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嘉庆二十一年是“史上最冷夏天”,200年前的中国究竟有多冷

杨司马说历史 2024-06-17 08:08:35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杨秀美

编辑 | 杨秀美

前言

公元两百年前的清朝,渐被人淡忘的历史在此刻缓缓揭开帷幕。

公元1816年,即嘉庆第二十一年,史称“史上极寒之夏”。

那年炎夏,自然界的怒火席卷全球,带给各地深刻变革与挑战,滇南恬静乡村至京城皇城,乃至远东欧陆,每个人都在这场自然巨变中经历各自的故事。

而更深层次的谜题浮出水面:200年前中国究竟寒冷到何等程度?此问题所涉及的已不仅仅是季节性的灾难,更是一个时代的变迁与人类命运的交织。

一,一场惊天动地的火山爆发,引发的气候灾难

公元1815年四月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比火山发生了有历史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爆发。

此次火山活动产生了约为1410亿吨的火山爆发物质喷发至大气中,这些大量的灰尘极大地阻挡了阳光对地表的照射,导致气温骤然大幅度下降。

这次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仅限于亚洲地区,欧洲以及北美洲同样未能幸免于难,在那个时期的中国,却成为了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仅仅在一年后,中国各地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严寒之中,自五月起,气温非但没有像往年那样逐渐回暖,相反却愈加冰冷,仿佛已经步入了冬季。

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到了六月时节,位于京师的城市竟然出现了罕见的降雪现象,街道上被厚厚的冰层覆盖,行人们纷纷裹紧厚重的棉衣艰难行走。

这样反常的气候状况并未在六月结束,反而持续贯穿了整个夏季,直至秋季降临。

从北方到南方,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被这场寒流所笼罩,尤其是长江流域,更是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不仅出现了大面积的积雪覆盖,即使在七、八月份,气温也始终徘徊在零度以下。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一年的夏季,整个中国都如同身处冬季般的寒冷。

对于当时的广大农民而言,这场突如其来的气候巨变无疑是一场空前的灾难。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被严重扰乱,千百年来一直遵循的种植时间表也因此荡然无存。

春季的耕种无法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待到真正的夏季到来时,田野里的庄稼早已因寒冷而枯萎死去。

中国大地由此陷入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由于缺乏丰收的农作物,用以维持生计的家畜也接二连三地死去,对于广大的农民百姓来说,这无疑意味着饥荒与死亡的阴影正在步步逼近。

二,几乎只存在于故事中的“六月飞雪”

在通常情况下,六月降雪实属罕见之事,多见于各种文学著作中的寓言和象征之中。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中国战国时期,当时作为燕国第三十九位国王的燕昭王,为了使国家变得更为强盛繁荣,特意邀请了著名贤者邹衍先生,协助自己管理国家事务。

邹衍天赋异禀,且极具领导才能照理来说,他在燕国的生涯应当能够风生水起,步步高升。

而邹衍过于清高孤傲,为了维护个人的理想信念,他坚决不愿与燕国内部那些营私舞弊、贪污腐败之人同流合污。

这种高尚的道德操守本身并无过错,但问题在于,邹衍的坚持却引发了其他大臣们的嫉妒之心。

他们羡慕邹衍的人格魅力,嫉妒他的卓越才能,更嫉妒他得到了燕昭王的高度赞赏和信任。

由于无法忍受他人的成功,当邹衍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这些贪腐分子却试图将他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那些嫉妒邹衍的人,编造种种罪名,搜集所谓证据。尽管邹衍已经小心提防,无奈寡不敌众,最终还是因为这些莫须有的罪名而锒铛入狱。

身陷囹圄,邹衍倒也并不畏惧,毕竟他曾经历过大风大浪,而且坚信不久之后,他所敬仰的燕昭王定会挺身而出,拯救他于危难之中。

而无论他如何翘首期盼,始终未能等到燕昭王的到来。

最后,走投无路之下,他只能寻求狱卒的帮助,而这一询问,却令邹衍心如死灰,根据狱卒的回答,燕昭王之所以迟迟未来,竟是因为那些贪腐分子联手欺骗了燕昭王,甚至不惜切断了邹衍最后的生存希望。

就在邹衍陷入绝望,打算一走了之之际,那一年的六月,竟然为他带来了奇迹般的转机。

原本应是炎炎夏日,燕国周围的气候却异常寒冷,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在那个六月里,竟然飘起了鹅毛大雪。

“这简直就是奇迹,是奇迹啊!”听到这个消息后,邹衍激动不已,他认为这场奇迹的降临,正是上天对他遭受冤屈的深深同情,同样抱持着这种想法的,还有在王宫内独自沉思的燕昭王。

