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莲在元宵夜丢失,元春在元宵夜省亲,一喜一悲的幕后真相很惊心

三顺说名著 2022-03-04 10:31:16

元宵节的形成,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西汉时期,正月十五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特殊的重要日子,但正式产生元宵节这个概念,确实在曹魏之后。从唐代开始,元宵节看灯,才成了一种固定的习俗。

也正是因为看灯这种习俗,在《红楼梦》中酿成了一件谁也意想不到的悲剧。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具毁灭性的打击,莫过于孩子出了什么事情,尤其是唯一的孩子。富庶的江南甄家,就是在元宵节这个普天同庆的喜庆日子里,唯一的女儿英莲,因为看灯而丢失了。

这件事对甄士隐夫妻来说,是一出毁灭性的悲剧。从此以后,这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开始急转直下,短短数年之间,就一败涂地,直至像一缕青烟,被作者残忍地从《红楼梦》中抹去。

而对于《红楼梦》的主角——贾府来说,另一个元宵节却成了他们真正的“狂欢”。

为了这次“狂欢”,贾府提前一年多的时间,就开始准备。他们好巨资修建了大观园,特意派人下江南,采买了小戏子,打造了一批昂贵的金银器皿,添置了无数的古董玩物。

其实,这次属于贾府人的“狂欢”,只持续了六七个小时。用一年多的时间,耗费了大笔的银子,只为了短短数小时。不过,贾府人认为值得,因为他们家的女儿贾元春,成了贤德妃,他们认为,这将会给贾府带来无上的荣光和可持续发展的好处,这是贾府自创建以来,最大的喜事。

有很多读者认为,姑苏甄家的故事,是《红楼梦》的楔子;甄家的由兴及衰,是贾家故事的预演和缩写。那么,为什么元宵节给贾府带来了灭顶之灾,却偏偏给贾府带来了一桩天大的喜事呢?两个元宵节,甄家和贾家,一喜一悲的故事之中,究竟是否有联系呢?

其实,这两个元宵节之间,还真是潜藏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英莲和元春的人生,其实也颇具某种关联。读懂了这其中的关系,就不可避免地发现,在这两件事背后,藏着一个惊心的真相。

甄英莲的丢失,固然是引起甄家覆灭的导火索;而贾元春的封妃,又何尝不是贾府覆灭的导火索?

自从英莲丢失之后,甄士隐夫妻俩万念俱灰,痛心不已。他们失去了女儿,也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而贾元春的封妃,又何尝不是贾家失去了一个女儿?虽然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说,贾元春依然是贾政和王夫人的女儿,但是,当她再次来到贾府的时候,连她的祖母、父母,都要给她下跪。这哪里还是一个女儿?可规矩就是这样的。因此,事实上,在这个元宵节,贾家也失去了自己的女儿。

为了寻找女儿英莲,甄家付出了很多努力,耗费了许多钱财;为了贾元春,贾府又何尝不是如此?因为贾元春成了贵妃,她在宫中的开销越来越大,当宫中的分例不能满足贾元春的需求时,就要贾家贴补。贾元春身边那些太监,也理直气壮地开始来贾府“借钱”。这对于贾府来说,也不啻于一场灾难。毕竟,此时的贾府,几乎已经成了“泥菩萨”,连自己都顾不上,哪里还能伺候得了那些太监们?

贾元春封妃,实际上并没有给贾府带来任何好处,反而让贾府开始了雪上加霜的生活。这种状态,加速了贾府的覆灭。

换句话说,贾元春封妃,看似喜事,实则和英莲丢失一样,开启了贾府的衰败和覆灭之路,让贾府彻底陷入了泥潭之中。

所以,《红楼梦》中的两个元宵节,一个丢了英莲,造成了姑苏甄家的毁灭;一个成就了贤德妃,但却造成了贾家的毁灭。

这两件事,看似一喜一悲,实则有着极其相似的因果关系,都是令人胆战心惊的悲剧。

0 阅读: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