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Q-25“黄貂鱼”舰载无人加油机是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战斗机提供无人加油的关键装备,其前身为前几年被人们议论纷纷的X-47B舰载无人攻击机项目。就在不久前的一个月,美国波音公司发布了MQ-25在航母上的各种测试,虽然现今还未进行正式的起飞测试,但想来也不会太远了。那么MQ-25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呢?X-47B无人机项目又为何会被MQ-25所取代的?
MQ-25舰载无人加油机是一种具有空中加油,情监侦,电子进攻和火力打击能力的多任务型无人机,由美国波音公司主要承制,是美国海军力推的未来有人与无人舰载机联合编队中的主要成员机型之一,也是美国空军比较青睐的一种无人机型,其目前正处于测试阶段,预计2024年出形成初始作战能力。那么美国为何会如此重视MQ-25的发展呢?它的具体作用又是什么呢?
早在2018年,美国便发布了空中作战力量2030年规划,规划中提出要研发穿透性制空平台,实现穿透性制空作战,其中提出的主力战机就是目前美国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三大军种装备的F35战斗机,不过,F35战机虽然是空中作战和对地打击的主力平台,可以依靠隐身能力突破敌人的防空体系,但F35战斗机的航程却是它的硬伤,作为一款肥胖的对地打击战斗机,它最大作战半径仅仅才700多公里,这显然是无法满足穿透性制空要求的纵深打击和远程机动任务的要求,
而且作为航母上的舰载机,在弹射起飞上也受到重量的限制,它的载油量、载弹量比不过路基飞机,同样一种型号的飞机在航母上起飞和在陆上机场起飞的载油量、载弹量是不一样的。比如俄罗斯的苏33舰载机在陆上起飞可以满油满弹,但是航母上起飞绝对做不到,因为受到条件限制,航母的跑道没那么长,而且又是滑越甚至是弹射起飞的方式,所以航母舰载机本身的载油量、载弹量就受到一定的限制。
这就意味着航母的舰载机去攻击敌方目标的时候,因为载油量太少,航程短,够不着目标,如果想要够得着,那么航母就得往前凑,这便意味着航母直接进入敌方的打击范围,现今各国都在提升打击航母的能力,有些国家在千里之外就能打到航母,这已经超过了美军现有舰载机的作战半径,而MQ-25舰载无人加油机就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作为一款无人加油机,MQ-25可以在距离航母900公里处为战斗机进行加油,一次加油可以-他们多飞50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让F35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从现在的700多公里提升到1200公里左右,具备类似于重型战斗机的作战半径,所以MQ25无人机又被称为会飞的副油箱。
而之所以选择无人机方案,因为无人机可以做得很小,这样有助于把油箱空间做大,不需要负载人的重量和操作设备、生活设施的重量,而且无人机可以使用非常窄的机身和长度很大的机翼,有助于提高升力,降低油耗,这样无人机本身并不会消耗太多的燃油。
在2021年6月到八月,波音公司MQ-25T1喷气推进式无人空中加油机先后完成了为美国海军FA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E2D鹰眼预警机的首次空中加油飞行测试,又到同年9月,又完成了对F35C闪电2战斗机的空中加油飞行测试,这也是2021年以来对MQ25开展的第三次加油演示,同时意味着MQ25投入使用后便可以为所有具备受油能力的航母舰载机加油,从而使航母具有1200公里左右的拒止区域作战能力。
下面我们来聊一聊X-47B与MQ-25的孽缘,其实在一开始立项的时候呢,MQ-25项目是处于群雄争霸的局面,而且一开始波音公司甚至是处于劣势的,可以说在整个美国舰载无人加油机项目支出从技术储备的角度来看,最处于有利位置的应该是著名的”养猫场“格鲁曼公司。具体来说呢,就是前些年出镜率挺高的X-47B舰载无人机。
X-47B无人机是基于美国海军上一代察打一体型舰载无人机项目而出炉的一款实验型装备,早在2011年便完成了首飞,其后更是多次在美军航母上试飞,一时间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但是X-47B项目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美军近年来不断纠结的成本问题。实际上,在整个UClass项目过程中,竞争的四家公司分别是为两派对立的波音和通用原子两家倡导无人机的续航能力,而洛马和格鲁曼则更强调攻击与隐身性能。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啊,因为洛马与格鲁曼在隐身战机的研发中都有着各自独到的优势,而且他们两家一开始提供的样机都采用了更有利于隐身设计的飞翼布局,但是更为先进性能必然带来成本的上涨。
X-47B为例,X-47B在首飞一年后综合成本就超过了8亿美元,高昂的造价迫使美国空军放弃了最初构想中即侦察、攻击于一体,还要兼顾隐身性能的综合型无人机方案,最终在2016年才诞生了我们看到的MQ-25舰载加油机方案,当时随着美国海军的新指标发出后,另外的三家公司都各自推出了自身的拳头产品。首先,通用原子公司凭借着此前为美国空军研发掠食者攻击无人机的经验,推出了代号海洋复仇者的舰载无人机,在主打空中加油的同时还兼顾了攻击性能,在机翼下方还有四个外挂点与武器吊舱,使用的武器也和MQ-9相兼容。
但是对于更追求单一性能加油机的美国海军而言,海洋复仇者的创新反而被是为了鸡肋,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中,洛马的MQ25基于PQ170哨兵侦查无人机,代号海上妖灵,采用了与格鲁曼X47B同样的飞翼设计,同样也强调隐身与攻击性能,但是最终也因为过高昂的价格被美国海军淘汰。而相比于前三家,波音公司就看准了美国海军MQ25的核心要求,那就是对空中加油能力的强化,波音公司在一开始的设计阶段就完全放弃了隐身加攻击的模式,而是将注意力重点放在了无人机的续航性能之上。
波音的MQ25项目采用了相对传统的设计思路,具有明显的机翼、机身、尾翼等结构外形,但是这样并不意味着波音的设计在装备的先进性上有所折扣,相反,传统布局的机身在航程、载重、成本等方面具有更加实惠的优势,这也使波音成为了MQ25项目之中唯一推出了原型机的公司。而且从很早之前,美国海军就认为未来航母上40%以上的舰载机必将均为无人机,因此美国海军也试图通过利用MQ25A无人机探索出在航母甲板有限的空间内操控无人机的方法。
同样,美国海军也清楚地认识到,在未来对抗最为激烈的环境下,第四代和第五代战机与MQ25等无人机组队的方法是航母能否发挥战效的关键,迄今为止,MQ25 at1已经完成了36次飞行试验,在MQ25工程和制造开发飞机交付之前,提供了丰富的空气动力学、导航控制、飞行动力相关实验数据。
而MQ25项目当前阶段的任务进度主要集中在美国海军需求方面,未来美国空军即将启动新型加油机计划,将有可能牵引MQ25项目新的发展,而这还要取决于美国空军的加油机采办计划的安排。那么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果您心中有比较经典的武器,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