古代人们普遍信仰宗教,而如此神奇的自然现象,也使得燕昭王不得不对此产生敬畏之心。

他深感愧疚,认为是自己的过失导致了贤良之臣的冤屈,未能履行一个君主的职责。

因此,在惊慌失措之余,他立即为邹衍平反,甚至为了表达诚挚的歉意,还向他行了隆重的跪拜之礼。

正因如此,后世许多文学创作家纷纷将这场“六月飞雪”视为上天的奇迹,或者是某种神秘的象征。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元代戏曲作家关汉卿在其代表作《窦娥冤》中所描述的场景:“血溅白绫,六月飞雪,三年大旱。”

而这仅限于文学作品中的描绘,现实生活中真正发生的类似事件可谓凤毛麟角。

三,最可怕的六月飞雪

那时候的清朝,呈现出一幕如地狱般的惨象,人民饱受苦难,生灵涂炭,饿痩的尸体遍布大地,即便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易子相食,也成了遥不可及的渴望。

更为严重的是,许多人的心理状态也因这些痛苦逐渐崩溃。

在那个农历五六月份,原本应该阳光灿烂的季节,竟然接连不断地下起了鹅毛大雪,雪下得已经够冷酷无情了,但这次的雪,却比往常更加寒冷刺骨。

这场雪冻死了原本在山林中自由自在生活的野生动物,也冻死了土地里即将成熟的庄稼,更冻死了那些被广大农民视为生命线的家畜,甚至连新生婴儿也未能幸免于难。

正因为如此,嘉庆二十一年的粮食价格开始飙升,一斗米的价格甚至上涨到需要支付白银三两才能购买,甚至与邻国的“五十万马克”的面包价格相差无几。

为了生存下去,有些人不惜冒险成为食人肉的匪徒和强盗……

而更多的人为了生存,只能啃食树皮,食用观音土,最后饥寒交迫之下,甚至开始吃自己的肉,对于他人的肉体,他们更是毫不留情。

那个时期的六月,如同人间炼狱一般,充满了绝望和压抑。

当时的清朝政府并非没有考虑过救灾,也并非没有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

但是,朝廷的赈灾粮实在有限,短时间内,让灾民们勉强维持温饱都成了一种奢望。

就连当时担任翰林院清秘堂办事员的林则徐,也曾经如此绝望地感叹道:“苏州地区遭受的灾害之严重,实属前所未见。”

灾民数量庞大,而赈灾粮却显得捉襟见肘(相对而言),这种情况让他如何能够忍受,又如何能够不感到痛心疾首呢?

而面对这样的困境,他又能有何作为呢?没有,即使一个人再怎么伟大,在大自然面前,总难免显得渺小无力,让人怜悯。

四,结语

由于1816年农作物生长期遭遇寒潮突袭,导致广泛地区粮食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进而对全球尤其是北半球的民众构成前所未有之挑战与困难,该年严寒成为颇具影响的事件。

同年,坦博拉火山大喷发,使世界人民经历了一段充满绝望与困苦的岁月,这场灾难不仅彻底改变了历史进程,进一步证明了气候变化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我们必须明确认知到,气候问题仅为一种诱发因素,并非必然引发严重社会危机。

唯有现有政治体系无法有效应对或失灵之时,气候问题所引发的危机方能充分展现,自然灾害可能加剧社会动荡,但社会动荡并非由其直接引发。

因此,面对灾难,每位个体均应尽己所能,各司其职,以期尽快渡过难

8 阅读:6476
评论列表
  • 2024-06-19 21:30

    AI文笑死我了

    杨司马说历史 回复:
    从哪看出来的
  • 2024-06-20 22:34

    语无伦次的写的什么狗屁玩意儿!

  • 2024-06-22 12:07

    200年前就200年前,公元200年前是什么鬼

  • 2024-08-08 06:54

    小编,我没有抬杠得意思,看了其他人的评论,我又去琢磨了一下,你这---公元两百年前的清朝,这个该算是病句吧?要么两百年前,要么公元多少年,没有公元两百年前的清朝这说法吧?如果我说错了,那我愿意道歉。

  • 2024-06-20 19:09

    [抠鼻]历史上有这个记载?

    Hivens 回复:
    有这个记载!
  • 2024-06-21 17:10

    写个三四篇不行么,偏要抄一堆放一个文章

  • 2024-07-17 13:11

    海南岛上一次下雪是在光绪年间

  • 2024-08-21 02:45

    小编你能说得更惨点不

  • 2024-06-21 12:38

    胡编乱造,胡说八道,七八月南方还是零度,大清早就没了

    训练有素的医生 回复:
    海南岛下雪很有名好吧,又不是长时间,就一火山灰影响,大萌那按十年算的也没见快速崩盘[笑着哭]
  • 2024-07-30 22:31

    小编是在那天出生的?这么了解[得瑟][得瑟][得瑟]

  • 2024-08-01 13:04

    我以为是号称“近世最强火山喷发”造成的,一看1816,这不对啊。话说1883年又如何呢?

  • 2024-09-07 15:07

    举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