩子连面都没见几次,就这么匆匆忙忙地把婚给结了。
可婚后,胡琏忙着学业和事业,两人聚少离多,感情也没培养起来,最终这段婚姻就像秋天的树叶,自然而然地就飘落了,俩人最后离了婚。
在黄埔军校里,他碰到了个好学长曾伯熹,这曾伯熹可是赣州黄埔三期的佼佼者,一眼就看中了胡琏这块料子,因为觉得胡琏不错,曾伯熹还把自己的亲妹妹曾广瑜介绍给了他。
曾广瑜那可是兴国县的客家美女,家里有钱,从小就上学堂,学了一身的本事,气质也是杠杠的,有了这个大舅哥曾伯熹在后面推波助澜,胡琏的当兵路那是走得又稳又快,官职噌噌往上涨,可惜曾伯熹这人命不好,1939年就早早地走了。
这是胡琏和曾广瑜的结婚照,曾广瑜穿着优雅的旗袍,头戴头纱,手持一束鲜花,装扮典雅庄重,彰显出无尽的优雅与高贵。胡琏则身着帅气的军装,佩戴军帽和勋章,英勇威武,一眼看去都是军人风采。
胡琏和曾广瑜结婚后,那感情好得跟蜜里调油似的,两个人互相帮衬,过得那叫一个滋润,曾广瑜还给胡琏生了三儿一女,一家子热热闹闹,幸福美满。
曾广瑜不光长得漂亮,还会弹琴下棋、写字画画,胡琏每次带她出去参加聚会,那面子可是相当足。
到了1943年前后,胡琏已经是个不小的官儿了,有人就建议他再娶个老婆,曾广瑜特别明智,没反对这事儿,还给胡琏介绍了自己的小堂妹曾广仙。
这样一来,曾广瑜和曾广仙又成了一家人,虽说曾广瑜是姐姐,曾广仙是妹妹,但她们之间没那么多规矩,相处得很自在。
胡琏给她们写信时,都亲切地叫“瑜仙二夫人”,可见她们关系有多好,曾广仙给胡琏生了四个儿子,但她不太爱出风头,大多时候都是在家陪孩子。
这对堂姐妹,在家里各有各的分工,曾广瑜是社交高手,总是得体又优雅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而曾广仙则专心管理家里的大小事务,还有孩子们的教育。她们配合得天衣无缝,家里总是和和气气的,在台北过着简单又温馨的小日子。
原本平静的生活,也有着一些小插曲,胡琏整天在前线忙得团团转,曾广瑜就在江西老家,一个人咬牙挺着,把几个孩子拉扯大。
结果日本人打到了江西,曾广瑜没办法,只能带着孩子逃到会昌,挤在欧阳祠里,他们就在那儿种种菜,织点毛衣拿去卖,勉强糊口。
1943年,这家人迎来了一个很大的考验,那年5月,鄂西会战打得很是激烈,胡琏带着18军的11师,死命守着石牌要塞,那可是重庆的门户,重要得不得了。
石牌在湖北宜昌,日本人眼馋得要命,想拿下它好去占四川,早点结束战争,蒋介石都急眼了,发电报说:“石牌就是咱们的中国版斯大林格勒,守不住这儿,咱们就完蛋了。”胡琏心里清楚,这场仗是拼命的时候,他豁出去了。
他给夫人曾广瑜写信,说:“军人以死报国,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支,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毋悲亦毋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敬祝珍重。”
信刚寄出去,日军就跟洪水似的冲过来了,枪炮声停了,两边就在高家岭山上肉搏,打得那叫一个惨烈,最后,日军被打跑了,重庆的大门算是保住了。
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一家人才算团聚,秋天的时候,曾广瑜带着孩子们从江西会昌坐着小船,到武汉去找胡琏。
到了汉口码头,胡琏迎上去,好久不见的爸爸把儿子胡之辉吓得直叫:“妈!这个当兵的是谁呀?”曾广瑜赶紧说:“辉儿,快叫爸爸!”胡之辉这才哭着喊了一声“爸爸!”
夫妻俩一见面,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了,一家人抱在一起痛苦,眼泪止也止不住。
在晚年时期,胡琏过的也算不错,他很疼爱自己的孙子,每逢周末,胡琏总爱跟孙子胡敏越一起,早晨出去散散步、动动身子骨,有时候还会一块去打高尔夫,记得有一回,胡敏越陪着爷爷去日月潭痛痛快快地玩了三天两夜。
在日常生活中,胡琏经常给胡敏越传授为人处世的智慧,有一次,他领着孙子到后院,指着那盛开的玫瑰花说:“它一直往上长,做人就要这样。”
胡琏到了晚年,因为身体不好,烟酒都戒了,家里人特地请了厨师,专门给他做他最爱的陕西面食,胡敏越回忆道:“爷爷都是一个人在书房吃饭,我们等他吃完才开饭。”
胡琏一生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但也因此受了不少伤,在世时,女儿胡之洁看着爸爸脸上被枪弹打穿留下的痕迹,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我没有爸爸那样的‘酒窝’呢?”直到胡琏去世后,家人才在他的骨灰里发现了一颗一直留在体内的弹头。
在一个端午节的晚上,胡琏为孙子精心绘制了家谱,并且还画了一张标示着华县老家位置的地图给他看,满是感慨地说:“我们这一辈人是没法回去了,但你们第三代,有一天一定能够回到老家。”没想到,仅仅过了一个星期,胡琏就离世了。
胡琏和他的两位夫人,那真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为了家庭的和谐幸福,他们可没少下功夫,两位夫人齐心协力,把家里打理得温馨和睦,充满了爱的氛围。
他们三个人的爱情故事在当时那可是轰动一时,大家都特别羡慕,就算到了现在,他们的故事还是经常被大家提起,成了人们聊天时的话题,也成了大家心里永远都忘不了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