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这三位名人,儿时以为是英雄,长大后才知道他们已坏到骨子里

杨司马说历史 2024-06-20 08:16:17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杨秀美

编辑 | 杨秀美

前言

过去有三位备受赞誉的人物在教材中深受欢迎,被无数少年视为楷模,

事实却出乎意料,这些所谓的英雄,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他们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让我们揭示其人生的大起大落。

凿壁偷光之匡衡

匡衡自幼家境贫寒,白天需要协助家人进行繁重的劳动,无暇顾及书本;夜晚虽然有闲暇,但是由于购买不起油灯,因此无法进行阅读。

添加图注(不超过50字)

编辑

匡衡的邻居家境富裕,油灯常常整夜燃烧不息,无需担忧耗费过多的燃料费用。

匡衡对邻居家的优越条件充满羡慕,而他并不能前往他人家中进行阅读,更重要的是,邻居们并不欢迎他。

经过深思熟虑,匡衡决定采取“借光”的方式。

他悄悄地在邻居家的墙上凿开一个小洞,这样邻居家的光线就能够通过这个小洞透射进来,匡衡就在夜间借助洞口投射过来的微弱光芒专心致志地阅读书籍。

添加图注(不超过50字)

编辑

匡衡凭借着这种刻苦攻读的精神,终于迎来了一片光明的未来,甚至在汉元帝时期,他还曾担任过宰相一职。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匡衡在身居高位之后竟然开始为非作歹。

当时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将领,名为陈汤,他在西域战场上屡建奇功,而当陈汤返回朝廷之后,匡衡却担心陈汤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编造谎言,诬告陈汤贪污腐败,最终导致陈汤被罢免职务。

添加图注(不超过50字)

编辑

此外,为了逃避责任,匡衡还故意隐瞒了黄河水道堵塞的严重情况,结果导致黄河水决堤,造成了大量民众死亡以及大片良田被淹没。

反复无常的沈括:能力与人品的悖离

在现今社会中,"反差"一词逐渐兴起并受到广泛关注。

很多外表看似慈祥和善、心地纯良之人,往往会令人意想不到地陷入极端邪恶行为的误区。

让我们来揭晓第二位荣获“反差”大奖的人物——诞生于北宋时期的杰出科学家沈括。

添加图注(不超过50字)

编辑

沈括其人的知名度之高,几乎与他的代表作《梦溪笔谈》齐名,毫不夸大地讲,若将沈括放置在现代或上世纪某个时间节点,凭借他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荣膺一尊“诺贝尔全能奖”绝非难事。

他的贡献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而是覆盖了当时社会的诸多层面。

例如,在化学领域,沈括首次提出了“石油”这一概念,时至今日,他仍然是最早使用“石油”二字的学者。

在发现石油之后,沈括利用这种资源开始制造用于书写的墨汁,此外,沈括还提出了更为先进的胆水炼铜方法。

添加图注(不超过50字)

编辑

除了在化学领域的卓越表现外,沈括在数学、物理学、医学、天文学以及地理学等多个学科亦有极高造诣。

倘若将他置于当代,无疑将成为一位全能型的学术精英,沈括的才能远不仅限于此。

在经济学、军事学、水利工程等领域,沈括同样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那个时代的众多领域中,总能找到沈括的身影。当他兴致盎然之时,还能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沈括的能力不仅体现在涉猎广泛,更在于他的知识深度犹如深渊,似乎世间万物皆在其掌握之中。

尽管沈括具备全面的个人素质,但他的人格品质却存在严重缺陷。

众所周知,当年王安石发起了一场重大的政治变革,而沈括正是这场变革的坚定支持者之一。

添加图注(不超过50字)

编辑

无论是古代的政治变革,抑或是当今的改革进程,总会触及到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因此以砸缸的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势力应运而生,他们坚决反对王安石的新政。

随着新皇登基,改革宣告失败,沈括也因此遭受牵连,被降职处理,为了重返原职,沈括开始改变立场。

当时有人对他的行为总结为八个字:“反复无常,攀附权贵。”

这意味着沈括为了追求更高的职位,不惜背叛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

有一次,大文豪苏轼赠送给沈括一部自己的新作,沈括阅读完毕后,对其中认为存在问题的部分进行了标记,并特意呈给皇帝审阅,声称苏轼此举是对朝廷和皇帝的侮辱和嘲讽。

添加图注(不超过50字)

