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这活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最近卡在第二卷,进度慢得跟蜗牛似的。为啥?还不是因为地图!那些地名,错得离谱,害我翻来覆去查了老半天。
你说这地图,看着简单,可里面门道多着呢!就说《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这书吧,地名翻译错得一塌糊涂,“德川”写成“德村”,“下东山里”变成“下洞三里”,这能找到才怪呢!我拿着放大镜,对着好几张地图来回比对,英文的、中文的、韩文的,眼睛都看花了,才勉强找到几个。这滋味,真是不好受。这可不是简单的错别字,而是关系到整个战役分析的根本问题! 你要是连地名都搞不清楚,还研究个啥战争?
想当初写第一卷,读者反馈说“这本书对我们很有用”,那感觉,甭提多美了! 可这第二卷,光地图就够我喝一壶的了。很多书里说的“美军东西线之间形成巨大间隙”,咋一看,好像挺有道理,麦克阿瑟这老小子,战略失误,活该失败!但仔细一琢磨,不对啊!高中生都能这么说,这算啥研究?
这间隙到底有多大影响?光靠军事理论推导可不行,得先把敌我双方部队的位置,行动路线搞清楚才行。这“下东山里”是个啥地方?美军第8集团军和第10军巡逻队的会合点?这地名找不到,写出来有啥用?糊弄读者吗?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地图上找到了“下东山里”。结果发现,美军第10军占领了战斗分界线东侧的广村,而第8集团军却没向东派兵,这中间空了一大块! 这间隙,到底是咋回事?
你看这地图,我用红笔圈出来的“社仓里”,往东南有两条公路,一条通宁远、德川,一条通孟山、平壤。这在第二次战役中,可是战略要道! 旁边还有广村、下东山里,龙德里……一个个地名,都藏着故事。
我认真分析了美军第8集团军和第10军的部署,发现问题出在美军第8集团军身上,压根没重视自己的右翼! 这可不是我瞎说,看看其他战线,德川、宁远、咸兴,情况都差不多。
这当然还不够,我还得考虑道路情况,朝鲜人民军残部活动,志愿军机动路线,后勤保障……总之,得把所有线索都串起来,才能得出结论。 那些所谓的“权威说法”,别轻易相信,自己动动脑子,也能成为权威!
说到这,不得不提下刘载兴这号人物,听说他当过韩国国防部长,用我书里的话说,他左脸写了个“无”,右脸写了个“能”,合起来就是“无能”! 当然,韩军也不是吃素的,第26联队在黄草岭和社仓里跟志愿军交战,那可是占了便宜的!别小看任何对手!
这篇文章,只是我写书的碎碎念,很多细节还没写完呢。 不过,我想说的是,历史研究,得认真,得细致,不能光看表面,要深入挖掘,才能找到隐藏在角落里的真相! 还有啊,我第一卷书《这才是战争:抗美援朝(第一卷)敌我详情及初战》现在只能在公众号“这才是战争”联系我才能获得哦!