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行军云南遇毒泉,士兵喝后变哑?1700年后央视揭露哑泉玄机

三体使者 2022-08-11 14:08:15

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各种各样的志怪传说存在于数不清的古籍文书当中。这些志怪传说有些是前人杜撰的,也有些是改编于真实故事。

到了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科技不仅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也对一些人们困惑的传说事物有了科学的解答。

就像《三国演义》中曾在云南难倒蜀军牵制住诸葛亮的“哑泉”,曾经人们都认为这是《三国演义》中杜撰的事物,如今竟也被科技验证是确切存在的!

诸葛亮与“哑泉”的传说

《三国演义》中第一次出现“哑泉”这种事物,是在诸葛亮七次擒获孟获的时候。那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蜀国平定南中地区的重要篇章。

为了平定南中,诸葛亮采取了攻心的办法。他七次抓捕孟获,又将其放回,目的就在于打压南中地区的民心。

在第四次被诸葛亮抓到后,孟获不得已之下只能去寻求秃子龙洞朵思大王的帮助。

那朵思大王给孟获出了一个主意:他说在山间有四种毒泉,其中一口泉,只要人喝了泉里的水就会无法说话,痛苦非常——就被称为“哑泉”。

在孟获的诱导下,诸葛亮派出的蜀军先锋队伍一路追行,酷热非常。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看到了面前的泉水,于是都争先抢后地汲取着泉中甘甜的水。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当他们喝下这个水之后,就开始腹中疼痛,无法言语甚至有性命之忧。

诸葛亮看着手下将士们的痛苦模样,方才知道这是孟获的计谋。

所幸后来诸葛亮他们遇到了孟获兄长的帮助,在孟获兄长的引导下,他们饮用了可以解毒的安乐泉水,这才为手下将士们捡回了一条命。

在《三国演义》中其实有很多虚构的剧情,甚至其中有许多夸大的玄幻色彩成分,就像诸葛亮借东风这样的情节。所以人们一直以来也怀疑诸葛亮擒获孟获这段剧情中“哑泉”是否真实存在。

关于“哑泉”的传说

但不只是《三国演义》中有提到“哑泉”,在很多古籍中也有它的身影。

除了《三国演义》外,还有《水经注》《汉晋春秋》等古籍中都有记载诸葛亮追捕孟获的事迹,也提到了“哑泉”这个事物。

根据古籍中的记载,在对照书籍中南中地区与现代地图,我们可以确定“哑泉”真正的地点就在于云南省南部的腾冲地区。

我国疆域辽阔,囊括几乎世界上所有地形。云南省就是典型的高原地区。

由于常年的地壳多变,云南省存在着很多的火山群,腾冲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多火山地区。

说起火山,那就与地热有关。

腾冲地区许多山泉都是温泉水,这也是有着活跃火山地区的一个普遍特征。

确定了具体地区,我们就可以在这一片地区中找到关于“哑泉”的印记。

我们能够找到最贴切的就是其中一个大名鼎鼎的毒泉——扯雀塘毒气泉。

据说这个泉所在的区域内,如果有飞鸟不小心飞入,就会被里面的毒气所沾染,然后中毒身亡,故而得名。

因为有着这样的线索,所以“哑泉”的传说看起来也并不都是空穴来风。

探寻哑泉——解开千古之谜

“哑泉”这个传说被印证为现实是在2021年一档节目《地理·中国》之中。

为了解开这个千古之谜,节目组经过多方查证和探寻,确定了在云南省南部腾冲地区巧家县就有这样一座“哑泉”。

据当地人称,这座“哑泉”是名副其实的毒泉,在喝了泉里的水之后,人不能说话,相当于失声的状态。

这个说法就与历史传说中困住诸葛亮和蜀军的那座“哑泉”相互对应而起来。

在云南这个风清水秀的地方,节目组终于第一次见识到了“哑泉”得真面目。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哑泉”并无什么特殊之处,它就像一个普通的山泉一样,留着清澈的泉水。在泉水附近甚至有一片小小的生态圈。无论是水生动物还是浮游生物都有着不错的状态。在节目组探查的时候,还看到一只活着的小虫子从他们身前爬过。

这样平平无奇的山泉,真的是他们要探寻的“哑泉”吗?还是说“哑泉”归根结底就只是个传说而已?

面对从未料想过的场面,节目组并没有气馁,反而展开了细致的调查。

在节目组孜孜不倦的调查之后,他们终于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他们在“哑泉”的泉水中发现了铜与硫酸镁这两种物质。

原来是“哑泉”的泉水,流经的地区存在着大量的铜与石膏。所以“哑泉”的水便自然而然的掺杂着这两种物质。而这两种物质在进入喉咙后会使人迅速的失声。

这也就是“哑泉”。能够让人失去说话能力的原因了。

在节目组的不断努力之下,我们终于解开了,这个存在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传说之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技会引领我们去发现更多的真实。那些古籍中,许多以前我们不理解的传说事物,或许在未来都能够得到科学的验证,也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个世界!

0 阅读:3

三体使者

简介:独特的视角,通俗的语言,解读全球科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