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小米汽车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自 2024 年 3 月发布以来,小米 SU7 的热度就一路高涨,销量更是屡创新高。
就说 2025 年的第一周,车 fans 创始人孙少军透露,小米 SU7 新增订单突破了 1.2 万份,特别是在 12 月 31 日和 1 月 1 日这两天,订单量连续刷新历史纪录。这可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不过,有趣的是,小米汽车目前的周产能只有六千到七千辆左右。按照这个订单量来算,雷总 “北京欠车王” 的帽子怕是很难摘掉了。如果消费者在 1 月 5 日下单,最早也得等到今年 5 月左右才能提车,最晚甚至可能要到下半年。
小米汽车的成功可不是偶然的,背后有着诸多因素。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雷军的营销策略。这雷军可真是营销的一把好手,他将话题营销玩得炉火纯青。就拿小米汽车的三次发布会来说吧,第一次是在 2021 年 3 月 30 日,雷军站在发布会讲台上公布自己的「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成功吸引了媒体的关注。第二次是在小米宣布造车的第 1000 天后,也就是 2023 年 12 月 28 日举行的技术发布会,现场只做技术分享,却不公布产品价格,这可把公众的好奇心拉得满满的,引发了各界的关注和讨论。到了 2024 年 3 月 28 日的第三次发布会,正式官宣 21.59 万的价格,雷军的着装对标马斯克,小米汽车对标特斯拉,外形对标保时捷,突显其产品性价比和用户体验。而且,在发布会现场,雷军还邀请了新能源造车新势力 “蔚小理” 的三位创始人为发布会增添话题点,会后又与比亚迪、华为、长城、深蓝、长安等友商车企,以及各大供应商合作伙伴在微博互动,来了一波致敬式营销。不仅如此,雷军还亲自试驾测试小米 SU7,从北京开到上海,全程 1276 公里,全程视频拍摄并推送社交媒体,为上市发布会积蓄了品牌势能和情感背书。
除了发布会,雷军还擅长打造各种话题。比如在新车上市之前,不断自爆车的信息,还通过微博发起互动,邀请大众对新车性能展开猜想,瞬间点燃网友热情。而且,他还巧妙地利用价格锚定策略,先说要做 50 万以内最好的车,给人心理锚定 50 万,又说 9 万 9、19 万 9 不可能,让人感觉最后售价会远高于 19 万 9,最后拉回到起售价 21 万 6,给人一种捡漏的感觉。
在技术发布会上,小米汽车采取关联性定位宣传策略,雷军用微博向比亚迪、蔚来、华为、小鹏和理想致敬,引发了不少人的兴趣。为保持热度,还在户外广告上下了大功夫,在各大城市的核心商业区、交通要点投放大型广告牌,不仅提高了可见度,还巧妙地将小米形象和汽车联系起来。
另外,小米汽车还在价格战与高性价比的品牌差异上做文章。技术发布会上,直接说不要抱有 9 万 9 低价期望,因为根本不可能,同时还在宣传中把自己跟高端品牌保时捷进行比较,成功将 “冲突” 种到用户心中,引发人们的好奇,话题不断。
当然,小米汽车的成功不仅仅是营销厉害,产品品质也是过硬的。「ABV 车比得」对小米 SU7 进行的耐久度测试结果令人惊叹,这辆车跑了 4.5 万公里,几乎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甚至被评为车比得七年来测试结果最好的车型,没有之一。
在安全性方面,小米汽车也表现出色。曾经有一位车主驾驶小米 SU7 不慎从二三十米高的山崖滚落,全车几乎报废,但车内一家人却仅受了轻微伤。要是车品质不过硬,从这么高的地方摔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小米汽车在电驱和电池技术方面有着显著的突破。装备了高性能的电驱系统,保障了良好的能源效率。采用先进的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使得电池体积效率更高,还优化了车辆的安全性及乘员舱空间,保证了电池在极端情况下的易维修性和低成本。
在车身结构方面,使用了大压铸技术,提升了车身的强度和刚性,为量产提供了坚实基础。在生产过程中,设定了严格的验收标准,从电池、车身到智能座舱,每一部分都经过细致的测试和验证,确保整车质量。
小米汽车的智能交互体验也远超同类产品,搭载了自适应变焦 BEV 技术,能够根据不同的驾驶场景进行自动调整,提升了车辆的感知精度和识别范围。
小米汽车还达到了多项安全标准,新车型经过了超过 40 项的严苛安全测试,全系标配 16 项主动安全配置,并在隐私保护方面设计了多账户隐私隔离功能和一键隐私模式,全方位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与隐私。
不过,小米汽车的崛起也并非一帆风顺,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质疑。
比如说,关于小米 SU7 的设计,就有一些争议。部分消费者认为小米 SU7 在外观上与保时捷车型有些相似,对此,雷军回应称设计团队在原创性上进行了大量工作,既吸取经典元素又避免单纯模仿。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人对其设计的原创性存在疑虑。
在技术成熟度方面,虽然小米汽车在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等核心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部分消费者对其技术成熟度仍然持有一定的担忧。他们担心智能驾驶系统的稳定性,怕在各种复杂路况下不能及时准确地响应。同时,对于电池寿命和安全性,消费者也表达了深深的关切,担心电池性能会随时间推移而下降,或者在极端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
产品质量方面,一些细节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有消费者指出,小米汽车在某些细节处理上可能不够精致,比如内饰材料的质感、装配工艺的精细度等方面存在一些小瑕疵。虽然这些问题并不影响车辆的整体性能,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小米汽车的口碑和品牌形象。
然而,雷军对小米汽车可是下了大决心的。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那句话:“我决定了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他没有选择另起炉灶,换个新品牌,避开 “小米” 这个名字的关联,也没有走更轻松的路,比如跟其他车企合作,由自己提供技术,别人负责代工。
雷军的这一孤注一掷,让小米 SU7 有了如今的成功、良好的口碑和销量。如果没有这样的决心,只是靠着给力的营销,短时间内也许能拉高销量,但很难持续。毕竟产品品质不行,细节经不起考验,声量越大,反噬也会越快。
在雷军的带领下,小米汽车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它不仅在产品力、价格和交付等传统因素上表现出色,还在营销、品质和技术等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小米汽车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高品质、高性价比的汽车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