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黑人的“凤喜”,有做工精细的也有粗制滥造的,看着都挺难吃

翀霄九天外 2025-01-07 09:06:53

我在安哥拉见过黑人做饭,也见过他们吃饭,他们吃饭时不像我们把饭装到碗里、菜装到盘子里,而是把玉米面熬的粥装到盘子里,再浇上点肉汤、放上些肉块就行了,这道美食在安哥拉被称为“凤喜”,“凤喜”非洲的传统美食,只是区域不同叫法不同罢了,“凤喜”是黑人眼里最高档的食物,有很高的地位。

图一右上角妇女正在奋力地制作“凤喜”,这个凤喜的制作过程很神奇,他们首先把锅架在三块石头上烧水,水开了后放入一些玉米面、白面、面包树上的面包果粉、再撒上一把盐,然后再找一根棍子,圆的、手腕粗细七八十公分的最好,洗干净了用手把水抹干插在锅里用力搅合,这个活可是技术与力气的综合体,按一个方向用力要匀还不能停(黑人说这个是决定凤喜好不好吃秘诀),非洲天气本来就热还守着这火堆与热气腾腾的锅可要了亲命喽……没几下那个汗滴滴答答一个劲的冒,他们的体味随之也越发浓厚了,我个人感觉顶着风都能熏出三里地去,我一边擦眼晴一边看到这个女人头上的有很多汗珠都掉到了锅里。

看完凤喜的制作过程,不由的想起那句:高端的食物往往只需要简单的处理方式。看来电视上说的是对的。

锅是圆的非洲的锅也一样,锅里的面越搅越粘稠,这时你想呀……粘稠的面食随着棍子的搅动锅会动,这怎么人?要不说黑人聪明呢,他们用两只脚脚心夹着锅搅拌,像图一这张相片我拍的时候是刚开始,还不是特别的粘稠所以没有上脚,这搅到最后呀做饭的妇人一身的汗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由此可见一餐一饭来之皆不易。

不过看完他们制作的全过程,总感觉很像80年代河北农村给猪打食的过程,也是先烧一大锅水(河北农村烧的那种柴禾灶),然后放入盐、白菜帮、萝卜缨一类的东西,再弄个棍子搅拌,一直搅到搅不动了不止……这过程是不是很像?

“凤喜”中是配肉食,关于这个肉食的做工可能有两大流派,一个是有汤有水有肉的(如图二),一个是烤的(如图三)。我也与黑人交流过这两种做法那个更好?很多黑人说图二是正确的凤喜肉食,不过我从来没有见过肉食的制作过程,不过看着这红红的、透着腥味的汤我个人觉得配料中有西红柿酱什么的……当然,我没亲眼看到他们制作,所以具体配料表与制作工艺不详。

至于图三中烤的到底是什么肉我不知道,反正是肉,我看到不远处树下有几个骷髅头,再加上图三中有一个手掌般的东西,所以我个人觉得这是猴肉吧?若不是猴子肉就出问题了,不过我没敢多呆更没敢多拍,当看到那几个骷髅头后就敢紧跑了,生怕他们把我弄碎了架在这个网子上烤……

我见过他们吃凤喜,在食用时把凤喜的面食装到盘里,上面再浇上些肉汤与肉块,再倒入些食用油、洋葱什么的就可以吃了,吃的时候用左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捏一个小面团沾着肉汤吃。并且还时不时的唑几下手指,脸上洋溢着幸福并满意的笑容。看来味道不错很符合他们的口感,也对,要不然怎么会被称为美食呢?

