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那5个超过14级的“风王”站。咱可别以为它们全都挤在一个省份,分布还是挺广的。像河南林州马安脑,咱前面提到的那46.8米/秒的极大风速就是它;再有内蒙古部分高海拔地区,也有风力飙上15级的;华北黄土高原一带,几个站点也不甘示弱,刮得像是要把屋顶都掀翻。咱常说“风大雨大,屋漏偏逢连夜雨”,这阵风一来,农村的棚子、城市的临时广告牌都得加把劲儿固定好。
再看看那82个12–13级的站点,分布可就更广了,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局部山区,江汉平原部分地区,甚至江南北部也被卷进来了。别看江南一向以“温柔湿润”著称,这会儿也不遑多让,瞬间大风起来,行人得把帽子压紧,小孩儿在院子里放风筝都得三思。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形通道,风道效应明显,刮起风来更有“穿心劲儿”,好几座城市都发布了大风橙色预警。
至于10–11级的1978个站,那可就是咱平时常见的“狂风”级别了。只要气压梯度一拉开,这些地方就能体验到摇摇欲坠的路灯、飞扬的落叶。华北平原、黄淮地区、江淮之间,甚至长江中下游的某些河谷地带,都榜上有名。出门遛弯儿、骑电动车的朋友要当心,风一来不但难行,还可能被卷起细小灰尘,影响视线。
更不用说那12731个8–9级的站点了,这种风力在咱日常生活中也算挺常见。只不过这次覆盖范围特别广,几乎把全国的“八九级风”全都调集了出来。比如东北大平原、内蒙古中部、陕西关中平原、安徽北部、江苏淮北平原,随便一个地方都能吹得树枝哗啦哗啦响,户外晾晒的衣物瞬间变成“风中旗帜”。
中央气象台早在4月12日06时就发出了大风橙色预警,说4月12日08时到13日08时,东北、江汉、江淮、江南北部、四川盆地等地有5–6级大风,阵风可达9–11级;内蒙古、西北东北部、华北、黄淮等地更猛,有6–8级大风,阵风9–11级。大家要注意防风固物,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的脚手架、广告牌、绿化树木都要加固。开车的朋友尽量避开桥梁、路边临时停车,行人要留意横风。
说到底,这次大风事件给咱上了一课:气象监测的重要性、及时预警的必要性、日常防风小常识都得常挂心头。风大虽猛,但只要咱留个心眼、做好准备,基本都能安然度过。最后再啰嗦一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大家出门前多瞅瞅天气预报,家里物件也要加固,平安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