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回应自己国籍问题的谷爱凌,给所有黑粉“上了一课”

小风谈事儿 2024-08-23 01:31:16

还记北京冬奥会吗?谷爱凌为中国冰雪项目摘得两金一银,成为了“天才少女”、“国民偶像”。

信息来源:《美媒:谷爱凌将继续代表中国征战2026冬奥会》,澎湃新闻,2024年1月28日。

如今,谷爱凌却备受质疑和谩骂。那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才少女”,怎么就突然之间“翻车”了?而这次谷爱凌直面“黑粉”回应国籍问题,说了些什么?

国籍争议

谷爱凌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在中国的时候就是中国人,在美国的时候就是美国人,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在有些人看来,这是典型的“两面派”做派,是为了迎合中国市场,为了利益最大化而做出的“精明”选择。

尽管她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自己对中国的热爱,并晒出代表中国参赛的次数和获得的荣誉,试图以此证明自己的“中国心”,但依然无法平息网友们的怒火。

伴随着冬奥会的光环,谷爱凌的商业价值也不断变高。可是,巨大的商业成功并没有冲淡外界对谷爱凌“运动员”身份的质疑。

在一些人看来,运动员就应该一心一意为国争光,过度追求商业利益,是一种“玷污体育精神”的行为。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运动员作为个体,在为国家赢得荣誉的同时,也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对于谷爱凌来说,她只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诠释“运动员”的价值和意义。

更有甚者,将攻击的矛头指向了谷爱凌的个人形象。她从小在美国长大,金发碧眼,五官立体,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可在一些人眼中,这却成了“刻意迎合西方审美”、“不伦不类”的证据。

如果说国籍问题只是点燃网友怒火的导火索,那么谷爱凌在采访中的一些言论,则彻底引爆了舆论。

言论风波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200米混合泳决赛中,马尔尚战胜中国选手获得金牌,谷爱凌在其动态下留言“不可思议”。

支持者们将谷爱凌视为“偶像”和“榜样”,他们赞赏她的自信、独立,以及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

可是,反对者们则将谷爱凌视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精致利己”的代名词,认为她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

“叛徒”、“两面人”、“捞女”……这些刺眼的标签,贴向了这位年仅20岁的女孩。

但这次面对质疑和谩骂,她却没有沉默,而是在个人的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质问自己代表中国参赛,而“网络黑子”又为国家做过什么?

谷爱凌的这句反问,掷地有声,也引发了更多网友的思考。

互联网如同一个巨大的放大镜,将谷爱凌的每一个言行举止都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审视和评判,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轩然大波。

谷爱凌的“翻车”,也暴露出公众对偶像的“完美人设”的期待。人们希望偶像完美无瑕,不仅要有过人 的天赋和实力,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一旦偶像的行为与“完美人设”不符,便会引发巨大的失望和反弹。

无独有偶,女排姑娘们,因为在东京奥运会上未能卫冕冠军,也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甚至有人将网络暴力延伸到了她们的家人身上。

可是,公众似乎忘记了,偶像也是普通人。谷爱凌也曾在采访中坦言,网络上的负面评价,让她感到“非常受伤”和“难以理解”。

很显然,在这两起事件中,网络暴力也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

理解多元身份,尊重个体选择

网络暴力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轻易地摧毁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而施暴者却往往躲藏在屏幕背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

各种谩骂、人身攻击、造谣抹黑,如同脱缰的野马,肆意践踏着谷爱凌的尊严。有人指责她“数典忘祖”、甚至还有人扒出她家人的信息,对其进行网络骚扰。

网络暴力,不仅伤害了谷爱凌本人,也毒害了网络环境,撕裂了社会共识。那些躲在屏幕背后的键盘侠,用恶毒的语言发泄着自己的情绪,自以为是在伸张正义,实际上却是在传播仇恨和戾气。

因此,在网络时代,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网络信息,如何避免成为网络暴力的参与者,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态,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网络文明是理性、是尊重、是包容,即使我们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要保持克制,避免言语攻击,进行理性、友善的沟通。

重要的是,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言行负责,共同维护网络秩序,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铺天盖地的舆论中, 我们是否可以暂时放下成见,试着去理解谷爱凌 的 选择?

从出生起,谷爱凌就身处于一种多元文化的环境中。美籍华人的身份,对于谷爱凌来说,“中国”和 “美国”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构成她身份认同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的出现,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自由式滑雪这项运动,也激发了更多中国年轻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

这些,难道不是比起无休止地争论她的国籍,更加值得我们去关注和肯定的吗?

谷爱凌,以及所有为国争光的运动员,都值得我们尊敬和掌声,我们应该用更 加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看待这种身份认同的多元性, 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将其贴上“不爱国”的标签 。

笔者认为

当面对类似事件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克制,不传谣,不造谣,不信谣 ,用更加客观和友善的态度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们也应该勇于对网络暴力说不,共同维护一个清朗和谐的网络环境 。

0 阅读:20

小风谈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