我看他们吃的很高兴就打算强忍着肉汤散发出来的酸腥味尝一尝,倒不是我馋,主要我想到了古代神农深山尝百草,今有狐仙非洲品凤喜,将来在历史上说不定也能有我半席之地也算人生没有虚度,结果我瞅着散发着浓郁味道的这坨东西还是胆怯了,生怕吃一口就死在非洲,到时候我留不下美名也垂青不了历史,还落下一个命丧非洲魂断安哥拉,到最后一把骨头渣子回故乡的结局可不好……

假如我死了虽然公司能赔我点钱,但是考虑到我死后如果我媳妇再改嫁……到时候有人睡着我媳妇花着我的抚恤金还打着我儿子……哎,脚一跺头一摇……我不尝了总行了吧……省的我再死在非洲了。

图一图二图三中的凤喜是路边摊与罗安达象牙市场中售卖的“凤喜”,做的还算比较正规,样子看起来也很好,我确实没有吃过但看着食用的黑人满手满嘴都是汤汤水水一脸幸福快乐还满足的样子,我个人觉得这东西肯定相当符合他们的胃。

这些的东西一份约2000宽扎,不是一般的黑人能吃的起的,毕竟黑人的收入还是比较低的(一天的工资约是1000宽扎左右),不过与国内过去开的那些饭店相比较起来也算便宜,我有一年过生日时去吃了一碗面,当然,过生日吃碗面很正常,只是我依稀的还记得要了我四千宽扎一碗,那年一千宽扎是10美元……4000宽扎就是40美元,两碗80美元外加一个凉菜30美元,一个可乐5美元,天杀的奸商,或许人离乡贱物离乡贵是相当有道理的。面的具体的样子如下图。

非洲人也有穷人与富人,富人绝大部分是官员,穷人嘛大部分就是普通人了,黑人的穷人是很穷的,穷到了只剩一身衣裳与一口锅,再找个瓶子装上点水,也不对,有口锅的不能算真正的穷人,至于真正的穷的吃什么?吃芒果、香蕉、木瓜……反正是饿不死,有的时候我在想:温暖适人的气候、丰富的物产才使他们发展的慢吧?跑的快是因为有狮子追……

看咱们国内,春不耕秋不收到了冬天就饿死了,不在寒冬来临前准备好衣裳、粮食、屋子,到了冬天不是冻死就是饿死,环境造就人的发展或许是对的。

黑人的观念和咱们不同,在他们中的某此人看来人生就是享受的,颇有及时行乐的想法,保护我们的黑人军人基本上夜夜箫歌天天换女人,快乐的一匹,不过他们和我们一样也经常因为钱发愁,在钱上面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用来找异性了,而中国人是买房买思了……

他们之所以有这种思维或许是因为黑人寿命短的原因吧?我时不时的就感到某一个黑人工人没来上班,问原因时他们往往说“古发啦”、“嘎妈妈”、“挖目耶稣”,这三个词我倒是知道是什么意思:古发拉是坏了的意思,嘎妈妈是罗安达的一个坟场,这个词用来表达死了、埋到坟场里了,挖目耶稣中的挖目是去的意思,耶稣就是耶稣,连起就是去找耶稣了……好嘛,都是死了的意思。

他们得疟疾死的多,也有抽大麻抽多了死了的,还有很多是艾滋病死了的,20多岁死了在他们看来很正常,当然,黄泉路上无老少嘛,人终有一生,不管什么时候吧,最终的归宿都得死去。

我之所以在非洲了解黑人的吃食,是因为我对吃有执念,当年我还是个在街上疯跑的半大小子,可能是由于饭菜里没有油水,所以经常不到饭点就饿,就跑回家里找盛干粮的“浅筐”里摸玉米面饼子吃,其实在那时候我家条件还算不错的,能有上顿饭剩下的饼子吃。其实六七十年代不光家里穷村里也穷,我记得由岁数大点的小伙伴带我去地里偷红薯,偷到后找块没人的地方在地上挖个坑,上面用土坷垃堆起来,下面烧火,等土坷垃烧红后就把红薯扔进去,再用土埋起来,这个叫“闷山药”。

只可惜以前带我偷红薯、“闷山药”的几个小伙伴都离世了,现在回想起当年的情形来依然能感到山药的香甜,只是几个小伙伴已经不在人世了。

最后用一段郭德纲的大实话结尾吧:

说天亲,天可不算亲,天有日月和星辰。日月穿梭催人老,带走世上多少的人。 说地亲,地也不算亲,地长万物似黄金。争名夺利有多少载,看罢新坟看旧坟。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