编辑

苏轼可谓是命运多舛,交友不慎,这也不能全怪他,谁叫他把自己的作品随便送人呢。

在沈括的精心策划下,引发了著名的“乌台诗案”,数十人因此受到牵连,在王安石等人的积极营救下,苏轼仅仅被贬谪,险些丧命,实在令人惊骇。

沈括之所以对苏轼痛下杀手,无非是嫉妒对方的才情。

在文学领域,沈括确实无法与苏轼相提并论,但在其他方面,沈括却占据着明显优势,仅因他人略胜一筹,便施以如此狠辣手段,实在是卑劣至极。

添加图注(不超过50字)

编辑

幸运的是,当时的宋神宗并非昏庸或残暴之辈,否则,苏轼恐怕早已魂归西天。

贪婪暴戾的李绅

唐代堪称我国历史发展历程中的黄金年代,遗留下无数绚烂多彩的诗歌佳篇,众多描绘民间民生疾苦的诗歌亦闻名于世,李绅的两首知名作品《悯农》便是其中之最。

想必无人不知晓那句耳熟能详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此诗以其生动形象的笔触,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农民在炎炎烈日之下辛勤耕耘的艰辛场景,令人不禁为之动容,深切体会到诗人对农民辛劳困苦的深深同情。

添加图注(不超过50字)

编辑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并非出自李绅荣华富贵之时,而是他尚未飞黄腾达之际所创作。

彼时的他尚且只是一介平民,能够对农民的艰苦生活产生共鸣与同情,随着身份地位的提升,李绅渐渐忘却了初心,背离了初衷。

步入仕途之后,李绅开始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生活极度奢靡浪费,甚至对普通民众也逐渐丧失了怜悯之心,成为了一个令人生畏、遭人唾弃的残忍酷吏。

据传闻,李绅每次宴请宾客便要耗费数百乃至上万贯的财富,这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恐怕需要一整年的努力才能积攒起来,却被李绅轻易地挥霍殆尽。

添加图注(不超过50字)

编辑

尽管如此,或许还算情有可原,毕竟这些钱财都是他自己的。

但他身为地方官员,对百姓的苦难却视若罔闻,这无疑是严重的失职行为,当百姓面临灾难,纷纷逃离家园时,李绅却在尽情享受奢华生活。

他的这种行径,甚至引起了同时期著名诗人的强烈谴责和批评,刘禹锡更是特意创作了一首名为《赠李司空妓》的诗篇,以此讽刺李绅的奢靡堕落生活。

更为恶劣的是,李绅在获得社会地位之后,竟然利用职权之便,欺压昔日的亲朋好友,导致他在人际关系中声名狼藉。

添加图注(不超过50字)

编辑

早年间,他曾尊称一位同姓人为叔父,而在他飞黄腾达之后,这位叔父向他求助,李绅非但不念旧情,反而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直到对方自降辈分,自称孙子,方才勉强答应帮忙。

李绅的恶行最终得到了报应,他在去世后被定罪为“酷吏”,因此被剥夺了爵位,他的子孙后代也因此受到牵连,无法踏入朝廷为官。

可以说,李绅的行为虽然满足了他个人的私欲,却给整个家族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不幸。

走向堕落的原因

剖析以上三人的案例,其堕落之路皆源自权力之腐蚀。

匡衡本是励志青年,主掌相印后却将大权视为个人及家人谋私利之工具,终致身败名裂;沈括博学多才,却在政治斗争中背叛友情,陷害同僚,以保自身权势,此举背离学者应有之德行。

添加图注(不超过50字)

编辑

李绅曾为“悯农诗人”,而一旦手握实权与财富,便沉溺于贪婪与暴力,成为残忍酷吏,其道德沦丧无疑是对自身文学成就的极大讽刺。

这三人均未能抵挡住权力的诱惑,一旦拥有权力,便放任私欲,罔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亦为他们的堕落铺平道路。

如官场腐败、民生困苦等问题,为他们滥用权力创造了条件。

添加图注(不超过50字)

编辑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责怪这三人,而需从整个社会角度进行反思,唯有如此,方能从历史教训中汲取经验与启示。

结语

时间之河不断流淌,而我们尊崇备至的英雄人物,却可能堕落至令人震惊的境地。

这一深刻教训提醒我们,即使才智超群,也不得无视内心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唯有坚守道德与人格底线,才能有效防止权力腐化。

同时,我们亦需审视当时的社会环境,其为他们的堕落奠定了基础,只有改变社会环境,创建更为公正的氛围,方能预防此类悲剧再度发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